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跟学生一起读书观影,交流彼此的收获。只是很遗憾,如今高中生的课业负担繁重,这样的幸福几乎不可能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怎么办?
前几年,我会在每年寒暑假的时候,给学生发一张阅读观影清单,推荐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优秀书籍和高分电影。但是,因为缺少“集体作战”的氛围,真正完成任务的孩子屈指可数。
怎么办?
在17级学生高一暑假前的最后一节语文课,我向班级同学提出了一个邀约,邀请大家加入到我的“语文学习俱乐部”中来,跟我一起读书、观影,完成相关任务打卡。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还玩了一波“饥饿营销”:名额有限,欲报从速。同学们报名非常踊跃,我也总算放下了心。
结果没想到,下课的时候,有个同学一脸不自然地跑到我面前,抓耳挠腮、吞吞吐吐地问我,老师,那个,俱乐部收费吗?
我笑了。傻孩子,不收费不收费不收费,如果你的任务完成得好,还有可能得到老师奖励的红包呢。
我们的俱乐部在7月初建立,7月7日我在打卡群中布置了第一周任务。
第一周任务打卡:
1. 观看电影《我不是药神》。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请谈一谈电影中,你觉得改编得最成功的一个细节。400-800字。
2. 向群内小伙伴推荐另外一部同样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说明推荐理由。100-400字。
3. 截止到7月21日,阅读史铁生作品《病隙碎笔》,并完成一篇800-1500字的阅读心得。
俱乐部的大致计划是两周一本书,一周一部电影,同时要完成跟电影和书籍相关的一些写作任务。俱乐部实行淘汰制,任何一周作业未完成的同学将可能被淘汰出局,但每人会有一次无条件豁免权和一次申诉权。
在这样相对严格的要求下,整个暑假,我和我的小朋友们读完了四本书,看完了七部电影,孩子们也完成了16次高质量的作业,每个人的写作字数都超过了一万字,我觉得非常满意。七周时间里,只有两人被淘汰出局,三人使用了无条件豁免,剩下的所有同学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每一次打卡任务。
所以,我也兑现了承诺,给每一个认真打卡认真完成读书观影任务的孩子,发一个红包,并鼓励他们去书店和电影院消费。
而每周六晚上和周日的清晨,我都会静静地坐在电脑前,用心去阅读我的孩子们写下的每一个字,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我也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成长。就像孩子们自己在作业中说的,很庆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去强迫自己动笔,慢慢发现写字的妙处;也如孩子们自己说的,在这个暑假,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不推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我会在每一周作业中,选出最优秀的一份,给一个积分,当周最早上交作业的小朋友也有一个积分,积分榜一直跳啊跳啊,就也跳到了暑假的尽头。
还是会觉得有些遗憾,毕竟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感觉自己还有好多想跟孩子们分享的内容,但假期却已经余额不足。不过没关系,明年暑假,后年暑假,我们还可以继续在一起,在阅读与观影中积蓄成长的能量,只要孩子们愿意,我们就一直这样,温暖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