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件导读 > 局文
关于实施初中学校全面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时间:2019-04-02 08:35:11 来源:市教育局 字号:[ ]

温教基〔201921

 

 

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实施

初中学校全面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浙南产业集聚区文教体局,市局直属学校(单位):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办好每一所初中,全面提升我市初中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全市初中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决定在全市组织实施初中学校全面提升行动计划。现将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校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教育局

2019319

温州市初中学校全面提升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初中学校育人质量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初中学校办学水平为重点,以推进初中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创建现代化学校为抓手,按照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丰富内涵、提升质量的思路,组织实施初中全面提升行动计划,主要包括未来学校品牌计划、新优质强校工程和小而优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初中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薄弱改造与优质培育同步。各地各校要立足本地本校实际,注重激发不同层次学校的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坚持薄弱改造与优质培育同步,实现错位发展。以办学基础薄弱的小规模学校为主要帮扶对象,全面抬高底部;以潜质学校为关注重点,鼓励自我发展、主动发展;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并优化教育集团,强化统筹管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扩张。

(二)坚持硬件改善与内涵提升同步。各地要切实加大初中学校的经费投入,加强教学、生活、办公用房建设,特别是加强泛在学习空间、专用功能教室、室内运动场地建设,积极推进学校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硬件水平,更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要注重优化学校管理、建设先进文化、加强师资队伍、转变育人模式,找准学校内涵提升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开展德育示范校、课改样板校、校本研训示范校等创建活动,丰富和提升初中学校办学内涵。

(三)坚持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同步。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培育、塑造学生人格的地方。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育、引导和激发学生内心的需求。各地各校要积极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多元的办学格局,开发富有生命力与创造力、供选择的多样化课程,让学校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

三、实施内容

(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根据县域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结合城市化进程、农房集聚改造、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人口集聚趋势,及时做好初中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校网布局机构。各地要加强财力统筹,加大财政资金对初中学校的倾斜力度,设立初中全面提升行动计划专项经费,推动初中学校在办学条件、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特色创建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开放、高效、多元、融合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教与学范式,满足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多样化、项目化学习的需要。

(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坚持先进办学理念。各初中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导向,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着力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温州人。

2.提升领导班子水平。通过优质引进、学校培育、公开选聘等途径,选配思想新、能力强、工作实、敢创新、肯担当的优秀中层干部与骨干教师担任校级领导,提高学校管理团队的领导水平。建立跨学校、跨区域的干部公开选聘制度,允许县域内各类学校中层干部跨学校、跨区域竞聘初中学校校级领导岗位,录用人员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根据考核结果决定任免。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师队伍建设机制,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激励机制,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质量教师队伍。推动校本研训规范化、常态化,积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有效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学科专业能力、教育理论素养、教学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等。

4.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明确育人目标,健全德育机制,重视德育课程和学科德育有机结合,形成师生共同认可、共同遵循的核心文化和学校精神。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鲜明特色、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学校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变革,开展智慧课堂、项目化学习、STEAM教育等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和全面健康成长。

(三)强化督导评价引领

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导向。树立全面发展的科学质量观,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体学业水平、身心健康水平和学习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各地要重视组建初中全面提升行动计划专家团队,积极开展教学视导和办学诊断,围绕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教学改革、教育科研、智慧校园建设等,定期对初中学校进行整体评估,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三个维度衡量学校发展,科学研判学校发展方向并提供办学指导,充分发挥督导评估的引领作用。

四、具体措施

(一)实施未来学校品牌计划

1.实施对象:有一定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在县域内有明显优势,校风、教风、学风良好,家长、社会满意度高的学校;或在上一轮新优质学校创建中成效突出,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显著的学校。

2.发展目标:通过3-5年的内涵发展,借助学校课程建设、学习方式变革、学习空间打造、智慧校园建设和组织管理优化等方面的协同创新,打造一批理念先进、文化优良、特色鲜明、师资优秀、环境智能、质量领先的未来学校,成为省、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学校。

3.实施路径:

1)加强顶层设计。未来学校要以超前意识,把握教育发展趋势,探索学校发展策略。立足新空间、新课程、新课堂建设,打造未来学校品牌。要注重发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教育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构筑智能开放的育人环境,扩大学校教与学的内涵与外延、深度与广度。

2)发挥辐射引领。未来学校要通过集团化办学,不断输出先进办学经验,在集团内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教学开放骨干教师柔性流动,发挥未来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薄弱学校发展提升。未来学校要打造先进课程体系,形成优势学科和特色课程群,拥有一定数量的省、市精品课程,并在区域内共享。未来学校要致力于学科教研组建设,积极发挥优秀教师团队作用,进一步凸显三个层次骨干教师在区域内的示范引领作用。

3)扩大开放办学。未来学校要强化开放办学意识,加强校际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国内外交流合作项目,与国内外优质学校建立常态化、特色化学校联盟,加强办学交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未来意识、国际视野、家国情怀。

(二)实施新优质强校工程

1.实施对象:具有发展潜质的学校,或需要继续培育的新优质学校。各县(市、区)教育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遴选一批自主发展意愿强、发展潜力大的初中学校,积极申报温州市级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以下简称实验校)。

