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和学生们说,引领我走进写作大门的,不过是生活本身。那些我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我都想寻个由头下笔比划一番。懂得去观察生活就会有表达自我的冲动,懂得热爱生命笔下就会有慈悲之心。技巧易仿,冲动难寻,我期待着学生们每一次情感无法遏制却找不到合适的词句进行描述的瞬间,那意味着他们懂得了要还给写作一个“生命场”的道理。
在长达一个学期的实践之后,学生们终于放下了对写作的畏惧,也放下千篇一律的无病呻吟,努力把真实的心灵悸动还给自己。通过这一途径我知晓了许多班级里的烦恼和趣事。有一次学生们把任课老师的口头禅收集起来做成一份教师语录送给我,在我视野之外的班级里,还发生了许许多多灵动的故事。更可贵的是,学生把一个心中有爱、目中有人、肩上有担、胸中有识的少年呈现在文字中。繁重的学业没有击垮他们表达自我的热情,上至商周秦汉,下至当代中国,大到国际纷争,小到个体行为,都成了他们写作的对象。我很享受把这些稚嫩又富有灵性的文字进行批改、规整、录入电脑并印刷成文的过程,每隔半个月的时间,再将随笔记录重新反馈给他们,学生们也逐渐期待着我的批语以及其他同学的精彩表达。
对于班主任而言,这些记录又何尝不是学生给予自己的精神财富呢?少年单纯,自有一颗炽热之心,心中会闪烁哲理之光。那些文字有的细腻如“妈妈是那个坐着时光机来到这里,却又忘记回程路的旅人”,有的奇绝如“人类太孤独了,所以去探索宇宙”,有的怅惘如“听民谣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让我去流浪一遍”,有的悲悯如“繁华的现实掩盖了历史过往,一些残留的文物正处在夹缝中艰难呼吸”。批阅这样的文字,是种享受,所谓教学相长,当是如此模样。
我不知道担任班主任需要多少技巧和方法,但是我想,用文字真诚以待,也许在日后的教学生涯、班主任生涯中,能成为我坚不可摧的利器。它有见证生命恒久历程的力量。我所任教的温州人文高级中学是一所全新的学校,当我最初踏进这所尚未完全竣工的校园时,映入眼帘的只有空荡荡的建筑群体,说它是工地似乎还恰当一些。可就是这样一座还未来得及装饰精神文明的校园,让我心中萌生了一个奇妙的念头:这里今后几十年的风雨坎坷和绚烂辉煌,都将由我来见证了。
对于教师而言,不说专业成长,不说宏大的意义,哪怕只是对自己生命负责,也应当努力记下:那些暗淡和明亮,那些惆怅与感动,那些失落与荣光……如果说,阅读可以让我们有双倍的人生,那么写作——以文字记下曾经的生活点滴,或许会让我们有数倍的人生,因为文字的铺陈会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延伸、拓展并因此而变得无比厚重。因此,我愿做一名忠实的见证者,于点滴之处润物无声,尽管有时会收效甚微,但我能深刻地感受到每一份生命,就像潜藏在深海里的鲸鱼,沉重而响亮地呼吸。(来源:《温州教育》编辑部 注:教育故事文中学生名字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