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做教师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穷尽毕生之力,研究如何做一个最优秀、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我的书法老师王迅先生也曾告诉过我,他说,“艺术就是寂寞之道”,要做到“读书临池不放松,守住寂寞做真功”,并强调“守”字。先生有才气,而我从教20年,直到现在才明白“守住寂寞”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
“何”的转变,让我愈加明白苏氏箴言和王迅老师的告诫。我的干劲愈发十足!我已经忘了,有多少个孤灯下“熬夜备课”的日子;记不清,周末孤身家访所走的路程有多远……只记得,备课、家访、上课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
1999年12月,平阳县教育局对撤并重组的“墨城中心校”新教师进行考核过关检查。我骑着“老凤凰”自行车,带着五、六本备课本,从“完小”到“中心校”接受“备课、上课”等方面的检查。“这么多学科,你都备了?”这是很多人发出的惊叹!上完四年级语文课《海底世界》之后,教研员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让我一度以为自己会在语文教学路上一直走下去。
事与愿违,完小撤并后,学校让我教初一数学与四年级数学,天晓得我竟跨了这么大的学段教学。不过,正是这样的教学经历,让我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总能从中学的角度看待小学的教材,胜人一筹。
2001年,平阳县小学数学优质课鳌江科教局(现在称鳌江学区)选拔赛,我成为了最大的“黑马”,一跃摘得平阳县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二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由此,信心倍增的我,教学更加“用心”。
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我经常在备课后,对着“镜子”不停地试讲;在上课时,用“录音笔”录下自己的课堂语言;利用课余时间,向“老教师”听课,学习……正因如此,从学校、学区、县级、市级乃至省级的100多堂公开课中,我都能认真对待每一个小细节,赢得了领导、专家、同行的一致肯定。
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着我的课堂教学效果!孩子们从“喜欢我”到“喜欢数学”的转变,使得整体学业成绩大幅度提高。记得,四年级的一次家长会,班上一位男家长“激动”地说:“我的孩子原来一直不喜欢数学,这一年来,他的数学成绩竟然从‘不及格’提升到八十多分……现在,他回家的第一个作业就是数学作业。我觉得,兰老师就是‘救命菩萨 ’!”此刻,我明白了:把学生教好,原来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每个孩子在家庭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当老师的要把孩子放在“心中”并尊重“每一个发展中的生命”,这可能是教育最伟大的价值。这也是我对“爱的教育”的进一步理解!
为此,我开始追寻“教学艺术”真谛的漫漫长路!
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水平,我经常读书、写作到深夜。几年来,我执笔10多个课题均获得国家级、省、市、县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我还写了30万字左右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随笔,并在省、市、县各级论文、案例评审中获得好名次,近百篇文章在各种小学数学专业刊物上发表。
从平阳县教坛新秀、温州市课堂教学能手、温州市教坛新秀、浙江省教改之星、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特级教师……34岁,我站在了“教师荣誉榜”的顶端,党和政府给了我教书生涯中最高的荣誉。
一路走来,我对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追求“简约、幽默”的“教学艺术之道”。在追梦的过程中,我实现了“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满意的好教师”的目标,也享受着“寂寞”带来的收获。
累并快乐着,坚持并成长着,我破茧成蝶,完成了“乡村教师”到“特级教师”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