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动态
当前位置:
> 信息动态 > 培训动态
【学科领航】“支”承过程指导,“架”构写作桥梁 ——记温州市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学科领航”项目第4次集训活动
时间:2020-07-03 22:39:32来源: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5月27日,温州市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学科领航”第4次集训活动于线上举行。“一群人有共同的目标一起学习,比起一个人,会更有意思,也更有意义,彼此帮助,互成资源。”自去年长沙一别,“学科领航”的学员们在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初中语文师训员陈秋莲老师的感召下,齐聚线上,再次一起学习、互相交流、彼此成长。

本次活动由陈秋莲老师主持,早在活动开始前一个星期,陈老师就给学员发送了一系列关于“写作教学”的资料包,供学员们线上学习。

专家引“领”:拨开云雾见月明

活动特邀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中学的郑可菜老师作《议论文写作策略与教学支架创设》的主题指导讲座。讲座过程中,郑可菜老师围绕“为什么要用写作教学支架”“什么是写作教学支架”以及“写作教学支架的运用”做了精心的讲解,风趣幽默且干货满满。

写作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能教吗,教什么,如何教,成为教师心头萦绕的一层迷雾。郑老师结合自己研发的课例和教学经验,为学员们拨开云雾。讲座中,郑老师首先为学员们介绍了“为什么要用写作教学支架”,分析了当前写作教学的现状。接着,她结合演讲稿和写信的案例为学员们指明了“什么是写作教学支架”。在这些案例中,郑可菜老师通过搭建支架,剖解分析,使看不见的看见。在学生的现有写作水平与潜在发展写作水平之间搭建“支架”,学生可就支架,进行“模仿”“实践”和“内化”,进而激发出潜在的发展水平。郑老师指出,教学支架的搭建需要有“教—练—评—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梳理与开发写作知识,将写作分解为一系列的具体目标,有针对性地思维训练,分析概括写作学习的本质、规律。教学中需要由抽象到“点”式具体指导,要介入写作过程,以显性、精要、好懂、管用的形式呈现写作教学支架。

最后,郑老师提到“写作教学支架”的运用,以“举例论证之去小我”为切入点,引出议论文说理素材的注意事项:要去小我,变大我,变社会普遍现象,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

郑老师的讲座拨开了老师们写作教学中的迷雾,时刻提醒教师们,要基于过程指导,搭建写作支架,才能实实在在做好“教练”角色,教好写作。

组内起“航”:俱怀逸兴壮思飞

2020年6月的第一周,五个小组以多样的形式开展了一次线上组内交流活动,学员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畅谈“议论文写作策略与教学支架”之我见,各个小组内思绪飞扬,思想交流,思维碰撞。

第二小组的学员们采用微信群图文加语音的方式交流,氛围热烈,彼此受益颇多。第三小组的学员们采用了线上直播的方式,作分享,谈感想,讨论氛围浓烈。第四小组的学员们采用钉钉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了高效的分享交流。第五小组的学员们结合视频会议和屏幕共享的方式,进行了组内研讨。第六小组的微信群中热闹非凡,你说我说,研讨热情一如这“万类竞绿”的初夏。视频会议暂时结束,但是对于教学的思考永远不会结束。

班级共“享”:万紫千红总是春

继组内分享之后,学员们又迎来班级共享。6月14日晚,在班主任陈秋莲老师的组织下,领航班全体成员再次齐聚线上。各小组学员代表分享了教学实践中的所思、所感、所做,万紫千红中识得写作教学之真面。

来自沙城中学的韩银雪老师首先发言,以传记写作教学实践为例,畅谈《非虚构写作说明书》,激起本次分享中的一层重浪。内容有厚度,思考有深度,学习有广度,郑怡老师不禁感慨“后浪凶猛”。接着,来自文成巨屿镇中心学校的付旭丽老师从议论文写作的五个视角对议论文写作做了较系统的阐释。瑞安林垟学校的苏小静老师则将组内交流的内容进行了提炼,并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谈到如何基于时事进行思辨教学的问题。思维碰撞之下,写作教学的星光在点点闪现。文成振中学校的谢粉霞老师围绕议论文的教和写展开,道出了作文教学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的现状,并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结合年纪和教材特点,分层落实议论文写作。最后分享的是温州东瓯中学的陈瑞丽老师,她提出写作教学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同时基于写作支架教学的课例,分享一些想法。她认为,“支架式”写作教学实践,最终目的是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正如陈秋莲老师的期望,“有目标的学习,会更聚焦,更容易形成一个可见的成果。”专家引领、组内研讨、班级分享的形式触发学员们对教学现状的思考,反哺现实教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一次的培训都会“刷新”故有的教学思维,身为学科领航班的学员着实应当做好“领航”角色,跳出陈旧的教学桎梏,将新的认识和知识传播到学科教研中去,以一己之力带动一群人,坚守学以致用,学不止步,语文教学才会活水不断。

“培训的机会是有限的,但学习的机会是无限的,时时处处都有学。”在陈秋莲老师饱含真挚的期望中,此次集训活动也接近尾声,但学习之路不止。学员们将一直学习,永远年轻,始终热泪盈眶。(温州外国语学校娄桥分校 戴彬彬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陈秋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