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迎来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当时,组织需要骨干教师去山区支教。我没有太多的考虑,主动请缨到更薄弱的乡村学校——乐清市大荆镇第六小学支教,成为学校唯一的音乐老师。
刚到这所学校时,我自认为已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也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觉得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与责任心,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可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太远了,这里的孩子音乐基础薄弱,对于歌唱没有音高概念,他们也没有接触过乐器演奏,为生活忙于奔波的家长们也从未想过让孩子去学音乐。我该怎么办呢?我该用什么办法去唤醒他们呢?
为了克服这一切困难,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我请孩子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矿泉水瓶、纸杯、纸箱,锅碗瓢盆作为材料来制作打击乐器,用来演奏。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特别强!他们对乐器的演奏产生深厚的兴趣 !
我想,现在该是时候让孩子们接触有音高的乐器。这想法一出,我立刻跑去给我们学校二到六年级两百多个孩子每人买了一支竖笛,当孩子拿到竖笛以后,兴奋地围着我问:“老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学竖笛呢?”在音乐课上孩子们用竖笛学会吹奏简单的乐曲时,那一刻,悠扬的笛声飘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鼓励孩子们进行举一反三,去自学更多的乐曲。我邀请自学能力强的孩子来当小老师,在中午时间到各班级去进行竖笛互助式竖笛教学,很快的,学校二到六年级每个孩子都会演奏竖笛了。
于是,我趁热打铁,我在学校百年樟树下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乐樟Show舞台”,作为孩子们在晨间活动、下午放学后,向全校师生和家长们进行公开展示的舞台。当家长们看到自己家的小孩也能像演奏家那样有模有样的演奏,他们的想法彻底改变了!现在,只要学校一说有学什么乐器,家长就会第一时间想办法买到乐器给孩子学!
我们学校孩子的乐器自学能力越来越强,他们能将竖笛的演奏方法迁移到其他乐器的学习和演奏上,我还给乐器自学能力强的孩子开班,请他们来当器乐社团课的小老师,让全校同学们通过自主选课的方式选修到他们所开的乐器班去上课。孩子们通过乐器的学习,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建立了自信心 ,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我学校有个孩子叫小吴,他在上二年级时,我鼓励他学竖笛。下课时,我手把手教他吹奏 “mi re do”,小吴通过反复的练习掌握了这三个音的演奏,他想自学《玛丽有只小羊羔》——这首由三个音创作而成的童谣,他回家去拼命地练习。在音乐课上,我邀请小吴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全班同学前进行展示,小吴轻松又愉快地完成全曲的演奏后赢得全班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小吴爱上了学竖笛。在后来的音乐课上,我发现从不开口歌唱的小吴,也开始喜欢随同学一起快乐地歌唱了!
在小吴上三年级时,他发现学校竖笛自学能力强的同学都可以申请当竖笛小老师。小吴告诉我,他也想当竖笛小老师。小吴通过接下来一年的不懈努力,在四年级时,还真成了竖笛小老师。后来,他还尝试自学葫芦丝、六孔陶笛、十二孔陶笛、电子琴、爵士鼓等乐器。五年级时,他还成了葫芦丝社团的小老师。
孩子们是一颗颗静待花开的种子。我期盼着花开,我愿调用所有力量去唤醒他们!2016年,身为钱瑞华音乐名师工作室学员的我,有幸得到导师的大力引荐,获得在支教学校引进中央音乐学院素质型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实践机会,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课程实践至今,我校已坚持启动四个年段的央院素质型音乐教育新体系实验班。
2019级入学的一(1)班共24个孩子,他们成为我校第四批央院素质型音乐教育新体系实验班学生。孩子们在音乐课他们通过大量的音乐活动体验,积累了许多有趣的音乐经验,他们用跺脚模仿雷声、用手指模仿小松鼠在树枝上跳上跳下采松果的情境学习五线谱读谱、他们会用五声音阶创作几句小曲子,还能在情境角色的扮演中进行合唱,他们还很喜欢唱歌给家人和小伙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