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领导文论
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王剑波:学生价值观教育是教育人的责任担当
时间:2020-08-19 09:40:13 浏览次数: 来源:办公室 字号:[ ]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人民就会呈现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在我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国民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以价值观引领中小学育人实践,既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又有“守正创新、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实践价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去年,我们专门针对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温州实践探索,并被立为浙江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同年5月,我们在南浦实验中学召开开题论证会,著名学者石中英教授来温讲学,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从启动到今天,这项研究已经有整整一年时间。

特别是疫情以来,我们更加认识到中小学价值观在引领学生坚定拥护党、热爱祖国、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思想引领作用,迅速组织全市思政、德育、班主任等10个名师工作室,以及课题组7所学校共70名骨干教师团队,研制疫情下的价值观教育主题微课。刚才,视频《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微课研发70天》就生动展现了这一研发过程。石中英教授也通过远程视频,专门点赞了价值观教育的温州模式,令人鼓舞。下一步,中小学价值观教育仍然是我们不变的育人载体,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以更高站位认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身处价值多元时代,广大青少年受到了价值冲突、价值迷失、价值分化等的干扰。特别是这次疫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暴露了很多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教育包括爱党爱国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担当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成了中小学生成长的“人生大课”。上个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浙江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持续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我们坚信,现在就是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一个绝佳契机,每一位教育者都要思考一个问题,疫情过后,应该给中小学生进行什么样的价值观教育。我们也坚定认为,一定要抓住这一契机,创新实施路径和载体,让价值观教育以课程的方式落地,真正成为我们所有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心中始终存在的一根弦,能随时与学生的价值生活保持共鸣,并主动地致力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为学生能自觉遵守的价值准则、能深刻理解价值倾向和能牢牢把握的价值目标。

二、以“四个原则”发挥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领导力

虽然我们已有一年时间的实践探索,但是所积累的课程资源相当有限,导致各中小学在价值观教育实施上都还缺乏系列性课程资源的依托,教师队伍也缺乏相关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经验。这次的系列微课为我市中小学提供一个专题性、示范性、完整性的课程,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具有开创性意义。广大学校在运用时要把握课程的四个原则。

一是方向性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与党的政治立场、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持一致,在这个问题不能有一丝含糊和动摇。在内容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内涵解读,分析现象与问题,一定要保证政治性、正确性、准确性,符合我国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育人导向。在具体设计上,微课的选材立意和定位要正确引导学生坚持国家立场和国家认同,做到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二是针对性原则。要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的价值观发展阶段性特点,同时兼顾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性。以“和谐”为例,小学低段侧重于班级邻里和谐,小学高段侧重于家庭和谐,初中段侧重于城市和谐;高中段则侧重于世界和谐。

三是思辩性原则。疫情开始后,每天的国内外形势都在变化,各种思想层出不穷,也在昭示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千万不能拘泥于单一体例、单一模式,要打开思辩之门,以更宽的视角寻找价值观教育的落脚点。各校要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重大疫情背后产生的多元价值观冲突而设计教学,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

四是情感性原则。价值观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信行统一的过程。其中,学生情感的激发是重点。在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积极的价值现象和高尚的人类行为,形成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展现了广大医护人员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亿万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中国人民大爱无疆、休戚与共的国际主义精神等等。在“爱国”主题篇章中,温州人自救、海外温州人支援的场面非常励志,这些都是“身边人身边事”,是增强学生爱国爱乡情感的良好素材。

三、以“三全育人”提升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执行力

价值观要铭记心中、落在脚下。同样,价值观教育也要有强大的执行力,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实现知行合一。重点要做好“三全四课五育”育人新模式中的“三全”育人。

一要强化“全员”育人。本次价值观教育课程参与的团队中,有思政名师、教研员、师训员、班主任以及语文、数学、科学、历史教师等各类教师,还有校长、德育干部等群体。在操作过程中,要坚持思想认同、步调一致,推进全员参与,让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岗位的教师职工都认识到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开展对话研讨、课程研究,将育人职能贯穿其工作始终,实现“全员”德育的跨学科模式。

二要强化“全方位”育人。价值观教育包括德育不能局限于思政课,而需要学校结合实际落细落小落实,摆脱路径依赖,以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等全方位地实施。其中,就价值观教育课程实施而言,一是可以采用宣教课,学校通过校园电视台、晨会等方式播放,浸润校园生活中;二是专题课。通过每周一节专题主题课或班会课,扎实将每一个主题课落实到每一个班级;三是整合课。通过融入思政课以及学科课程等途径实施。

三要强化“全过程”育人。价值观教育是个群策群力、系统共建的过程,需要学校与教师、与学生家庭、社区等各层面教育者达成共识,致力于积极运用学校与社会各种平台与资源,创设正向积极的家—校—社主流价值观共育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危与机从来都是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就是机。希望全市各校切实认识到疫情对中小学价值观教育所产生的“转危为机”作用,认真落实、扎实实践,推广好使用好“疫情下的价值观教育”专题微课,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来源:《温州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王剑波)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