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教育新闻
这两位温籍科学家分别获国家科技奖一、二等奖!
时间:2020-01-15 17:11:22 浏览次数: 来源:办公室 字号:[ ]

日前,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2019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公布。除了3家温商企业参与的重量级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外,还有两位温籍科学家分获国家科技奖——

乐清中学校友林旭川凭借参与“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瑞安中学校友何琼凭借参与“超构表面对电磁波的调控”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破解高层建筑绿色施工与抗震难题

乐中校友林旭川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5.jpg

个人简历

林旭川是乐清中学2003届毕业生,当年他以高考总分670分的佳绩成为乐清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乐清中学体育老师介绍说, 林旭川的自控能力极强,外号“外星人”,每天都要运动,每次运动五十分钟,误差一分钟,极有规律。高二期间,浙江师范大学老师来乐清出差,顺便对他专项训练了一下午的三级跳远,进步之快令人咋舌——直接从12米跳到了13.5米!

林旭川在清华大学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分别获得土木工程工学学士、硕士学位;后到日本京都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先后在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2014年回国并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作。

研究成果

林旭川主要从事结构工程抗震减震、区域与地震灾害模拟、结构非线性计算等方面的研究。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超算中心“天河二号”2017年度天河之星优秀应用奖、中国地震学会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二等奖、2018年钢结构工程研究与实践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两篇由他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入选中国精品期刊顶尖学术论文。此外,他还参与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震害模拟器”仿真系统,致力于相关技术在城市规划、地震应急、巨灾保险、风险评估与城市智慧防灾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目前国内的高层建筑中,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存在天然砂石资源消耗大,施工中扬尘、噪声和污水等污染较为严重,人工投入大,房屋高度受限制,施工效率低等问题,且用于100m以上高度的建筑中抗震安全不足。“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提出了“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系列技术,充分发挥钢和混凝土各自的材料优势,性能优越,施工方便,综合效益好。此项技术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节省混凝土约40%-50%,而综合成本基本持平;与传统的钢结构相比,可节省用钢量约30%-40%,综合成本降低约30%。

调控电磁波于股掌之间

瑞中校友何琼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3.jpg

个人简历

何琼是瑞安中学1997届毕业生,先后在中国海洋大学、法国格莱诺贝尔第一大学、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求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8回国后进入 复旦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研究如何利用电磁特异介质实现对电磁波的有效调控及其在微波、太赫兹以及可见光波段的实验实现。现为复旦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研究成果

实现对电磁波的自由调控是人类的梦想,相关研究不仅具有基础科学意义,而且有望在通讯等领域产生重要应用。近年来,超构材料因其构成单元可任意设计,实现了负折射、超聚焦等奇异电磁波调控效应,入选《Science》评选的“本世纪前十年的十大科技突破之一”。然而三维超构材料的损耗高、结构复杂、不易集成等缺陷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为此,“超构表面对电磁波的调控”项目提出新思路。首先利用超构表面的各向异性界面相位突变实现了电磁波偏振的高效任意调控;随后提出利用非均匀超构表面调控电磁波前的新思路,建立了传输波与表面波的高效耦合的新机制,实现了平板聚焦、高效自旋光霍尔效应等奇异电磁波调控效应;最后建立统一相图揭示了超构表面功能多样性的物理根源,据此将石墨烯与超构表面相结合,实现了幅度远超以往报道的太赫兹波相位动态调控,为可调超构器件的实现打下了基础。该项目项目的原创性成果为自由调控电磁波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为超构材料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部分成果已取得了实际应用。(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