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6日—18日举行的2020长三角·温州创业创新大会上(以下简称“双创大会”),青少年创客展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参观与体验的客人。瓯海区实验小学、龙湾区实验小学、温州市实验中学、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八所学校的师生在本次展会上带来了校园小发明、探究的新课题、校企直播创业平台等特色项目,展示了传统非遗、木艺、刻纸与科技碰撞焕发的勃勃生机。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的学生在演示模拟飞行器。陈燕平 摄
拿起木工手电钻,匹配打孔、倒角、十字等多个钻头,再将搭好的木块拼接螺丝,一个四四方方的木制笔筒就完成了。现场,瓯海区实验小学的“木客坊”项目制作吸引了温州城市大学华龄学院的老年艺术家前来体验。他们坦言,自己年轻时因为条件有限,经常需要自己做木工活修理家具,但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反而变差了,没想到现在的学校竟然开设有这么寓教于乐的实用课程,真的很不错。
“对比体验智能木工的便利,也是学校课程之一。”瓯海区实验小学集团学校副校长陈建云介绍,从学会磨一颗圆圆的木珠子开始,学校通过“每课学一招”“我来做一做”和“跨界试一试”等三个主题单元,螺旋上升式学习,搭设了一条“小小木匠”的成长之路。华容道、文具盒等12个作品制作只是起步,如何将“木艺”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才是该课程的精髓。该校学生徐子淘与老师一起,依托树枝原形的伸展,设计了一款“森林小屋”,木牌原有的横向纹理远看似“水波”,他结合激光切割创作了一幅“江心双塔”,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围观。

在此次“双创大会”上,有一批孩子安静地坐在手工台前,认真仔细地或篆刻或切割或刺绣,没有丝毫受到周围喧嚣环境的影响,他们精美而细致的手艺收获诸多市民点赞。这是温州特殊教育学校开设的细纹刻纸、瓯塑、瓯绣、根雕、皮艺、软陶六大非遗特色课程。“这些孩子虽然身体某些方面有缺陷,但是操作动手类工艺是他们擅长的。”温州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科坦言,创新即创业,是最适合特校孩子发展特点的。

温州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展示非遗技艺。董吉妮 摄
除了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展示的手工技艺,温州几所学校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延续探究也成为双创大会的亮点。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架设了非遗课程与信息课程衔接通路,机器人实验室、3D创作室、电子创意室、木工坊和非遗创客基地,多元课程融合创作,助力学子们走向更广阔的大学殿堂。“驶向深蓝”船模、无人机竞技、航空模拟器……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海陆空”特色生涯教育课程业已初具规模。智慧农业、“一职猫”创业直播、自制信息教具……永嘉县第二职业学校、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一批亮眼的创客成果正在助力学生们开展更多创业项目。

温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展区内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书屋。徐慧慧 摄
“一整墙的发明专利证书就是我们学生的骄傲。”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雷学远介绍,目前,这几所学校的智慧农业、直播电商运营团队都已经非常成熟,这为学生创业打下基础。

16平方米的圆形轨道环内,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球体”正在围绕着一定的轨道转动着。“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太阳系动态模型。”龙湾区实验小学五(3)班的张文浩同学为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讲解恒星、行星、卫星等天文知识,关于天文学方面的问题他几乎都能对答如流。

龙湾区实验小学的孩子们为参观者科普天文知识。蒋文广 摄
从简单的轻泥捏出的太阳系,到磁悬浮二维星图,再到3D打印“太阳系”动态模型,学校打造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项目延伸至“宇宙生命”“星际交通”“未来家园”的STEAM全学科探究课程。做这样一个“太阳系”动态模型,详细测算模型最佳比例要运用数学知识;为何是“八大行星”,天文知识来帮忙;怎么实现“行星”的公转、自转,这要求用工程思维解决。该校六(4)班学生盛奕涵介绍,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工程问题,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给孩子们一个问题、一个场景,他们就脑洞大开。“未来,是你们的!”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建海听了孩子们对宇宙星空的梦想,赞不绝口。展会上,对接长三角各种“黑科技”,郑建海强调,温州创客教育课程已逐渐走向体系化,在青少年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已呈引领浙江趋势。今后,这块课程的构建、完善方面,希望能够通过“双创大会”等平台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加强合作,提升创客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双创培养未来力量。(来源:温州商报 文字:陈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