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教研小〔2011〕58号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关于建立温州市 小学(学前)学科教研基地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市局直属各小学: 为深入实施小学新课程改革,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培育我市小学课改领航项目,经研究,决定建立温州市小学(学前)学科教研基地。 通过各教研基地学校,对“课程、课堂、课外”、“学法、教法、考法”和教研团队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改革实践与研究,形成典型经验和特色,并对全市小学(学前)课程改革的推进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各县(市、区)教研部门要重视对学科教研基地的推荐工作,参照《温州市小学(学前)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方案》中的“申报条件”,做好推荐工作。各县(市、区)每个学科推荐1-2所学校。 各县(市、区)教研室于5月9日前,集中将符合申报条件的学校学科的申报表,送到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雷子东老师处(404室办公室),并发送电子稿到电子邮箱:lzd@wzer.net,联系电话:88611710 附件:1.温州市小学(学前)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方案 二О一一年四月十八日 主题词: 学科教研基地 小学 通知 抄送: 市教育局。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办公室 2011年4月18日印发 附件1 温州市小学(学前)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有效教学”为主题,以学科基地学校为依托,将教学、研究、培训有机整合,把基地学校建设成为我市课改领航的示范基地,学科教研的品牌基地,教研制度的创新基地,成为推进有效教学和实施“轻负高质”素质教育的示范引领基地。 二、建设目标 五年内,小学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学前教育等6个学科组,设立60个市级学科教研基地。通过各教研基地学校,对“课程、课堂、课外”、“学法、教法、考法”和教研团队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改革实践与研究,形成典型经验和特色,并对全市小学(学前)课程改革的推进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三、申报与认定 (一)申报条件 1.校长重视教研工作,科研意识强,重视学科教研团队建设。学校教研团队工作富有成效。 2.学科教研组为县级以上优秀教研组,在本县(市、区)有一定影响,能起到学科教研的辐射示范作用。 3.教师教学研究积极性高,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教师在县级以上各类教学评比中获奖人数占任课教师总数40%以上。 4.教研组长工作能力强、积极性高,为县级以上优秀教研组长或取得其他相应的荣誉。 5.每个学校原则上只能申报1个学科教研基地,最多不能超过2个。 (二)认定程序 1.学校通过所在县(市、区)教研部门向市教研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表见附件1)。 2.市教研院审核基本情况,必要时派有关专家考察。符合基本条件的,审核通过后分批次发文。 3.市教研院对学科教研基地学校进行授牌。 四、教研基地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一)权利 1.学科教研基地学校为市、县两级教研部门的直接指导单位,可以参加市教研院举行的各种教研活动。 2.教研基地学校的日常教学和专题研究项目,可得到市、县两级有关专家的指导,获得优秀教研成果的项目,可得到市教研院的宣传与推广。 3.基地学校可以优先申请以下市小学(学前)学科教研品牌项目进行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大语文”教学实验、儿童阅读、体验式习作教学、语文生本课堂实践、语文弹性作业制、语文学习项目评价、“小文学家”培养、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等; 小学数学:数学与生活、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学习分项评价、数学小课题研究、数学分层作业开发与利用等; 小学英语:语篇再构、有效作业设计、经典美文诵读、口语训练与评价等;科学:家庭实验项目、少年科学院、探究式科学教育评价等; 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规范、教研文化建设、活动化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评价等; 学前教育:幼小衔接、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美术教学游戏化、绘本阅读、区域活动游戏化等。 (二)义务 批准为学科教研基地的学校要根据市教研院的要求,积极承担市教研院下达的研究任务和工作,接受市、县教研部门的指导,承办市、县的学科教研活动,为各级学科教研工作提供支持。并根据学校学科教学条件和特色,结合市、县教研部门的教研规划,指导教研组确定教学改革重点和教学研究专题,制定学科改革发展规划,持续开展包括该学科教学改革、课程开发、教研活动、学业评价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在教学、教研、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具体教研可以选择以下几项开展研究工作: 1.开展学校课改特色的实践研究。 基地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科教研特色,申请市教研院的学科教研品牌确立学科课改特色项目,如校本课程的建设、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作业的改进、教学规范的提升、有效教研的构建、“三小”的培养等等,持续开展课改特色的实践研究。 2.开展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基地学校以“有效教学”为主题,针对学科教研实际,开展“轻负高质”学科主题教研,如小学语文学科以“建设以学为主的语文课”为主题开展教学研究,数学学科以“小学生数学错例分析研究” 为主题开展教学研究,英语学科以“基于语篇意识的教学”为主题开展教学研究,科学学科“基于学生科学前概念”展开有效教学研究,幼教学科以“绘本阅读”为主题进行有效教学研究。 3.开展学业质量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基地学校实施学业质量评价的研究,更新学业评价理念,突出以“能力为重”的评价和教学导向,借学业评价推进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有效教学力,改变一张卷子的评价观念和方式,改变单纯的试题评价,大力实施过程评价、项目式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从而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为有效教学拓宽视野,促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深入实施。 4.开展学科特色教师的培育研究。 基地学校根据学科教研实际,调动教师的课改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学科课改项目的特色教师,点面结合,举行学科特色教师课改项目展示会,以特色教师的课改项目进一步带动引领本学科的课改突破与发展。 5.开展小学教学规范的优化提升实践。 基地学校选择学科常规建设的焦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深化拓展研究,重点在“优化校本教研、优化备课过程、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作业设计与反馈、优化质量测评、优化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选择性的研究与实践,以点带面,开展教学规范优化提升的实践与研究,提高教研制度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五、教研基地的管理与考评 1.为切实加强对学科基地的管理,有效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市教研院将对学科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学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实绩明显、考核成绩优秀的学科基地,予以表彰奖励,对开展工作不力或考评实绩一般的学科基地将予以调整。 2.教研基地的具体工作由市、县两级教研部门的学科教研员负责联系和指导。基地学校的负责人(或联系人)应定期向市教研院汇报研究和学科建设情况。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二O一一年四月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