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领导文论
张志宏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笔谈: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时间:2013-01-14 00:00:00 浏览次数: 来源:瑞星(温州) 字号:[ ]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我市高等职业教育。

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虽然我市是人口大市,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各类人才十分紧缺。每万人拥有的人才数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82%;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2.9个百分点,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占从业人员51.1%,其中具有技术职称的劳动力占仅12.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9%。近年来,我市企业屡现“技工荒”,其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结构性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力度,逐步形成人力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是我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市是浙江省三大高等教育中心之一,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日益增强,各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示范高职院校、国家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字特色鲜明,是浙江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民办机制不断完善,是温州市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高等职业教育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质量上仍有不小差距。全省有48所高职院校,我市仅有4所,在校生仅2.7万人,在校生数仅为全省的十四分之一,不到宁波的一半。同时,我市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与服务地方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还不能适应我市产业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我市作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和三大高等教育中心之一的地位还不相称。

今后一个阶段,我市高等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科学规划,扩大规模,提升内涵,加快发展,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市转型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前提。要适应温州大都市区发展新形势,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高起点、高标准,制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科学规划瓯江口新区3500亩高教高职基地,做好现有高职院校的迁扩建与新办院校发展。最近,我市即将出台加快高等教育发展“1+5”文件,积极申办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温州体育艺术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推动高职教育新一轮发展。

二、推进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我市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承担地区。我市改革思路得到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负责人张天保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并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入选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总主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试点城市。要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措施,继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扎实推进试点工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搭建更多更好的发展平台,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共同参与职业教育质量建设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我市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民办教育改革试验区平台,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本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多元融资办学模式。

三、提升现有院校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能力

我市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提质”与“增量”双重任务,必须推动现有高职院校内涵提升、高质量发展。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要丰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内涵;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要落实“三大园区”建设,建设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要建成农科教一体、全省领先的农类特色高职院校;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进一步占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高地。目前,在温各高职院校办学场地、教学资源较为紧张,要引导高职院校整合现有资源,通过迁、扩建校园、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等途径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能力,鼓励高职院校在经济发达县市创办校区,拉开发展框架,建立服务地方、联动发展的高等教育格局

四、促进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设计中职与高职的有效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建立中等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整体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五、大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实现校地共同发展

积极搭建平台,为地方与院校牵线搭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与地方深度合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院校融入地方,地方支持院校,实现校地互动共同发展。校企合作是院校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出台《温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施办法》,建成政府、企业、行业与高等职业院校四方深度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平台新机制。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新需求,通过引导、激励、考核等多种措施,树立县级政府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决心与信心,同时,积极推动高职院校与县(市)政府合作共建,实现互利共赢。

六、积极创建市级平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自2008年开始,相继开展了市级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示范实验中心、示范实训基地,市级高校教学改革与管理研究课题等项目建设,连续6年实施全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事工程。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支持力度,搭建更多平台,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要加强协调,促进高职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引导各院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走差异化和优质化道路,错位发展,办出特色。

七、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

要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先进办学理念和模式,引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挥国家示范(骨干)院校优势,利用学校的品牌专业,吸引海外学生来温学习。支持高职院校开展教师出国出境进修培训和师生访问交流等活动。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加强与跨国集团、外企的合作。通过温州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平台,把高等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作为教育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全方位、多层次加以推进,提高我市高职的国际化水平。(温州日报 2013-1-14 第6版 作者 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张志宏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