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温州市第九届小学科学“课改领航”暨“新课标·新教材·新实践”研讨活动在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召开。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素平,市教研院小学教研室主任、市小学科学教研员施昌魏,各县(市、区)教研员、科学骨干教师代表等百余名教师参加了线下会议,全市科学教师通过网络直播同步与会,线上点击9000多人次。 此次“课改领航”聚焦“双减”,以“基于项目的课堂变革与作业设计”为主题,致力于借助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助力学生的“减负”“增效”,强调真实情境、挑战性的任务与真实的问题解决,在教学中用项目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学习和真实学习之间的联系。 
开幕式上,温州市广场路小学书记潘旸致辞,并以《把世界交给孩子——从复盘到再设计的广小场景革命》为题作了项目化学习报告。她介绍了学校一年多时间不断迭代复盘的“全科·全段·全息”式项目化学习行动与成果,广小人浸润真实的全学习场景,整体呈现了基于五育融合的课堂变革研究历程,也展现了广小师生为“双减”助力在作业领域的改革成效,让项目化学习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引擎。 
其后,对2020学年温州市优秀教研组进行了表彰。

在课堂教学展示环节,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张溢、瑞安安阳实验小学夏彬彬、龙湾实验小学戴乐韵、龙湾区屿田实验小学冯幼义与平阳县昆阳镇实验小学应小敏五位老师联合带来了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小工程师》单元整体教学:《建造塔台》《设计塔台模型》《制作塔台模型》《测试塔台模型》《评估塔台模型》。 第一节,张溢带来了项目化学习入项课,由潘旸发布了学校足球场塔台招标任务,同学们通过阅读项目书明确了塔台的基本要求与限制条件,通过了解不同类型塔台的特点,设计自己团队的塔台。 
第二节,夏彬彬先出示塔台评价标准,明确设计要求,学生分工合作设计塔台模型,核算了本项目所需的建造成本,最后各工程小组参观其他小组设计,并通过点赞的方式表达对其他小组设计的肯定。 
第三节,孩子们在戴乐韵的引导下,开始尝试利用吸管,根据设计图进行塔台的搭建。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还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设计图进行了调整与完善。 
第四节,冯幼义带领各工程小组从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承重能力等方面对已搭建的塔台进行了测试,结合“奔驰法”引导孩子根据测试结果对塔台进行思考改进。 
第五节,应小敏与孩子们一起成为质量评估员,根据评估要求对所有工程小组的塔台进行质量评估,并对符合招标标准的建造工程小组进行了颁奖。 
五位老师五个环节五节课,与项目化学习环环相扣、无缝链接。老师们“五课链环”的精湛设计与合作,关注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现场评价反馈;学生们则根据项目要求化身小小工程师,利用不同材料巧妙构思并制作一个符合招标要求的塔台。在整个项目中,学生亲历了设计、论证、制作、测试、迭代这一完整的过程,像工程师一样进行思考,充分体现了项目化学习的理念。 课堂展示后,陈素平高度赞扬了上课老师们的精彩表现,肯定了老师在课改方面的积极尝试。同时,带来了《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建议》专题讲座,她从未来社区、未来学生、未来教师角度方面介绍了温州区域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情况与规划,深入剖析了多个典型案例,从科学学科项目化视角结合课程标准,逐步实现大概念并达成核心能力。 
最后,施昌魏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在项目化学习方面所做的努力,并做了观点报告《重构学习方式,赋能学生成长》。他在报告中指出了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新路径,借助项目化学习与问题式教学链接真实世界与真实学习,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思维模式。 
在“双减”背景下,温州将持续围绕项目化学习理念,在纵深方面全面推进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未来人。
供稿:韩百超(广场路小学) 编辑:孙若琪 | 审稿:林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