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扎着马尾的女生在教室的书架边,手拿抹布一丝不苟地擦拭着,口中念叨着:“书籍可不能和灰尘在一起。”“地上有一些纸屑,我们一起扫一扫吧!”午饭后,平阳县郑楼小学三年(4)班的孩子们总喜欢在教室里里外外寻找可以劳动的地方,今天,他们自发做起了打扫工作。“双减”政策落地后,平阳郑楼小学开展的系列劳动教育活动深入人心,各班掀起劳动热情,劳动的花样层出不穷。 
一年(4)班玩起寻找劳动工具的游戏。孩子们在教室里找到了平时很少去关注的簸箕、拖把、扫把,水桶,开始探索劳动工具。“老师,这个叫什么?”“簸箕,b-ò,j-ī !”周思怡老师顺势巩固拼音。“我知道,它要和扫帚合作才行。”周老师引导孩子发现更多关于劳动的秘密。 
四年(2)班的同学们种起了绿豆芽。这些绿豆已经长出了根,根系排列得排整整齐齐;绝大部分绿豆已经长出两片绿色的小叶子,有点像天鹅伸长脖子低着头,看着水中的倒影;有些绿豆居然变成了浅紫色……孩子们挑选绿豆、浸泡豆子,浇水……在劳动中,写出了一篇篇生动的观察日记。 
五年(3)班玩起“帮帮团送快递”。课间,快递室出现了孩子们的身影。“这么多快递,我们把它们送到老师的办公室吧!”吴轩宸一声令下,班级里十几个孩子纷纷拿上快递,向各办公室进发。看,老师脸上的笑容,多灿烂呀! “‘双减’之下,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的劳动实践正契合政策提出的轻负高质要求。劳动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要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家校携手发力,用劳动打开学生成长之门,防四体不勤,立勤劳品质。”该校负责人金进球说道。(文/孔丹丹 周彬彬 图/周思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