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绘制温州教育质量健康图谱 2016年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项目温州情况发布
发布日期:2017-06-13 10:04:00 打印本页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温州市于2016年参加了全省第三次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获取了一批能够刻画温州市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情况、反映温州市义务教育的优势与不足、对现实教育教学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的测评数据。现就温州市参加省2016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结果通告如下:

 一、测评概况

 2016年10月,省教育厅对全省11个地市104个县区(含开发区、市直属),1147所小学的34336名五年级学生和766所初中的45457名九年级学生进行了测试与调查,测试内容为四年级和八年级内容。样本数约占年级学生总数的7%。四年级学生参加语文和数学学科测试,八年级学生参加语文、数学和科学学科测试,同时完成相关问卷调查。样本学校的正校长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共3565位填答“校长问卷”;相关学科的8003位小学教师与10599位中学教师填答了“教师问卷”;参加测试学生的家长中,76502位填答了“家长问卷”。

温州市11个县(市、区)及市直属和经开区共13个单位计148所小学共4440学生、101所初中共6060学生参加了抽测。同时,相关校长、教师、和家长参与了问卷调查。

本次测评围绕学生品德行为、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兴趣爱好和学业负担等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的五大重要维度和影响学生发展的个体、家庭、学校、社区等四个主要方面,设置学生发展指数和影响学生发展指数两大类共26个指数。其中,学生发展指数包括品德行为、学业达标、高层次能力、学习兴趣、艺术兴趣、体育兴趣、学习压力、睡眠、作业、补课、自尊、主观幸福感等。影响学生发展指数包括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业均衡、教师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力、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家长参与、学生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家长满意度、学校归属感等。

B1ISBNW$FZKMKK74N_SDOQR.png

二、温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结果呈现

根据2016年省综合评价监测的结果分析,与2014年相比我市中小学教育质量整体水平有明显进步,四年级进步幅度更大。整体教育生态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1.大部分指数整体提升明显

26个指数中,四年级有18项指数实现了进等升位,有8项指数位于全省前三位,八年级有17项指数实现了进等升位,有9项指数位于全省前五位。

2.学业质量稳中有升,四年级进步明显

我市四年级、八年级绝大部分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四年级学生学业达标指数为97.67,高层次能力指数为78.82,语文学科达标率、优秀率分别为98%和58%,数学学科达标率、优秀率分别为97%和54%,均排在全省前列。

八年级学业达标指数为93.5,高层次能力指数为69.72,分别比2014年提升了4.3和13个点,语文学科达标率、优秀率为93%和46%,比2014年分别提升了3%和6%。数学学科达标率、优秀率分别为95%和42%,比2014年分别提升了3%和12%。科学学科达标率、优秀率分别为93%和47%,比2014年分别提升了5%和10%。

3.学生品德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我市学生品德行为指数总体处于全省平均水平,四年级为81.46,八年级为78.25。四年级学生在正直、友善、诚实等维度表现出较高水平。八年级学生在友善、正直、信赖等维度上表现出较高水平。在心理健康领域,本次监测主要从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两项指数开展的。总体来看,我市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提升明显。四年级自尊指数为69.22、主观幸福感指数为81.50,全省排位分别为第4位和第3位;八年级自尊指数为53.71、主观幸福感指数为61.34,全省排位分别为第7位和第6位。  

4.学校管理方面因素呈良性发展态势\

 学校归属感、校长课程领导力、教师教学、师生关系等方面进步较快。四年级学生学校归属感、校长课程领导力、教师教学、师生关系指数在全省排位分别为3、7、4、2;八年级学生学校归属感、校长课程领导力、教师教学、师生关系均排在全省第5位。

5.学生学习品质明显提升

本次监测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自信心与学习策略等四个维度评价中小学生的学习品质。我市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均有明显进步,四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在全省的排位分别为3、3、4、2;八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在全省的排位分别为5、5、5、10。

监测发现,温州市四年级学生中,有75%的学生对语文很感兴趣;有79%的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八年级学生中,有65%的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有55%的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有59%的学生认为自己做科学题时,经常感到很快乐

