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的一个中午我又去了教室,发现王同学在玩手机,内心挣扎了几秒,最后还是走到她的位置上要求她将手机上交,她不但拒绝上交,还当场将手机砸进教室门口的垃圾桶,我毫无尊严地从垃圾桶内将手机翻出,返回办公室。当天王同学因身体不适请假回家,晚上11点钟左右,我却接到家长电话称她并未到家。电话还未挂断,各种可怕的假设就涌上心来,不禁为自己没收匕首和手机的事后悔。随后,强压心慌,马上报告学校;顾不上天黑,马上出门找人。温州并不大,但是找一个不归家的孩子,又何其难?一路上不断与家长联系,推测她可能出现的地点,恨不得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更恨不得自己能够心电感应马上能感觉到她的存在。好在,半个多小时后接到家长报平安的电话,总算是松了口气。但是,我认为这事不能就此作罢,思前想后决定连夜赶到王同学的家。伴着月色,独自开了近40分钟的车才到她家。一番推心置腹的沟通,才发现她让我头疼,让我无奈,让我难堪的举动背后有着不为我知的伤痛。小学五年级时最宠爱王同学的爸爸意外去世了,同一年妈妈又带着弟弟去了意大利,留下王同学与其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班主任的替换让她再一次陷入被世界抛弃的无助与绝望之中。那把匕首,她曾想过用来结束自己灿烂的生命;手机的没收,又让她失去了宣泄的途径,郁闷之余她去了朋友家。一时间,心疼,理解,无奈,感慨,情绪翻涌复杂。那些批评的话,如鲠在喉,怎么也说不出口,唯一能做的就是紧紧地给她一个拥抱。我想告诉她,还有爷爷奶奶时刻担心着她,还有老师关心着她,还有同学们在意着她。家访之后,王同学对待我的态度有所转变,但是依旧悲观。
王同学的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为了更好地帮助她,帮助那些隐藏的自卑同学们,我开展了一节主题班会——“发现别人的美”。首先,请同学们任选几位同学,夸夸自己眼中的他。接着让每一个同学逐个展示,而我充当了他们的记录员,在黑板上写下学生们的优点。令学生意外的是我也有所准备,我对所有孩子进行夸奖,而且在夸奖的文字上做足了功课,其中重点夸了王同学。最后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纸上写上一句总结并在横幅上签字,用仪式结束了本节的班会课。
第二天,我如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未曾想,看到一个粉色信封,上面大大地写着“爱你的王同学”。坐下来,细细读着,“海丽,你比我妈妈还关心我,半夜来我家,本以为你那天会很严厉地批评我,你却只是默默地跟我谈心,那个拥抱,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很抱歉,让你如此地辛苦与心累,那天我看到了你眼中的泪水,但请不要为我哭泣,因为我将再次起航,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期待那个我与你的相遇吧!”当然,最后还有最开始,我们听到的那句小心翼翼的“我可以叫你海丽妈妈吗?”当天我在她作业本上回复“我同意当你的妈妈,直到永远。落款是:爱你的海丽妈妈”。用真心,我一寸寸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随着文字,我走进了一个孩子悄然敞开的心扉。
一段时间的相处,孩子们渐渐地开始接受我,不少孩子经常会找我谈心。这种转变我想离不开用心,用爱去感化学生。学做班主任的道路上,我仍然坚信任何事努力就会有机会,一次家访、一节班会、一番夸奖,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让孩子们渐渐接受这个“后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