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出台后,学生在校时间长了,课业负担轻了,学校、社会、家庭对学生在校体育锻炼与学业负担的关注度也更高了,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状况成为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双减”背景下,如何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如何使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如何使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 乐清市城南第一小学现有48个教学班级,2400多名学生。长期以来,学校秉持“和美”的教育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指导,始终把“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为让“双减”政策精神真正落到实处,学校领导审时度势,坚持“让学生站在学校的最中央”的教育立场,摒弃“唯考试”“唯分数”“唯升学”的错误观念,从本学期起开始实施“一生一绳”“一日二课”“一课三层”项目行动。 “一生一绳” 跳绳是一项简单易行、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的群众性体育项目,对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速度和力量等身体素质,尤其是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有独到的作用,锻炼价值高。为贯彻落实当下“双减”政策精神,整体提升学生体质水平,要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跳绳知识与技能,让“跳绳”成为学生的一个运动习惯,这会成为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及作业时长的支撑保障。 
开展全校性“一生一绳”项目行动,首先是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会动作技术。体育教师利用开学1-2周的体育课进行跳绳动作技术的系统教学、练习与评价,了解班级学生跳绳技能现状,并对不达标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学练,力求人人学会跳绳的基本动作技术方法。 
其次,在大课间活动中融入。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把跳绳纳入大课间活动中,一生一绳,要求各班级在学期初配齐,学生随身携带。每次大课间活动时,学生要有不少于5分钟跳绳的有效练习时间。此外是以赛促练。以年级为单位举办“冠军赛”“达人赛”“吉尼斯挑战赛”等多种形式跳绳比赛,以比赛促进练习,以比赛促进提高。同时家校联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跳绳亲子活动。通过以上行动策略,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以“跳绳”替代“作业”,引导学生“跳下培训战车,奔向运动赛场”,真正达到“一生一绳,享用一生”的目的。
“一日二课” “双减”下,学生课后托管时间由过去的1小时延长到了2小时,时间长了,学生该做什么?于是,学校就在过去的“一日一课”,即每天一次的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日二课”的活动构想。 在时间与内容安排上,上午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仍是在第一节课后,活动内容为“广播操+跑操”,下午安排在课后托管时间,时间为60分钟,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为20分钟,结合本学期开展的“一生一绳”项目推进行动,活动内容为跳短绳,活动形式为定点、定组织,分班级集体活动。在20分钟“一生一绳”主题大课间活动后,是第二环节40分钟的“体育拓展性课程”与“艺术、综合实践类课程”自选活动。 
体育类的课程开设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轮滑、击剑、武术等20余个自选运动项目,面向的对象是对以上课程感兴趣且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其目的是对这类个性特长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充分发展其体育运动特长,彰显运动个性与风采。

对其他没有体育运动需求的学生,则安排他们参与其它艺术、综合实践类等拓展性课程。 
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时间段都有自己喜欢的课程,真正让托管服务成为服务学生的平台。
“一课三层” 数学学科。分层作业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学习能力,设计合适每个孩子需要的作业。它摈弃了“一刀切”的题海战术,让学生有选择的完成作业,真正意义上减轻孩子的作业负担,让减负落到实处。分层作业除了给学生最基础的作业外,还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日常的作业设计中,根据其授课内容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经验,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求知欲或者以主动探索为主的探究性题目,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日常做作业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要想真正做到分层作业,要从源头做起。真正的分层作业绝不是多买一本课外作业这么简单,而是要为每一课都设计属于自己学生特点的课外作业。因此学校把每一课的作业都分成了三个层次:基础练习作业、能力提升作业和思维拓展作业。基础练习主要针对学困生,保证他们百分百掌握基础知识;能力提升针对中上学生,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所提升;而思维拓展则是针对尖子生,让他们在“吃饱”的情况下“吃好”。 以数学学科为例,如:在《小数的认识》这课练习中,第一层次基础练习部分安排了在实物中认识小数、在数轴中认识小数以及在图形中认识小数(如下图)。三道题都是从本质上认识小数,为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提供了有层次的直观图,让他们更好的认识小数。 
在第二层次能力提升这个版块安排了涂出小数和“你知道吗?”(如下图)。 
学生在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通过阅读、运用古人写小数的方法,多层面的认识小数,加深学生的印象。在第三层次思维提升版块安排了一个思考题(如下图),思维提升题既可以提升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又可以解决优生“吃不饱”现象。 
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既保证学困生掌握基础知识,又提升学优生思维能力,为有效课堂提供有力的保障。 语文学科。“双减”要减少作业的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量的语文作业负担,但不代表降低作业的质量。因此,老师要设计合理有效的高质作业。那么,语文的高质作业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必然离不开阅读——让阅读成为最重要的语文作业。从阅读延伸开去,设计“阅读+”的作业成为学校语文组落实“双减”政策的主要方向。 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不同,“阅读+”的作业拟定了三个方向来实现分层、优化阅读作业,实现生生海量阅读。 
书目分层。根据阅读能力的等级,学校图书馆将课外书分成“绘本+拼音读物类”、“桥梁书”系列、“儿童文学类”三个由易到难的层级。“儿童文学类”中也将“彩乌鸦”、“国际获奖小说”等主要系列由易到难进行排列。书目的分层方便了学生。他们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自主选择书籍。明确的分级让学生在选择时一目了然,也不会受限于全班共读书目时的被动阅读。阅读自己喜欢、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书籍,是阅读兴趣培养的开端。同时,这样的操作也方便老师根据学生选择的情况进行监督、分析并与指导。
阅读量分层。老师们依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给每位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区别于以往全班一份阅读计划,每人一份的“私人定制”更体现“因材施教”。孩子们根据学校图书馆的分层自主选择,形成私人书单。“私人定制”除了包括书单的自主选择,还主要体现在老师对阅读量的不同要求上。每人一个学期阅读小目标。阅读小目标由老师的期许与学生的自我要求构成。对于阅读能力超群的孩子,某班级老师要求是“本学期完成50本课外书的阅读,同时要让你的书单至少涉猎三种不同类型的书籍。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书本类型,并向大家推荐自己喜爱的五本书籍。”而对于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本学期完成5本课外书的阅读,5本书可以是你最喜欢的一个系列。选择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向大家推荐。能在阅读中体会阅读的快乐,和身边的好朋友在聊天中说说你阅读的经历。”教师通过设计合理的阅读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成就感。在“双减”的背景下,不减阅读,反让阅读充斥着整个生命。
“阅读+”的内容分层。依据阅读的作业延伸出系列“阅读+”作业。不同的班级设计各富特色的“阅读+”作业。比如:“阅读+绘画”、“阅读+写作”、“阅读+运动”、“阅读+演讲”、“阅读+表演”等。在每一个“+”的内容中,同样要做到依据学生能力分层进行。同时尽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助提升。 分层作业设计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并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达到令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的目的。“双减”政策要求压减作业量,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必须承认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应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堂学习的实际需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自我展现的机会,而分层作业不仅迎合“双减”政策,也迎合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彰显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成为成功的践行者。 供稿:乐清市城南第一小学 蔡恩平 | 编辑:孙若琪 | 审稿:林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