温州市四、八年级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呈明显上升趋势,学习自信心指数均位于全省前列。有92%的四年级和80%的八年级学生相信“只要我努力就会学得更好”。

   6.师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八年级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全省排位分别为5、5和4、6;而四、八年级的家长满意度均排在全省第二位。与2014年比较,三个满意度在全省的位次均有显著提升。

“三个满意度”的测评不仅反映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区域学校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教育教学服务方面的认同程度,也对提升区域学生的学业质量、促进教师发展、落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政策至关重要。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坚持均衡、质量、问题、改革、民生五大教育导向,以创建教育现代化为总抓手,开展“补短板、育亮点、树标杆”专项攻坚行动,紧抓质量主线,通过打造家门口新优质学校创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教学常规的进一步落实和薄弱学校改造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组合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课堂和评价改革,不断提升教育内涵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监测数据对教育改进的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

学生品德行为的发展受到学校、家庭多方面因素影响。2014年省测数据显示,相关指数每提高10%,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品德行为指数。如学校归属感指数每提高10%,可以使品德行为指数四年级提高8.3%,八年级提高6.7%。

9B5C1508DD3B49EC821C35492DB73DBF.gif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必须全面关心学生的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与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树立以全面、科学、均衡发展为特征,关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成本的综合的教育质量观,从重在“育分”走向“育人”。

(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实现从“高负低质”到“轻负高质”的转变

作为学习者个体,提高学业成绩是值得期待与努力的。但从大范围的学习者群体看,不能无限追高学业的高优秀率,必须研究高优秀率背后的学习成本与教学投入。

省测数据显示,四年级学生每天睡眠9-10小时学业成绩相对最好;八年级学生每天睡眠时间7-8小时学业成绩相对最好。四年级学生每天校内作业1小时左右学业成绩相对最好,超过2小时,学生平均学业成绩随着作业时间的增加反而逐渐降低。八年级学生每天校内作业3小时左右学业成绩相对最好,超过4小时之后,学生平均学业成绩随着作业时间的增加反而降低;主观学业负担较轻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高于主观学业负担较重的学生。

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特别要重视发挥体艺课程的育人作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止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保障中小学生每天体艺活动时间和足够的睡眠时间;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管理能力,鼓励课外阅读,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分配的指导;必须加大依法治校的力度,制止因拔高标准的提前招生,导致中小学超前教育的乱象。

(三)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机械训练”到“学会学习”的转变

本次监测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自信心与学习策略等四个维度评价中小学生的学习品质。数据研究表明,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信心,与中小学生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优良的学习品质能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克服学业困难,从而取得更为优异的学业成绩。

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能靠死记硬背。以数学学习为例,研究发现在解决常规问题时,“记忆倾向”学生的得分率稍低于“监控倾向”的学生,但在解决非常规问题时,“记忆倾向”学生的得分率显著低于“监控倾向”的学生。而且数学“记忆策略”每提升一个单位,复杂问题解决的准确率减少31%。由此可见,学习还须基于理解,不能靠死记硬背,从培育良好的学习品质入手,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乐趣。

要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关注“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关注学习品质的系统培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为重要教育目标,推进“学为中心”教学改革,倡导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

(四)引领指导家庭教育,实现“学校独奏”到“家校协奏”的转变

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对学生个体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时期,70%的时间都要在家庭中度过,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越早,对孩子的影响也就越大。良好的家长参与水平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改善孩子的不良行为,还能使孩子具有较高的自我调节技能,较强的学习定向以及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家长参与的方式,从鼓励孩子阅读、陪伴孩子玩耍、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到辅导孩子写作业、鼓励孩子参加学校活动、积极与孩子讨论所学知识等等,各不相同。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对于学校、家庭和孩子本身都会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这也是国际教育界对于这一影响因素强烈关注的主要原因。

建议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地安排自身时间,协助规划和安排子女校外活动和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多陪伴子女,参与子女的日常生活,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习惯,培养子女的自信心、学习兴趣。保持亲子互动关系,关注子女的身心发展。

同时,我们也希望社会、学校要大力倡导家校合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帮助家长提升科学养育子女的水平,加大家庭教育的力度,使得学生在学校、家庭联合教育中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