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退出关怀版
关怀版
网站首页 教育机构 教育动态 政务公开 政策法规 网上办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教育新闻
有趣、理性的课堂,带你探寻平阳县实验中学教师吴加涛的教学追求之路| 我的教育故事⑭
时间:2020-10-28 10:44:23 来源:办公室 字号:[ ]

每个教育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一个故事都会增加人生书页的厚度。一个有故事的教育人,必将更加悉心体悟教育生活,也能探寻到教育的真理。

由温州市教育局主办的“我的教育故事”——2019年温州市中小学教师暑期师德专题报告会上,7位温州本地优秀教师给大家带来的暖心教育故事刷爆了朋友圈。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精彩动人的教育故事。温州教育网特别推出【我的教育故事】专题,将更多温州教师的感人故事分享给大家。今天为大家带来平阳县实验中学教师吴加涛的教育故事。

平阳县实验中学教师 吴加涛


有趣、理性的课堂——我教学追求之路

我毕业于平阳师范,在这二十几年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坚持研究课堂教学。既使如此,在温州市十三五领军教师培训时,院领导要求我们总结自己的教学风格,我当时就蒙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什么?我把这个问题踢给了学生,学生给了我八个字评价:风趣、轻松、好懂、严谨。后来在胡院及潘院的帮助下,我逐渐理清了这二十几年我所追求的课堂就是有趣、理性的课堂,这既是我的教学风格也是我的教学追求。  对于课堂教学风格的追求,我走过很多弯路,起起伏伏。归纳起来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学习模仿

从风趣到有趣的课堂

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第一节课,现在已经不记得当时上课到底讲了什么,只记得辛辛苦苦准备好几天的内容,在二十分钟不到的时间就背完了。  这样的课堂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上课就是背教案,教案背完,课也就上完了。那时特别难过,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当老师的料。  

这可不行,要想办法改变自己。  

第一,学。1.向其他老师学。幸运的是与我搭班数学老师是一位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数学老师,他的课堂幽默风趣,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他的教学风格和工作态度对我影响很大,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在尝试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解科学知识,学生特别喜欢。2.向书本学。有两类书对我的最初的教学影响特别大,一是《初中化学物理名师授课》。我学习书中名师教学模式和语言表达。二是《演讲与口才》。它使我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和趣味性。这两本书为我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写。1.写详案。最初十多年教学我一直坚持写详案,清楚的记着上课时每句话都清清楚楚写在教案中,坚持书写教学反思。2.写读书笔记。读了很多书,作了很多活页的读书摘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教案摘记,包括书中看到的和听课记录。一类是科学课堂有关的科学知识摘记。这为我的课堂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第三,做。我开始在课堂尝试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  

这是一节公开课,课题是《光现象》复习。  

师:我和你们的周老师有什么区别?  

生:你是男的他是女的。  

师:这样你都看出来  

生:你比她瘦。  

师:这叫苗条。  

生:你矮点  

师:浓缩都是精华。  

师: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    

师:刚才回答中,我用到了哪些科学方法?  

生:比较和观察。  

反思:从学生笑了,可以看出学生喜欢风趣幽默的课堂,听课老师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为我坚持风趣幽默的课堂树立了信心。  

我开始努力践行我的风趣课堂,孩子们也特别喜欢这样的课堂。但经过几年实践,我逐渐发现风趣课堂存在一些问题:  

  1. 容易轻松过头。当我用风趣幽默的言语讲解某个概念时,学生情绪高涨,但是往往刹不住车,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2. 对风趣理解有差异。在讲遗传变异时,我说:为什么刘德华长得这么帅,而我就这么寒碜,现在我知道这是遗传惹的祸。学生笑了,而这时有一学生举手问到:老师谁是刘德华。学生纷纷说他什么都不懂,导致好好的一节课因为理解不同支离破碎。  

  3. 风趣与严肃间的尺度把握。风趣幽默的语言可能会缺乏科学性。  

    2000年左右,我听到《生物进化》一节课。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器官是越用越发达,这种性状是可以遗传。为了说明拉马克观点错误之处,教师没有用过多的语言,而是展示两个健美运动员的照片。问:如果他们结婚了,生下的孩子是这样吗?展示一个全身都是肌肉的小孩子的图片,学生哄堂大笑。此过程中教师没有过多的语言,但是孩子却能对生物的进化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而且使课堂充满趣味性。  

    忽然,我明白了。有趣实验、活动、灵活的教学手段及教学设计等都能让课堂的趣味性增加,而不仅仅靠风趣的语言。风趣的语言只是外在的,并没有内在价值;若要深层唤醒学生学习的愿望,需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心精心的设计,让其自觉地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这之后,我开始转向研究更高层次的有趣课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得课堂趣味性大大增加,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自我否定

