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时,有学生急匆匆地跑到办公室说:“不好啦!小月把同学的书桌都推翻啦!” 我一惊:又是小月?开学以来,这个外表冷漠的孩子真是状况不断,不是违反班规,就是和同学闹矛盾。我该如何靠近这个“刺猬”般的孩子呢?
小月的家离学校有点远。思前想后,我决定找机会送她回家。这天晚自习下课后,我看到小月往车站走, 便叫住她:“小月,快上车,老师送你回家。”小月一愣,连忙摆手拒绝, 快步走开了。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我有些泄气,但也暗自鼓劲:坚持下去, 总有一天她会打开心扉的。
第二天,我一放学便等在门口。看到小月出来,我对她说:“今天本来你妈妈要来,但她临时有事,老师顺路带你回家吧。快上车,这里不能久停。” 小月犹豫了一下,坐上了车。一路上, 她一直看着窗外,没有说话。我故意也不出声,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
没过几天,我又出现在她回去的路上。第三次,第四次……小月渐渐不再排斥,也终于愿意跟我聊天了。又一次回家途中,我察觉小月情绪不对,没聊几句,她哭了,歇斯底里的样子让我害怕。我连忙找了个位置停下车,坐到小月的边上,抱住了她。我依然不出声,她慢慢地平静下来,开始说起爸爸的种种不是。原来昨天晚上,爸爸对她的成绩不满意,劈头盖脸地把她骂了一通,甚至撕了她的书。等小月平静了些,我对她说:“小月,在我眼里,你很聪明,你绝对可以学好的,老师跟你一起努力,好吗?” 小月有些迟疑,但还是点了点头。
越靠近小月,我越了解到她内心的柔软。一次亲子征文比赛中,小月上交的文章让我意外,在此之前,她从未在作文中提及自己的爸爸。她写道,爸爸半夜突发胃出血被送去医院,这是她第一次意识到爸爸也有如此脆弱的时候, 而她是多么害怕失去他啊。这一刻,她对爸爸所有的抱怨与不满,似乎都不重要了。她写下:“我现在只有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强大,以后才能更好地照顾好爸爸。”在文字里,我看到了一个善良而坚强的小月。
父亲节之际,我特意安排了感恩主题班会,与学生一起分享与父母相处的故事,听到动情处,不少同学眼睛红红的,小月的眼里也泛着点点泪光。我让每位学生给父亲写一封信。布置任务时, 我特意看向小月,她似乎在犹豫,我走到她身边,递给她一个信封:“你可以的,我知道,你肯定有很多话想跟爸爸说。”
第二天,小月爸爸激动地给我打了电话。关于小月的信,关于小月的进步, 我们谈了许久。他看到了女儿的进步, 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还说自己要改变呢。自那以后,父女俩的关系渐渐融洽,小月也变得越来越爱笑了。
从保持距离到慢慢靠近,这三个小故事正是印证了这句话:“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育过程中,重要的是找到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有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接纳孩子,而在于我们被孩子接纳。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他们的内心需要被聆听,他们的世界需要我们去靠近。愿我能同他们一起,想他们所想,感受他们的感受,成为他们梦想前进道路上真正的同行者。(来源:《温州教育》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