2.发展目标:通过3-5年的主动发展、重点打造,促进实验校硬件与内涵同步提升,不同学校错位发展、多样化发展,实现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显著提升。

3.实施路径:

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县级以上名校长(含培养对象)在实验校的配备,鼓励县级以上名校长(含培养对象)到实验校支教。新晋县级名校长须有在实验校任职两年以上的经历,或评上后须在实验校服务两年以上。定期组织实验校校长参加集中培训,或到优质学校学习考察、挂职锻炼。定期组织市级实验校校长论坛,交流实验校办学思想和治校经验。

2)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各地要把实验校作为市、县(市、区)级名师工作站优先设站对象,优先选录实验校中青年教师为名师工作室(站)学员。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选拔实验校倾斜,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送培活动要优先安排到实验校,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多惠及实验校努力调动实验校教师业务提升的积极性,市、县(市、区)定向名师优先调配到实验校服务,服务期三年。三坛和学科骨干评选向实验校倾斜,力求每一所实验校都有一定比例的市、县(市、区)级名师、三坛和学科骨干。加大教师支教力度,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实验校支教。

3)加快办学模式改革。县(市、区)教育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实验校的帮扶力度。一是实施集团化办学。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吸纳实验校组建教育集团,通过教育思想、学校管理、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联合培训、联动教研,带动实验校快速提升。二是实行委托办学。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通过3年一轮的委托办学,使实验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要重视课程建设,市、县(市、区)教研部门要加强指导,帮助实验校做好学校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鼓励学校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课程。实验校要认真落实温州市中小学第二轮课堂变革行动,通过教学新常规、学科教研组建设、STEAM教育、精准教学等,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变革,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新范式。

(三)实施小而优建设项目

1.实施对象:在校生人数200人以下,且三年内没有撤并计划的独立初中或九年一贯制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2.发展目标:确保每一所学校的硬件配置超过省基准水平,办学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师综合素养、学生身心健康和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2021年,创建市级乡村小而优示范学校20所、县级乡村小而优示范学校30所,乡村小而优达标学校50所。 

3. 实施路径:

1)改善办学条件。各地要加大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投入力度,对学校硬件设施和校园文化等进行全面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水平,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为学校配置录播设备、移动学习终端和丰富优质在线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为乡村学校划拨学生综合实践用地,努力适应乡村未来教育的发展要求。

2)加强队伍建设。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为乡村学校配齐合格教师。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统筹调配城乡师资,着力解决教师年龄结构失衡、学科结构性缺编等矛盾。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尝试乡镇中心校校长兼任乡村小规模学校校长;将担任乡村小规模学校校长或校长助理作为中小学校校级领导提任、选拔条件之一。确保乡村小规模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不低于城镇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县(市、区)级及以上名师、三坛和学科骨干教师评选适当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通过送教下乡、集中研修等方式,开展面向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项培训。加大乡村小规模学校支教力度,保证支教老师的福利待遇,着力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支教新模式。

3)组建办学联盟。支持城镇优质学校与乡村小规模学校结对或组建集团校,到2021年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扩大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试点范围,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乡村小规模学校与城镇优质学校跨时空互动交流平台。组建市、县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办学联盟,定期组织联片教研、集中培训、交流展示活动,强化师训、教科研部门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专业指导。

4)深化教育改革。发挥乡村小班化教育优势, 突出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形成乡村小规模学校育人特色。积极推进课堂变革,以温州市教学新常规达标校、样板校创建为契机,加强教学规范管理。加强课程建设,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利用乡村小规模学校周边的自然资源和乡土特色,开发山水田园特色课程。加大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力度,积极推进STEAM教育的探索。

5)健全关爱机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安全、营养、卫生的标准,提供适合学生特点的营养餐。加强对乡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孩子的人文关爱,开设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心理辅导课程。强化社会支持,整合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及社会公益团体和慈善机构力量,加大对贫困家庭孩子的资助帮扶力度,促进乡村弱势群体子女健康成长。组建公益教师团队,开展公益星期六送教活动,鼓励来自乡村的骨干教师返乡送教。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设立专项公益资金,资助或奖励乡村小规模学校好校长、好教师与好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初中全面提升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统筹行动计划的实施和管理。各县(市、区)教育局承担主体责任,构建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县域初中全面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保障行动计划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交流展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分别组建未来学校、强校工程实验校和小而优学校联盟,定期组织各联盟校校长参加集中培训,提高联盟校校长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各县(市、区)要定期组织交流展示活动,分享联盟校校长的治学经验。各地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初中全面提升行动计划的社会宣传,尤其要注重对新优质强校工程实验校、小而优学校工作亮点的集中宣传,努力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考核推动。市教育局要将初中全面提升行动计划列入对县(市、区)教育工作的年度考核,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将初中全面提升行动计划开展情况纳入对初中学校年度考核,督促各初中学校真抓实干,切实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市、县(市、区)政府督导部门要定期开展初中全面提升行动计划专项督导,进一步推动初中全面提升行动计划的落地。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