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退出关怀版
关怀版
网站首页 教育机构 教育动态 政务公开 政策法规 网上办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教育新闻
从“倒逼”教师到主动发展,看瑞安市虹桥路小学校长林昳的幸福成长|我的教育故事㉙
时间:2020-11-02 16:19:56 来源:办公室 字号:[ ]

每个教育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一个故事都会增加人生书页的厚度。一个有故事的教育人,必将更加悉心体悟教育生活,也能探寻到教育的真理。

由温州市教育局主办的“我的教育故事”——2019年温州市中小学教师暑期师德专题报告会上,7位温州本地优秀教师给大家带来的暖心教育故事刷爆了朋友圈。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精彩动人的教育故事。温州教育网特别推出【我的教育故事】专题,将更多温州教师的感人故事分享给大家。今天为大家带来瑞安市虹桥路小学校长林昳的教育故事。

林昳,瑞安市虹桥路小学校长、高级教师、温州市名师、“浙派名校长”培养对象。潜心实践小学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改之星,浙江省春蚕奖,省教科研先进个人。近年来,坚持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执笔的成果《1+1课堂:基于整合·拓展的学科教学变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5年5月,初中快毕业的时候,我的成绩属于中上水平,想逃避高考压力的我主动向父母提出上技术学校的设想:不高考,当工人。决心非常大。开明的父母没有否定我的想法,而是想出一个折中的策略——考师范,将来当老师。于是,在父母的“倒逼”下,没有艺术细胞的我临时学习了美术、唱歌、跳舞,顺利通过师范的面试和笔试,成为一名小学教师。至今回想,我必须感谢父母,是他们看到我能说善写的特点,帮我选择了一条适合的成长之路,此后,经过自己主动寻求进步,成为专业型校长。所以我常常想,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有人“倒逼”着你朝正确的方向成长,那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而这,也给我当校长带来一定的启发。


遭遇瓶颈:初任校长的困惑


瑞安市虹桥路小学创办于1902年,是位于老城区的一所百年老校,多年来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但是由于城区教师较少流动,大都教师一呆就是几十年,目前平均年龄已接近45岁,该评的职称评了,该得的荣誉得了,教师专业成长遭遇高原期。  2018年2月,我在瑞安市虹桥路小学工作了20年之后,肩负起了校长的重任。任命的第一天,我陷入深思:20年扎根一所学校,对学校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对每位老师的性格、家庭了如指掌,我该如何管理这所学校的人?与我朝夕相处、亲若家人的老师们会听从我的管理吗?那些看着我长大的老教师们会不会说我摆谱呢?拿着学校老师的名单,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我想: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老师要懂得培养学生,校长要懂得培养老师,教师专业成长这个方向肯定没有错,那么如何让百年老校的老师们“老树发新芽”,走出瓶颈,主动成长?  我根据年龄层次把老师们分成四类:50岁以上为经验型教师,40—50岁之间是骨干型教师,30—40岁之间是发展型教师,30岁以下的是入门型教师。四类教师年龄不同,专业水平不同,工作心态不同,设计的成长路径应该也不同。


给予身份:“倒逼”经验型教师有认同感


瑞安市虹桥路小学25个班级,一共65位教师,其中50岁以上的8位,这8位老师都是在学校工作30余年的老教师,见证了学校从普通城镇小学向科研品牌学校转变,也在此过程中自身专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刚好是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身体和精力不如从前,总是希望学校安排的工作能轻松一些,遇到我这种土生土长的校长,就更好说话了。但我相信,这8位教师是虹小精神的传承者,他们心中对学校有着不可言喻的责任感,只要给予相当的身份,他们会发光发热,成为虹小的标杆性人物。  

于是在第一次教师会上,我提出学校要成立“虹桥路小学专业监督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就是50岁以上的老教师,他们在学校教学检查督导、教师职称评聘等工作中发挥必要的作用,为此在课时安排上会每周减少一节课。面对校长委以重任,这8位老师颇觉自豪,人活着不就是为了体现价值吗?心理学表明,职业成熟度高的教师不仅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同,外在的激励有助于教师形成高层次的需要和追求,调动其内在的自觉意识。果然,52岁的Z老师说,过3年就要退休了,原先一直提出不想当班主任,可是学校把她列为指导组成员,督促年轻人成长,自己总不能拖后腿吧!从此在工作中,她处处起领先作用,办公室里的老师在她的带领和督促下,工作态度更积极了。


成果推广:“倒逼”骨干型教师有荣誉感


瑞安市虹桥路小学是科研品牌学校,2018年,学校研究了八年的课题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借此契机,我向瑞安教育局申请学校成立“瑞安市教科研培训实践基地”,通过成果推广的方式向薄弱学校做辐射培训工作,这个想法得到教育局大力支持。   

