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教科研动态
您的位置:
> ... > 教科研动态
教科研动态
2021年温州嘉定两地教学成果展示交流会举行
来自:温州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1-10-29 15:16:36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相聚云端,共享科研。10月22日,由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和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1年嘉定·温州两地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交流会以在线方式举行。《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主编汤林春、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会长顾志跃、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徐海龙、嘉定区教育学院院长许晓芳出席会议。温州市和嘉定区中小学、幼儿园教科室主任代表以及教学成果孵化与推广项目负责人参加活动。活动上、下半场分别由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丁馨和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素平主持。

    徐海龙在致辞中强调,温州教育与嘉定教育经过多年协同发力,携手打造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作典范。一是携手共享,建设常态化区域交流平台。教育科研已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打造更高位、更开放、更优质的平台。近年来,温州教科研从十二五的“真实科研”到十三五的“品质科研”,走向了十四五的“共享科研”,在注重研究真实性、高品质的基础上尝试成果孵化推广的新探索。二是深入研究,打造本土化教育科研品牌。去年12月,温州喜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金名片,温州市制定《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积极构建示范区建设的“行政+教研”“应用+本土”“区域+学校”“市外+市域”“保障+传播”等“五协同机制”,与嘉定的合作正是其中合理有效的探索行动。推广应用已有的优秀教学成果,是新时期促进教育教学高水平发展的便捷有效途径之一。三是相互借鉴,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嘉定和温州在《关于加快两地教育领域更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指导下,通过专家引领、信息化推进、区域辐射,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在两地基础教育创新、教科研成果孵化、课程教学建设等方面开展紧密交流,共同助力长三角教育高品质发展。

    许晓芳认为,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教育科研既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孵化器,大力推进教育科研,就是为了更好创新教育实践、探索规律,提升育人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教育的科研成果价值体现关键在推广应用,通过建立健全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发布制度和转化机制,拓宽成果转化渠道,创新转化形式,将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和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有效地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两地联合举行的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既是对《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有效落实,更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切实行动。

    温州市和嘉定八项成果的研究团队分别交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上海市嘉定二中周凤林领衔的《教学生做人——高中生公民道德教育17年实践研究》以高中生公民道德教育作为研究实践的核心问题,以十七年的持久探索,实现“教学生做人”孜孜不倦地探索,培养出强大的公民道德教育的教师团队,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优秀高中毕业生。

    传统的课程是分科课程形式的学科课程。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闫颖领衔的《“进阶式跨学科课程·行走的自然课堂”开发与实践》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核心的跨学科课程为关注的重点,以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持续五年开展研究实践,紧扣学科内容、活动设计和实施方式,形成进阶式发展跨学科课程《行走的自然课堂》。

    区域教研层面的研究和实践体系的创新一直受到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视。嘉定区教育学院沈国全领衔的《高中语文学科育人价值区域转化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在十三年教研实践中形成 “研究式教学”与“教学化研究”同频发力,助推区内教师实现理念变革、行为改进、成果累积的区域转化体系。

    针对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地难”问题,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剑波领衔的《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区域推进的温州模式研究》构建“一核三进”为特点的区域推进模式。以《温州市新时代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实施意见》为核心,以“进课程”“进学校”“进课堂”为载体,既有宏观政策导向机制,也有中观科学推进机制,更有微观落地实施机制的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区域推进模式。形成《后疫情时期中小学价值观教育48课》《立德树人:中小学价值观教育36例》《三大举措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地难问题》等编著与论文成果。有效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价值观教育意识与能力,形成学校项目特色,对学生价值观引导效果显著,最终促进全市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实施态势与格局的形成。

    生命教育是影响学生生命成长,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重要教育内容。嘉定区外冈小学高红卫领衔的《农村小学15年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立足农村小学的教学实际,通过研究和实践深化生命教育的开展形式与策略,结合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体验成长过程。扎根农村十五年的教育实践,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生命教育实践之路。

    保证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学习教育责任。嘉定区方泰小学赵姜燕领衔的《小学体质弱势生健康促进策略的实践研究》立足方泰小学的“体质弱势生”教学实际,通过研究和实践创新小学体育课的开展形式与策略。

   针对幼儿园课程建设重教师预设轻幼儿生成、重教师引导轻幼儿体验问题,嘉定区清河路幼儿园陈丽领衔的《支持幼儿主动学的实践研究——以玩陶活动为例》的研究和实践历经十年,尝试以“玩”为手段,以“陶”为媒介的课程实践,支持幼儿主动学,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反思与成长,促进幼儿“玩中学”“玩中创”的实践理念落地。

    推进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促进城乡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关键要素。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苗领衔的《九把钥匙:支持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区域行动研究》通过对区域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况的多次调研,梳理出“课程理念模糊不清、在地资源利用不高、具体实施策略不足、评价探索整体欠缺”四大典型问题,开展了“九把钥匙”支持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研究。此研究历经了“研钥匙—用钥匙—拓钥匙”三个阶段,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顾志跃、汤林春分别作专业点评。他们充分肯定了参加展示的八项成果能正确地把握教育改革方向,立足于教育现实中的真实问题,运用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性探索,形成了一批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提升教育质量的好经验、好做法,并能在理论指导下,对实践探索进行认真的总结,形成系统的认识和能在更大的范围推广应用的成果。同时,专家们也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成果的提炼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据悉,从2018年起,根据嘉定温州《关于加快两地教育领域更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温州市教育局与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密切合作,通过专家引领、信息化推进、区域辐射,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在两地基础教育创新、教科研成果孵化、课程教学建设等方面开展紧密交流。在教科研工作方面,从2018年的区域特色课程建设高峰论坛,到2019年以及今年上半年举行的共两次温州市教科研成果博览会,再到每年两次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孵化指导会,活动的举办对于促进两地教育资源优质共享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是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两地要将嘉定—温州合作平台打造成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的孵化器、转化器与交流站,继续在指导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科研和提炼研究成果,推动学校创新教育实践、探索教育规律等方面发挥驱动和引领作用,形成区域常态化共享机制,有效推动嘉定、温州两地教育领域向更高质量发展。(文/谢作俊 刘颖)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温州市教育局 技术支持:温州瑞星科技 备案号:浙ICP备05087129号-2  网站标识码:3303000059
建议使用 1024*768 分辨率浏览本站 联系方式:88636388 址址:温州市市府路490号
温州市教育考试院 电话:88638063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电话:85812131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电话:88135682
温州市教育评估院 电话:88630019 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电话:88630027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电话:88615967
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 电话:88639303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8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