从有趣课堂到理性课堂

2001年始,新课程改革开始,各种教学方法百花齐放,层出不穷,课堂趣味性十足。但同时热热闹闹也似乎成为好课的标准,本是一节理性的科学课,偏偏添置了很多的人为“化简为繁”的程序,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合作学习、一会探究学习……。在有趣课堂实践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成绩总是比不过那些教学方法看似呆板的老师,让我倍感受挫,我开始寻找原因。  我在杭州文澜中学上了一节《生物多样性》复习课。  

展示2008年出现于福州左海湖公园的水怪。  

问题一: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学生回忆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  

问题二:可能是动物吗?归纳不同类群动物的特征。  

问题三:是植物吗?总结不同类群植物的特点  

问题四:是微生物吗?再回忆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特征。 

教学中,不断展示记者调查的结果,逐步排除动物、植物的可能性。在即将下课时,揭示弃谜底——水怪是细菌和真菌的结合体。  整节课类似于破案过程,层层推进,学生被紧紧地吸引在课堂中,自我感觉甚好。但是特级教师徐老师的一席话,就像被泼了一盆凉水一样,唰的一下,从头冷到脚。她是这样评价的:课堂氛围好,流畅融洽。但如果深入研究整个教学过程会发现,老师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含量,任何学生解决时没有遇到困难。从中可以看出对学生的提升很少。一节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让孩子进行深度学习,让他们静下心来思考,使他们的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得到发展。  

这盆冷水泼得及时,让我明白我的课堂最缺的是什么?缺的就是理性。让我明白了科学教学的核心在于思维的提升,它需要教师理性地教,学生理性地学。有趣仅是学习浅层次的需求,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境界,理性推理、理性思辨、理性思考是不可或缺的。  

于是我开始关注理性课堂,课堂静下来了,课堂更真实了,课堂也更扎实了。

三、创新实践

有趣与理性整合的课堂

当我的课堂变得越来越理性之时,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 

1.为什么课堂越来越安静,举手主动回答问题学生越来越少,甚至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中发呆走神?  

2.学生说:老师你很帅,但笑起来更帅。难道我在课堂中的笑容真的变少了吗?  

3.这是一节公开课,课题是《磁场》。在设计这节课时,就决心要上一节非常理性的课,要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课堂效益达到最大化。  

演示1:手拿笔触动小磁针。人和小磁针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物质来传递的?  

手←→笔←→小磁针  

演示2:用口吹动小磁针。人和小磁针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物质来传递的?  

手←→空气←→小磁针(副板)。  

演示3:把磁铁放在小磁针旁。磁铁和小磁针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物质来传递的?  

演示4:给条形磁铁包上纸再放小磁针旁。  

结论:不是空气的流动造成的。  

归纳:磁铁间的作用是因为磁铁周围存在一种像空气一样看不到,摸不着的一种  特殊的物质――磁场。  

条形磁铁←→磁场←→小磁针  

但是评课老师的一番话如同再次给我浇了一桶冷水。他们是这样评的:磁场是很抽象的概念,本节课通过理性推理及实验方法,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磁场,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但从课堂氛围来看,有部分学生参与度并不是很高,可能就与课堂过于理性有关。对于磁铁周围磁场立体分布,不能仅仅靠学生的想象,而应该用直观的实验,学生才会有直观的感受。  

这桶冷水让我清醒了许多,虽然追求最简单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没错,但课堂教学效果却是没有达到最大化。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理性思维了,忽略科学本身的趣味性。同时也引发了我深深思考:过于追求有趣的课堂教学,往往会忽视科学的理性思维,让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达不到深度学习的目的。而科学学科本身就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过于理性的课堂又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因此要追求理性与有趣的“平衡”,即科学教学既需要有趣,又需要理性,统一整合有趣和理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终于,我明白了,科学课堂既可以是理性的,又可以是有趣的。有趣而有理性的课堂就是我所孜孜追求的科学课堂。  虽然我任教近二十六年,但我仍将满怀青春的激情,在教育教学这片热土上继续耕耘,继续锤炼自己的教学风格。(来源:人事处)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温州市教育局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 备案号:浙ICP备05087129号-2  网站标识码:3303000059

建议使用 1024*768 分辨率浏览本站 联系方式:88636388 地址:温州市市府路490号

温州市教育考试院 电话:88638063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电话:85812131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电话:88135682

温州市教育评估院 电话:88630019 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电话:88630027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电话:88615967

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 电话:88639303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816号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