接着,我又向周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校长发出信息:谁愿意邀请我们学校的骨干教师到你们学校推广成果?可以提供研究内容、提供指导老师、帮助联系教研员,还提供市级证书。这样的好事大家都愿意。第一次语文成果推广活动在马屿镇养正学校举行,马屿教育学区很多老师都来参加。对于这样提供现有课例,引导老师自主实践的方式,老师们反响很好,他们觉得这次研讨真的引发了他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我们学校的骨干老师回来也很高兴,紧紧拉住我的手,激动地说:“校长,我觉得出去成果推广很光荣,其他学校的老师都把我们当专家呢!” 40—50岁之间的教师角色认同意识很强,他们总会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用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到薄弱学校成果推广使他们尝到做专家的味道,体会到体现人生价值的荣誉感。


引导谈心:“倒逼”发展型教师有责任感


我发现学校30—40岁之间的老师有17人,这些老师在刚入校的时候竞争不过前一批老师,因此错过最佳发展期。现在是她们比较“尴尬”的年龄,说退休太早,说进步太老,正处在前路迷茫的状态。为了帮助他们走出迷茫,我把这17位老师请到办公室一一谈心。  

Y今年33岁,23岁那年作为省三优大学生分配到学校,至今10年过去,除在家中生了两个小宝贝,似乎工作上没有起色。我和她推心置腹地谈话:“学生时代那么优秀,是不是在工作中有遗憾?”她深有感触地点头:“好像这10年刚好完成人生大事。”我鼓励她,10年不长,就算55岁退休,还有23年,人不该过早地放弃自我成长,而要与时俱进,自我鞭策,学校愿意尽一切努力帮助她。Y很感动,主动承担起学校大队辅导员的工作,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奉献给学校。  

X今年35岁,是天津音乐学院毕业的本科生,原可以分配到高中教音乐,阴差阳错进了小学,生了二胎之后,在音乐教学方面并不突出。我和她交流的时候,表示出巨大的惋惜,是学校没有给予她压力,不然她作为当时小学教师中难得的音乐学院本科生,肯定早就出类拔萃了,现在为时不晚。X听了很激动,她表示原来的专业是钢琴和声乐,她愿意把学校的合唱团带出自己的特色。一年下来,果然不负嘱托,合唱团搞得有声有色。

3.jpg,


粘贴标签:“倒逼着”入门型教师有幸福感


今年学校分配进来两名新教师,全校30岁以下只有这两名教师,因为少,所以倍显珍贵,倍受关注。我觉得他们是学校的希望,要尽快培养他们成长,可是现在的90后热爱生活,崇尚自由,自我约束力还不是很强,如果不“倒逼着”成长,也许很快就会泯然众人矣。  

在学校青蓝结对仪式上,我明确学校对他们的要求,三年内评为市“教坛新苗”,五年内争取市“教坛新秀”。除学校内部青蓝结对,还特地请市教研员过来,指导新教师上课,使他们尽快熟悉基本的专业技能,不断给他们贴上标签——“希望之星”,学校里的其他老师都在他们面前啧啧感叹:你们真是太幸福了,学校对你们这样重视,当年想上一节公开课是很难的,看来学校真的把你们当做未来的希望了!  

在这样的“倒逼”下,这两位年轻人也深觉幸福,真的静下心来认真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备课、上课,很有自己的思考。学校爱护他们,他们也要为学校争气。在今年的新教师考核中,两位老师都得到“优秀”,并在新教师展示活动中得到展示的机会。


静待花开:每位老师都是一座富矿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静待花开的艺术,学生培养如此,教师培养也是如此。这一年多来,我通过给予身份、成果推广、引导谈心、粘贴标签等方式给年龄不同,专业水平不同,工作心态不同的老师们设计不同的成长路径。如今,我们的老师从“倒逼”到主动发展,有目标、有行动、有方法地朝着正确的方向步步前进,逐渐成为“最好的自己”。  

看着老师们走出瓶颈,有了主动发展的状态,我真的很高兴。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作为校长,要充分肯定和挖掘每位老师的价值,激励教师主动地去学习、去研究、去提升个人的能力。成长能带给人一种持久的幸福,只有教师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工作心态、学习心态,才能以阳光的工作方法、饱满的工作热情面对学生。所以,校长大胆地“倒逼着”教师成长吧!让教师在“倒逼”中,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学会承受,从而“倒逼”出自信,“倒逼”出力量,“倒逼”出成长,“倒逼”出幸福。当“倒逼”变成了主动,教师离成功应该不远了!而这,也是作为校长最大的成功!(来源: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温州市教育局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 备案号:浙ICP备05087129号-2  网站标识码:3303000059

建议使用 1024*768 分辨率浏览本站 联系方式:88636388 地址:温州市市府路490号

温州市教育考试院 电话:88638063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电话:85812131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电话:88135682

温州市教育评估院 电话:88630019 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电话:88630027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电话:88615967

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 电话:88639303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816号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