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的第二个作用是实现学生身份的转变。学生从观众到演员再到拍摄者的过程其实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和班级凝聚力加强的一个过程。
我的初心是希望看到军训后学生们坐在一起,回顾自己第一周在新学校的成长和生活。这个温馨的画面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放。军训的时候班主任的工作非常忙碌,但是这种决心一直支撑着我,及时记录下学生的重要画面。最后一天剪完视频的时候,我看了很多遍自己剪的视频。在感受到强烈的成就感的同时,我也回顾了一遍一个新集体建成的过程。事实也证明,学生们在军训结束后,坐在教室,一起看着军训视频,更能进行破冰,迅速熟悉班级同学,形成凝聚力。渐渐地,我在学生身上发现了主角光环。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经常是在别人的关注下去完成这个活动的时候,他们会有一种要表现自己的欲望。在班级成立的第二周,我们举行了班牌揭牌仪式。学生拿着布条和剪彩用的剪刀,像模像样地走完了整个流程。旁边很多班级还会来进行围观。学生其实都需要一种主角光环。其次,我通过使用Vlog发现更多学生的闪光点,对个别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比如我们班有一位男生,很喜欢顶嘴,并且嗓门大,不拿正眼看老师,在家里也是如此。开班会的时候老师讲一句,他喜欢在下面顶三句。有一次晚自习,因为看课外书被学部部长没收,居然还跟学部主任顶嘴,最后闹得把家长叫过来谈话。但是家长也拿他没办法,因为在家中他也是这种态度跟家长说话。后来有一次机会,我发现他的动手能力很强,并且精通电脑。于是我就想在班容布置这一期vlog中让他出镜,在他帮忙搭书架的时候给他拍上一个短视频,找机会表扬他。同时,在剪辑运动会视频的时候,我也会让他当我的助手。经过了半个多学期,我发现他的脾气慢慢好转,也能跟他讲通道理。Vlog带给学生的最后一个变化是最出乎我意料的。学生从一个被动的角色转化为一个主动的角色。在期中考复习的最后一天,那是一个周末,我恰好不在学校。但是我在我们班班长的朋友圈中发现,班长会像我一样,在我不在的时候在黑板上记下早到的同学,并拍照发朋友圈,号召其他同学一起早起学习;在激情诵读的时候,班干部会主动提出拍下视频,记录表现特别好的同学以及动作不到位的同学;布置完教室后,他们也会自导自演一幕,证明自己对班级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