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领导文论
中国教师报发表谢树华文章——《温州民办教育的春天》
时间:2012-02-17 00:00:00 浏览次数: 来源:瑞星(温州) 字号:[ ]




    编者按:日前,《中国教师报》全文刊发温州市教育局局长谢树华文章《温州民办教育的春天》。文章全面回顾温州民办教育在改革开放30年间的发展历程,深入思考温州及温州民办教育的区域定位和发展取向,提出了“温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需要民办教育”,“温州需要办有质量、有特色的民办教育”,“温州需要顶层设计和系统改革才能发展民办教育”的命题。文章进一步明确了温州本次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及“1+9”政策的改革设想,并表达了对2012年国家出台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新政策在办学者诉求、实际国情、政策弹性、执行态度等方面予以关切的期待。


中国教师报·民办教育周刊

    “1+9”犹如一颗种子,相信假以时日,它能春华秋实。在温州民办教育的改革发展历史上,2012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它是一扇朝向春天的门,推开它,满是鲜花和阳光。


温州民办教育的春天

□谢树华(温州市教育局局长)

 

    站在2012的门槛上回望,温州民办教在改革开放30年间,披荆斩棘,走出的这条波澜壮阔的道路,显得格外清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十年,温州民办教育开始萌芽。进入九十年代,温州冲破“姓资姓社”的束缚,率先提出允许自聘教师、自定工资、自主收费、自取回报等“六个允许”的政策,给民办教育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开创了民办教育发展的黄金十年,创造了以多元办学为特点的“温州模式”,使温州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民办教育的标志性地区。但是,进入新世纪后,民办教育发展的各种体制制约和政策障碍开始逐步显现,登记管理、财政扶持、税收、土地、收费、产权、融资、教师社会保障、合理回报、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都弊病丛生,沉疴难愈。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并没有给民办教育带来春天,反而因为优惠举措没有跟上,限制手段不断加强,使民办教育失去自由生长的土壤。尤其公共财政对公办学校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以后,民办教育更是困境重重,全面进入了“冰河世纪”。

    在这历史的节点上,我们一直在思考,温州究竟需不需要民办教育,温州究竟需要怎样的民办教育,温州民办教育究竟如何才能破冰前行。我们认为:

    ——温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需要民办教育。这不仅是因为温州民办教育在教育总量中的比例高达27.3%,是温州教育的重要补充。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民办教育是促进公办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只有建立体制灵活、机制优越的民办教育体系,通过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发挥民办教育的鲶鱼效应,才能促进公办教育的改革,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

    ——温州需要办有质量、有特色的民办教育。从发达国家来看,优质特色教育往往是民办教育,最有影响力的学校往往是私立学校。温州教育要尽快走上公办教育保障均衡,民办教育满足选择的发展格局上来。温州民办教育要尽快走上质量提升的道路,建设一批高端的、有特色的民办学校,充分满足市民对优质特色教育的多种选择。

    ——温州需要顶层设计和系统改革才能发展民办教育。民办教育的困境和弊病,既非一日之寒,也非局部病灶,需要从体制、制度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改革,才能根除顽疾,获得新生。因此,我们在承担了全国设在浙江,浙江落实在温州、宁波等地开展的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后,就确立了系统改革和顶层设计的原则,吸收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全面清理各种歧视性政策,希望用优秀的制度创造卓越的教育。

    温州这次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思路是:以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按照分类管理的办法,清理各种歧视性政策,从登记管理、财政扶持、融资政策、队伍建设、产权属性、合理回报、税费优惠、土地政策、治理结构、办学体制等10个方面全面进行制度重建,建立了与营利性、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相对应的公共政策体系。这10个方面,也是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010年在全国民办教育大会上提出的10个问题。经过为期7个月的研究,我们于2011年10月份出台了“1+9”的政策文件。在这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相关部门的协作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出台政策的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让我们有了强烈的信心和信念。我们希望通过试点,在不久的将来,温州能出现一大批有质量、有活力、有特色的民办学校,能吸引更多民间资金投入教育领域。

    概括而言,“1+9”政策展现了我们四项最主要的改革设想:

    一是通过分类管理,扶持一批、放活一批民办学校。我们把扶持的重点放在全日制、非营利的民办学校,这类民办学校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对于非全日制的民办培训机构和选择营利性的全日制民办学校,则给予放活,登记为企业法人,通过市场机制办学。

