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大课间 确保锻炼一小时 温州学校体育大课间现场推进活动在温州三中举办 | |||
|
|||
5月28日,温州市学校体育大课间现场推进活动在温州市第三中学举行。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黄万统、副处长郑上忠,市教师院副院长钱勇、全市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体育工作科室负责人、体育研训员及2021年温州市体育大课间特色学校创建单位分管领导160多人参与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观摩展示、经验交流、专家点评、专家讲座、工作部署等内容。
活动伊始,与会人员观摩了温州市第三中学“阳光大课间”活动。伴随动感的旋律,全体学生在预设区域内,通过跑操及篮球、跳绳、排球、足球等不同项目的素质训练,使身体得到充分锻炼。每个版块目的明确、设计合理,淋漓尽致展示了三中学子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随后,温州市黄龙第二小学的学生代表展示了凸显学校特色的花样跳绳表演,孩子们的默契协作将各种花样演绎到极致,收获现场赞声一片。 经验交流环节,温州三中、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温州八高、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等四家单位分别作了介绍。温州三中副校长苏艳以《以球健体,以体育人--学练评一致性大课间活动介绍》为题,分享了学校围绕浙江省“学、练、评”一致性学校体育模式,不断创新升级、有序推进阳光体育大课间的过程;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校长黄建刚作题为《切实抓好体育大课间,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分享,交流了分目标、分时段、因校制宜下大课间的开展形式及学校对体育课程的政策支持;温州八高副校长陈爱新以《迎风而上,向阳而生--文化跑操背后的故事》为题,交流了三年来学校如何将运动与文化结合,打造体育大课间育人特色,同时通过大数据运用在智能化提升文化跑操方面所做的有效性探索;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处主任徐贤丰作了《课间健与美--让未来更出彩》的交流,介绍了极具职业教育特色的体育大课间的实施过程。 鹿城区教育研究院综合部主任高长征在点评环节充分肯定了四校的做法,指出各校的体育大课间组织严密、各有特色,充分体现了五育融合。他希望每位体育工作者都要努力思考如何使大课间的运动项目让学生体会到快乐,享受乐趣。同时,要把大课间课程化、系统性地做下去,让学校体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市教师教育院副院长钱勇作了《融:创建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审思》的专题讲座,钱勇从理念、制度和行为三个层面阐释了什么是学校体育、怎么看评分细则及如何创建大课间。通过丰富的视频和详实的案例,他详细解读了在创建大课间过程中各单位需要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副处长郑上忠从政策层面出发,以“一个关键词、两项重要内容、三项有效工作、四个创建环节、五个现场审验环节”对下阶段各校创建体育大课间特色学校工作作了具体的部署安排。 活动最后,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黄万统对此次现场推进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就下一步做好体育大课间特色学校创建提出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道与术的关系。体育是五育之基,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学校体育大课间工作;二是处理好先与后的关系。各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特色学校要充分带动其他学校,做到全面推广;三是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学校在开足开齐体育课,创建大课间,保证校内体育锻炼一小时外,还要关注学生课外的运动量;四是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各校要以体育大课间为抓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杜绝“课间圈养”现象;五是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在创建体育大课间过程中要注重实效性,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量和强度,并做好锻炼效果监测。 推进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是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抓手。据介绍,今年市教育局将积极谋划推进温州市中小学体育大课间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将于年底创建100所温州市大课间特色学校,本次会议的召开既统一了各地各校严格落实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每天开展30分钟体育大课间、每天上下午各开展一次眼保健操、学生课间走出教室等刚性要求,又对全市学校体育工作做了提升和指导,必将促进今后全市学校体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图文:温州市第三中学 审核:体卫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