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件通知
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温州市教育“数字大脑”建设实施方案(2020年-2025年)》的通知
时间:2020-08-24 09:27:20 来源: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温州市电化教育馆) 字号:[ ]

温教技〔2020〕72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浙南产业集聚区文教体局,市局直属各学校(单位):

现将《温州市教育“数字大脑”建设实施方案(2020年-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温州市教育局

2020年8月20日


温州市教育“数字大脑”建设实施方案

(2020年-2025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精神,以及省市加快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文件要求,加快推进温州教育“数字大脑”建设,助推温州教育高品质发展,高标准打造温州未来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信息技术引领支撑教育改革与创新,以服务师生为中心,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促进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重构新时代“互联网+教育”新生态。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

——整体智治。全方位实施教育数字化,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和组织重构,使教育信息建设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全方位应用数字技术,辅助教育治理,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智能监管和高效运行的教育形态。

——综合集成。注重业务集成、数字集成和政策集成,综合社会各类资源,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数字化体系,实施闭环管理,不断推进迭代深化。

——注重应用。以场景化的多业务协同应用为抓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从融合应用到创新发展,从试点应用到常态应用转变,优化用户体验,提供便捷周到的教育教学服务。

——唯实惟先。立足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扎实推进,持续提升;立足温州未来教育,敢于创新,勇于领先,善于突破,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三)总体目标。打造温州教育“数字大脑”,建设形成教育治理、泛在资源、未来学校三大服务数字中心,整体形成“一库一码一屏”架构,即一个基本数据库,一个二维码画像、一面可视决策屏,创设全方位的教育应用场景,构建信息时代基于大数据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打造温州教育“3+X”信息化生态模式。到2022年,完成教育治理、数字资源和未来学校等场景构架,建设基于技术的教与学方式变革试点200个以上,并评选样板学校开展复制推广;到2025年,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全面应用的温州教育“数字大脑”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数字大脑”中枢系统开发。利用温州教育云计算平台、教育城域网、教育基础数据库和温州教育大数据平台,构建涵盖规范标准、数据资源、应用服务、安全保障和运营维护等的教育数字中枢框架。

1.一个基础数据库。业务主题数据库应纳尽纳,强化数据清洗与整合,以“一源为主,多源完善,动态更新,积淀成档”为原则,建立学生、教师和学校等基础数据库。建立数据矫正机制,实现市级数据动态更新,县(市、区)和学校定期校验核对,提供高质量基础源数据。(责任单位:教育技术中心)

2.一个数据中台。全面支撑数据的交换共享、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多主体的业务在线协同、智能应用。支撑不同感知终端间的数据汇聚、快速调用和共享,实现各节点的协同化感知、精准化控制和一体化管理。(责任单位:教育技术中心)

3.一面可视决策屏。建立以重点指标驱动的市级“数字驾驶舱”,以个性化指标驱动的区域、部门、学校的特色“数字驾驶舱”,形成集综合指挥、动态展示、综合应用等功能的温州教育决策辅助可视屏,实现教育感知智能化、态势监测可视化、事件预警可控化、应急处置高效化,助力教育治理现代化。(责任单位:教育技术中心)

4.一个二维码画像。研制学生、教师和学校等教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国家、省和本地各业务系统权威数据,为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办学品质提升提供数据服务。基于基础数据库,归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评价数据,整合教师基本信息、师德指数、教学经历、专业成长、综合荣誉、考核考评等发展性数据,汇聚学校基本信息、办学水平、发展态势等综合指标数据,分别形成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二维码”和“数字画像”。(责任单位:基教处、人事处、评估院)

5.一张数据安全网。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建设,集成电子认证、数据加密、安全检测、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灾难备份等安全技术与措施,与教育“数字大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资源安全保障体系。(责任单位:教育技术中心)

(二)教育治理服务中心建设。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以重大项目推进为支撑,集中汇聚数据资源,提供优质线上教育服务。

1.政务服务智能化

(1)智慧政务。推进政务服务由网上办、掌上办向好办、易办转变,推广“智能秒办”“无感智办”等政务服务事项应用,加快党建数据化建设,深化机关“内跑”改革,实现线上行政办公应用覆盖面100%、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100%,教育政务(校务)在线运作、高效协同,政务数据与校园治理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办公室、法规处、组织处、机关党委)