    二是破解公办、民办二元结构,落实民办学校及教师的公平待遇。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的民办学校,在税费、土地、贷款、升等创优奖励等一系列政策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民办学校教师则不分学校法人属性,在社保、退休金、评优评先、专业培训等一律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

    三是明晰政策分界,形成鲜明导向。我们制定明确的合理回报制度,对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的民办学校出资人,年奖励金额按不超过累积出资额为基数的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计算;企业法人的民办学校按企业机制获取利润。明确收费政策: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的民办学校,按不高于当地上年度生均教育事业费3倍的标准自主确定;按照企业法人登记管理的民办学校可以自主定价。明确各类民办学校在财产的归属、使用、收益、处分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明确出资人股权、产权转让、继承、赠与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四是加大财政投入,让硬指标过硬。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由每年的500万提高到3000万元。还建立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机制,对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的民办学校,根据在校生人数按生均教育事业费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预计全市购买服务资金全部到位,资金总额将达7亿元左右。

    温州政策的出台得到了很高的评价,鲁昕副部长赞许温州回答了当前民办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称农村改革有安徽的小岗村,民办教育改革有浙江的温州市。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曾专门撰文称誉。《光明日报》等全国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辽宁、深圳等20多个省、市都组团前来考察。但是,我们深怕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们将继续不遗余力推动政策落地。

    春江水暖鸭先知。“1+9”政策首先受到了温州本地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师的普遍欢迎,认为可望解决校长的烦心事,让教师稳定下来;解决学校的尴尬事,让身份明确下来;解决教师的忧心事,让待遇提高起来。在年前召开的温州市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动员大会上,我们签署了10个项目、约34亿元的民间资金投资办学协议。2012年,温州将做好“1+9”政策的试水工作,落实100所首批推进学校,检验“1+9”政策的可行性,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升级、完善,为下一步全面推进奠定基础;推进首批10个教育引资项目建设,建立民办教育担保公司,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展12所学校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深化公办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但是,“1+9”文件只是温州的地方阶段性政策,有很大的局限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顶层设计,很容易受到大环境、大政策的影响。2012年国家层面即将出台新的政策,我们期待新政策能关切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新政策要回应办学者的诉求。办学者关心的产权属性、合理回报、收费政策、办学自主权等,教师关心的社会保险、退休金、评优评先、职称评审、培训等,校长关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校长独立职权等,应该要正面回应,形成一些刚性的要求,明确底线。

    二是新政策要立足国情。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抓住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像改革开放初期不讨论“姓资姓社”一样,解放思想,不在营利、非营利方面过于深究,把教育发展、举办者利益、教育消费者利益统一起来。举办者通过投资办学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人民群众因为教育选择自愿支付一定费用,政府因为扶持民办教育发展而使教育投入更有效益,这是三赢的举措。因此要加快形成这样的共识:民办教育要发展,政府的政策资源要大力倾斜,公共财政的投入要不断加大,举办者获取回报要给予宽容,民校教育质量要切实提高。

    三是新政策要刚柔兼济。中国幅员太辽阔,没有一刀切不能办事,全都一刀切也办不好事。我们认为,凡是具有普适性的政策,比如税收政策、土地政策、财产属性、教师社会保障、学校法人属性等,都要刚性地提要求,这样才能执行到位。凡是具有区域性的政策,要带有弹性,提指导性意见,比如合理回报制度、财政扶持政策等,应由地区一级制定。最好形成一种对政府、对法人都具有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政策体系。

    四是新政策要明晰几个态度。新政策应该在民办教育涉及到的十多个国家部委里形成共识,共同明晰三方面的态度:第一,民办学校在税收、土地、贷款等政策性资源应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待遇;第二,民办学校的教师所享有的社会保障等待遇,都应该与公办学校教师相一致;第三,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合理回报,举办者获取合理回报或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影响民办教育的公益性。

    我相信,“1+9”犹如一颗种子,相信假以时日,它能春华秋实。在温州民办教育的改革发展历史上,2012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它是一扇朝向春天的门,推开它,满是鲜花和阳光。(中国教师报 2012-2-8 第12版民办教育周刊 作者:谢树华)

    媒体链接:中国教师报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