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教育新闻
市教育局局长郑建海:三年内精心培育 300所“新优质学校”;到2020年,全市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
时间:2018-02-13 15:13:53 浏览次数: 来源:市教育局 字号:[ ]

市委、市政府近日发布《关于加快温州基础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份关乎温州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重磅文件,将为人民群众带来哪些希冀呢?日前,市教育局局长郑建海接受温都记者专访,对文件进行解读。

该《实施意见》历时八个多月调研梳理、文稿起草、协调审议才最终出台,内容共分为八部分35条。它围绕“十三五”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基于对当前温州教育面临的困难、问题的深入分析基础上,分别从教育现代化创建、教育资源供给、城区办学体制改革、教育内涵发展、民办教育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保障水平和加强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进行阐述。

温州市教育局局长 郑建海

全市基础教育总目标:

到2020年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

记者:目前,温州基础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郑建海:很明显,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基础教育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目前,温州教育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你看,温州的在校生人数占到全省在校生人数的六分之一,教育需求量非常庞大,但是教育基础设施却比较薄弱,尤其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仍然不足。

记者:温州制定该《实施意见》的初衷是什么?

郑建海:由于历史原因,温州教育整体水平还不高,这与温州在浙江省的“铁三角”地位不相称,与老百姓对基础教育的新需求、新期盼不适应。

所以,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研究制定这份文件,就是要着力做好温州基础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从整体上来谋划温州今后一个阶段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改革措施和实施路径,加快缩小与省内先进地区的差距,进一步加快温州基础教育的赶超发展,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满意感和获得感。

这份文件是新的一年市委、市政府下发的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基础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对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加快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作用。

记者:温州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郑建海:温州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更均衡、更公平的教育,使老百姓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总的发展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市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

基本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具体涉及到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教育创新等多方面,41项指标总共1000分,达到950分是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如果是850分,是基本达到教育现代化。目前,我市洞头区、龙湾区、瓯海区已通过基本教育现代化县的评估。

2月12日温州都市报版面

今年新建、改扩建278所学校,

将创历年来建设规模之最

记者:老百姓最关注教育资源供给,那我们将如何加速教育设施建设?

郑建海:去年全市已经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256所,而今年我们要再加码,明确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78所,开工面积约8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约60万平方米。其中,中央绿轴小学、梧田三小等64个项目将建成投用,市三十四中、五星小学等141个项目将开工建设,另有73个续建项目。同时,今年还要完成城区东部教育提升11个项目、启动实施城区西部教育提升61个项目。这是我市教育设施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

记者:紧随二孩政策,我市学前教育供给面临考验,我们将如何应对?

郑建海:据推测,我市学前教育需求的高峰是2022年,但是目前幼儿园一是供给不足,二是公办园体量太少,只占10%左右。所以,我们要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有效供给,今年将新(改扩)建幼儿园70所,到2020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80所,新增学位10.3万个,一、二级幼儿园覆盖面达60%以上。同时推进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确保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经济强镇、人口大镇有2所及以上公办中心幼儿园。

记者:推进住宅配套学校建设是加大教育资源供给的关键,如何保障?

郑建海:学校建设要在优化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强化规划执行的刚性,并落实好具体执行约束机制。《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做到与住宅小区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增强教育设施规划的刚性和强制力。由国土部门将配套学校建设要求和产权归属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土地合同约定产权属于教育部门,项目建成后应无偿移交教育部门。未按规划配套建设学校的,不得发放建设工程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同步实施七大教育改革,

着力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

记者:《实施意见》中教育改革内容涉及很多,其中主要着力点是什么?

郑建海:改革是推进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意见》主要涉及七大改革,包括推进城区教育体制、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管办评分离改革;深化民办教育、办学体制、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其中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是一个全新的探索。

去年5月,温州市被列为省“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今年市政府已出台了《关于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我们将先尝试在部分区域和温州中学、绣山中学等26所学校进行改革试点,然后将试点经验逐渐扩大到全市所有学校。到2020年,基本形成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记者:老百姓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引发了“择校热”,如何才能缓解?

郑建海:我认为缓解“择校热”,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实现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我们正着手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一是着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这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制定出台《温州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同步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评估。从2018年起,在全市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以评促建,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县域均衡向市域均衡发展。

二是进一步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好学校。到2020年,实现省标准化学校比例达98%以上,精心培育300所“新优质学校”。另外,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打造好温州市中小学生在线答疑平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和学校辐射。

三是促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改革,通过名校办分校、强校扶弱校、老校带新校,以及集团办学、联盟办学、委托办学等形式,促进先进教育理念、科学管理方法、优秀师资队伍等在校际交流、共享,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

四是全面消除“大班额”“学校超员”现象。目前,我市平阳等地仍存在“大班额”现象,今年我们下定决心,通过加大学校建设力度等措施,全市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从2018级起全市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班额必须分别控制在45人、50人以内。同时,加强学校的规模控制,力争至2020年,小学初中规模不超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2500人。

引进高端人才:

给予最高100万元个人专项奖励

记者:随着学校建设的推进,如何保障师资的配置?

郑建海: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意见》指出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保障学校师资配置,各地要妥善解决因课程改革和二孩政策实施后造成的中小学教师短缺问题,市、县(市、区)编制部门在原核定编制基础上,可适当增加中小学的编制数。为储备优质师资,提升新教师教学适应能力,对中小学编制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弹性用编机制。

二是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建立教师待遇正常增长机制,落实农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三是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盘活教师资源,推动教师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今年8月前全市全面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四是关心关爱教师,统一建立中小学教师健康档案,进一步强化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不断提升教师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

记者: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实施意见》中有什么新举措?

郑建海:《实施意见》强调,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人才引进奖励办法,提高名、特、优教师待遇,属地政府要对新引进或新入选和经认定相当于五类的教育人才,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5万元、2万元个人专项奖励。(来源:政三角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