(2)督办督导。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督办事项的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痕迹化管理。健全在线督导评估监测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更好履行督政、督学、评估监测的职责。(责任单位:办公室、督导处)

(3)后勤管理。建立教育后勤管理系统,实现经费投入、财务预算、资产管理、财务核算、财务决算、绩效评价、风险管控等工作一体化、全过程有效管控,防范财务和廉政风险。(责任单位:计财处)

(4)基建规划。推进“温州教育设施(学校)规划建设全过程管理系统”试点建设,构建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平台,提升规划决策的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基建中心)

2.校园服务数字化

(1)师资管理。建立师资管理平台,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线上课程资源,加强教师网络化、数据化“全链条”管理和培养。(责任单位:人事处、教师院)

(2)质量监测。基于区域中小学“四维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动态把握学生发展面貌和影响学生发展相关因素,借助大数据分析,探索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质量监测精准诊断与靶向改进功能,促进学生全面个性持续发展。(责任单位:评估院、基教处、教研院)

(3)健康智控。迁入师生健康报送平台,研发温州市基础教育师生健康预警、体质健康分析系统,建设校园传染病防控“预警网”,传染病爆发预测报警、提前干预,建立全方位的师生健康保障机制,研发科艺教育分析系统,发现培养学生特长和潜力。(责任单位:体卫艺处)

(4)课后托管。建设全市托管服务申报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申请、审核等服务环节,提供便捷的校内托管服务。(责任单位:基教处)

(5)智慧安防。构建校园风险管控智能化、校园周边综治网格化、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平安校园立体管控体系,高质量建设“智安校园”。(责任单位:校安处)

3.社会服务一体化

(1)教育数字服务。推进“个人数据宝”应用平台建设,打造教育政务2.0平台,集成优化“掌上办”,实现公众教育数据的精准匹配、便捷查询和授权使用,加快推进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责任单位:基教处、人事处)

(2)校外机构监管。综合舆情、金融、信用等跨部门数据,探索开展校外培训机构非接触式智能监管,优化多部门联合“掌上执法”,提升监管效能。(责任单位:民办处)

(3)招生动态预警。以相关部门的基础数据为依托,建立学前、义务教育招生预警模型,按级别实时动态预警,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责任单位:基教处、学前指导中心)

(4)入园入学网办。建设全市入园入学“一件事”服务系统,部门数据联动共享、系统信息自动核验,实现全市范围内学前适龄儿童在线登记和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报名“掌上办”。(责任单位:基教处、学前指导中心)

(5)中高考优待联办。多部门网上联办,优化流程,全面落实中高考优待“一件事”网上全流程办理。(责任单位:基教处、直属处)

(三)泛在资源学习中心建设。围绕温州“三全四课五育”育人模式,开发建设温州教育数字资源库,形成覆盖全体学生、涵盖学科课程和自主学习的泛在学习资源中心。

1.资源协同开发。将教育资源建设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激励范畴,建立合法规范的资源开发奖励机制、价值流通机制、版权保护和共享交易机制,激发教师资源开发积极性,实现教育资源众筹、众创、众享。(责任单位:人事处、教师院、教育技术中心)

2.学习空间建设。以温州教育影院、云图书平台和中小学在线答疑平台为基础,利用之江汇等平台,开发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师生特色“网络学习空间”,形成市、县、校三级共享使用的课程资源中心,为地方课程推广、校本(拓展性)课程分享(跨校选课)、选修课程学习和家庭教育协作等提供资源。(责任单位:教研院、教师院、教育技术中心)

3.精准作业探索。建设涵盖“地区-学校-教师”三级用户、线上线下融通、“布置-答题-批改-反馈”一体化的精准作业平台,以基于功能的作业设计与应用为导向,以年级期末检测(抽测)、模拟考试试题等优质资源为基础,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为开展精准教学提供依据。(责任单位:教研院)

4.“云教研”应用。打造中小学“云教研”平台,实施线上名师讲坛、线上月讲、“好课云”等,集聚名优教师智慧共享。建设市教科研成果评审、共享与教师在线学习资源中心,开发教师教科研素养微课程资源,推动中小学“共享科研”建设。(责任单位:教研院)

