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碧莲镇中 吴仙鹤 学校自2016年以来,提出了“自主教育”的办学理念,倡导“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今年的“双减”政策指向非常明确: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课外的培训负担。因而,“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也能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成为实现减负目的的重要课题,“双减”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自主课堂”和“双减政策”比翼齐飞?让学生在“自主课堂”和“双减政策”下得到更好的发展是当前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让“自主课堂”助力“双减难题” 学校在长期的教学摸索中,已初步形成了“自主教育”的教学理念,形成了“四环八导”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四环”指学生学习四环节:自学预习—帮学答疑—展示点评—总结检测。“八导”指教师教学八引导:提前布置—学情调查—情景导入—关注参与—梳理分工—点评点拨—组织检查—总评反馈。在“四环八导”的引导下,学校形成了“备课过程动态化、学生预习具体化、课堂学习自主化”的做法。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都被老师、家长牵着鼻子学习,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而 “四环八导”自主课堂通过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效率。“四环”强调的是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学生经历从一般到个别的知识归纳过程,自主体验、理解与建构。“八导”强调的是教师教学过程重视四个环节,即自主学习、互评答疑、点拨提升、当堂巩固;教师的教学内容追求“五化”——学生主体化、教学内容生活化、传授内容实用化、德育渗透人文化、教学语言精练化。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学习。通过“四环八导”教学模式下的自主课堂教学的探索,使教师在理念上进一步形成“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行动上落实“四环八导”过程,从而提高自主课堂的有效性。 
而如今的“双减政策”要求做到课内作业减负和课外培训减负,与学校的“自主课堂”有很多共通之处,只要充分利用好“自主课堂”,“双减政策”就能落地生根了。
让“作业设计”助力“双减难题” “自主课堂”要求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强调作业的统筹管理与合理调控,强调学科作业要符合学科品性,满足学段化、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从作业的内容、形式入手,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作业,提升作业质量。学校一直以来秉持“尊重学生、尊重规律”的理念,对作业的内容、形式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作业管理办法,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 分层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了应对学生在学习起点、学力水平、学习特征以及兴趣、习惯上的差异,学校在分层作业上做了多年探索,以基础类、提高类、挑战类等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让A层学生“吃得饱”,让B层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让C层学生“吃得了”。分层作业以学生自愿选择为主,教师加以引导,并对分层进行动态管理。同时,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在分层作业选择上的引导和评价,既注重学习结果,又注重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分层作业巩固知识、收获自信。 探究性作业撬动学生高阶思维。简单、重复的抄写与练习只能让学生停留在记忆层面,作业也只是呈现了结果。而注重实践探索、解决问题与小组合作的探究性作业,却可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批判思维能力。探究性作业在完成时可以通过写一写、画一画、摆一摆、讲一讲的方式呈现思考过程,既重视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在设计作业时突出实践性和探究性,发掘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探究,解决问题、获得真知,撬动高阶思维,培育核心素养。 融合性作业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课程融合、学科联动的传统促生了融合性作业的开发与设计,它强调的是同一年级学科作业的相互促进与整合。“未来课堂”更强调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学校开始着力探究“未来课堂”,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在学中感悟、在学中成长,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让“课后服务”助力“双减难题” 提升课后服务管理质量,则更为复杂,须兼顾管理的精细、温度与品质。学校深感需要学校、家庭、政府部门乃至社会各界合力答好“三道题”,攻克难点、痛点、堵点。让家长安心,让社会放心成为了要攻克的难题。 守住安全底线让家长放心。晚自习放学已是晚上8点半,交通安全与夜行安全均需引起学校、家庭和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安全大过天,凡事预则立”,在“安全”工作方面,学校在课后服务启动前,做到了细化落实管理方案和安全预案,反复模拟演练,全力将学生安全想在前、防范在前,以确保学生安全,让家长放心。 开设“X”项服务让学生安心。课后服务选择性课程和活动,学校从休假学生的特点出发,注重活动的丰富多彩,注重契合学生各方面需求,社团类、兴趣类、知识拓展类、体艺科劳活动类要应有尽有,而且干货要多、成色要足,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把“心”留住,让心安定下来,“双减”才更有成效。 
改变服务方式让教师舒心。课后服务的主力军是教师,教师的自觉自愿参与,是课后服务保质保量的关键。“双减”政策的刚性要求要让教师理解到位,要把政策的意义向教师、家长解读清楚,将政策“双赢”的预期效果向教师分析清楚,将学校的落实思路向教师解释明白,如此家长才会更配合,教师干起来才能更舒心。以真诚的态度去了解教师的需求、困难和建议,特别是延长课后托管时间和开设晚自习所带来的家庭生活和自主活动不便的问题,充分考虑不同教师的需求和困难,优化课后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合理改进教师考勤弹性制度。回报要到位,让多劳者也能机动多休;用好政府补助和服务收费,给予相关教师一定的管理酬金;在学校考核、评优推优中,给予肯担当、多担当的教师以更多的肯定和奖励。 “双减”政策下,学校本着“关心学生的安全健康,关注家长的焦虑期待,关切教师的安心舒心”的理念开展一切工作。虽然“双减”这项创新举措还处于起始阶段,学校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在互鉴互学中优化、在听取各界意见中完善,一些普遍性难题的有效化解亦须在政府部门的统筹安排下进行。但只要聚焦“减负增效”,攻克“双减难题”,相信在学校、家长、政府与社会的四大力量作用下,“双减”这项改革新政一定会成为中国教育改革新征程中的“加分题”。
编辑:孙若琪 | 审稿:林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