5.职业教育“虚拟工厂”。以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推进职业教育迭代升级。对接企业生产服务智能化流程,加快专业、课程和教法改造。建设职教数字化平台,促进校企之间专业、师资、人才需求等资源共联共建共享。到2022年,建成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50个,理实虚一体化实训基地30个。(责任单位:职成教处)

6.校外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建立温州市实践教育智慧平台,集中展示全市劳动、研学基地营地和精品线路,展示“行走瓯越”研学实践课程和劳动课程,为学生劳动研学实践提供选择、学习记录和评价全流程服务。(责任单位:教育技术中心、教研院)

7.终身教育数字资源开发。开发中小学爱阅读APP、微信小程序端等线上数字阅读平台,整合精品数字阅读资源,智能分析阅读图谱,提升师生、家长阅读质量。开发温州市普通高中生涯规划在线教育平台,指导学生科学规划学业,助力新课程、新高考顺利实施。建设城乡社区“学习e站”、数字化全民学习体验基地(平台)和“APP”,构建“嘉昆太温”数字化学习圈,开展“线上+线下”职业教育培训,推进老年远程教育全覆盖,构建数字化终身教育服务体系。(责任单位:教研院 职成教处)

(四)未来智慧学校服务中心建设。立足温州未来教育“为未来”“向未来”和“创未来”三个目标维度,坚持自主创新和第三方服务相结合,探索“市里定标准、企业(学校)做产品、区校买服务、数据进平台、定期做评估”的优胜劣汰机制和集约化建设方式,推进未来智慧校园服务中心建设。

1.制定未来智慧学校建设标准。聚焦“未来学校”新样态,以硬件智能化、软件系统化、学习泛在化为主要方向,制定相关建设标准,指导未来智慧学校建设。(责任单位:基教处、教育技术中心)

2.建设“温教钉”教育平台。加快“温教钉”平台基础和通用功能开发,作为学校信息化应用统一用户认证和登录入口,从学校管理、校园安全、教学教研、家校共育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学校工作向移动互联网转型。鼓励学校自主开发特色应用,形成各具特色的钉钉未来校园。(责任单位:教育技术中心)

3.幼儿园智能化管理。创建云呵护、云巴士、云研训“三朵云”平台,形成幼儿健康发展、教师研训、家园共育的数据管理模块,通过循“数”管理方式,提升幼儿园智能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学前指导中心)

4.探索未来学习新样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与真实情境相融合、学校与居家学习相结合等教学模式。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加强基于数据驱动智能推送和学生自适应学习的研究,形成人工智能化教育新样态。积累学生成长数据,建立学生数字画像,发掘学生潜质、激发学习兴趣,探索实施基于大数据的大规模个性化学习。(责任单位:基教处、教研院、教育技术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不断提高认识,成立教育“数字大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履行教育“数字大脑”建设组织领导职责。各有关处(科)室、单位负责教育办公和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权威业务数据源,管理应用平台。各级教育技术部门负责教育“数字大脑”设计规划、数据平台建设、数据归集和安全管理。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由学校法人代表或校长负责的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全面统筹本校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设立学校信息技术处或明确中层人员,专门负责学校“数字大脑”(数据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办公室、组织处、人事处)

(二)强化机制保障。建立教育“数字大脑”建设专项资金和长效投入机制,建立项目统筹管理机制,统一规范项目立项、实施和验收工作。健全绩效评估机制,由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信息系统项目经费安排、设计规划和建设实施全过程管理,定期组织开展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安排后续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将“优化人才队伍,提升数字技能”作为教育“数字大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评价等激励机制,构建科学的薪资结构。建立责任视导机制,积极服务项目建设。(责任单位:计财处、人事处、督导处)

(三)重视聚力创新。按照“因地制宜,大胆探索,重点培育,树立典型”要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专业研究机构、高端智库的战略合作,借助高校、研究院(所)、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推动温州教育“数字大脑”建设。建设教育“数字大脑”体验中心,加强融合创新。积极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合作共建氛围。(责任单位:教育技术中心)

(四)落实督查考核。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健全动态考核机制,将教育“数字大脑”建设工作纳入各地各单位年度考核体系,纳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确保建设任务和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及时掌握各地各学校(单位)建设情况,推动“X”教育应用场景不断创新。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责任单位:办公室、组织处、督导处)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