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上午,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举行全体教职工大会,会上,市教育局组织处处长潘挥戈宣读了温州市教育局党委的任免决定:徐海龙同志就任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书记、院长,原院长胡玫、原书记杨向群同志因到龄退居二线。温州市教育局局长郑焕东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剑波主持。  
原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胡玫深情回顾了自2013年以来与教研院全体教职工一起工作、生活的八年历程,对教研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谢。她表示今后将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温州教研的发展,并祝福教研院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徐海龙院长的带领下,获得更高品质的发展。 
原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书记、副院长杨向群深情地历数了从事教育工作35年先后担任过的行政岗位,以及分管教研院初中教研室和党建工作以来的历程,对院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多年来的付出致以衷心地感谢。 
履新院长徐海龙感谢了市教育局党委的信任,并作了三点表态: 
一是主动学习,积极投入。迅速理解、掌握教研院的新工作,秉承“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职能定位,传承教研院的优秀文化。 二是主动思考,敢于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守正更要出新,尤其是教育改革推进的深水区的当下,用创新思维进一步推进教研院发挥温州教育智库、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目标新高度。 三是凝聚力量,各美其美。进一步凝聚好、团结好全体教研员,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院教职工搭建好能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充分履行各自专业职责的平台。 
郑焕东作重要讲话。他指出,胡玫同志在教研院任职期间,迭代实施三轮课堂变革行动,推进新常规建设,“促进有效学习”成为了温州课改的一张“金名片”;组织打造乡村“小而特”课程、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STEAM项目化学习等特色品牌,温州成为全国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项目学习区域整体改革示范区,教研院荣获浙江省教学改革突出贡献奖。杨向群同志工作勤勉,敬业奉献,协助胡玫同志,完善初中教学管理体制,教学新常规建设成为全省样板,深化中考命题等改革,有力推动了教师专业队伍建设。胡玫同志和杨向群同志的工作得到组织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郑焕东还详细介绍了徐海龙同志的履职经历。徐海龙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曾获省教坛新秀、市名师、市十大杰出青年、市担当作为好干部等荣誉。曾全力推进基于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的教育教学改革,与科大讯飞合作建立了浙江省首家大数据教学支持中心,被《中国教师报》列为2020年度全国课堂变革十大样本之一。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得软件专利著作权。 
最后,郑焕东对市教研院全体教职员工提出四点希望: 一要融入“教育高地”大局,巩固提升服务力。教研院是温州教育的“最强大脑”。全体教职工不仅要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要积极融入“全市一盘棋”,在全省全国横向对标中找准温州方位,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服务好学校、教师、学生和教育行政部门,锚定“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的目标,奋力推进“五城五高地”建设。 二是聚焦“质量立教”主线,巩固提升指导力。部分地区和学校没有认识到“减负”与“提质”的辩证关系,“老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对此,希望全体教研人员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向课堂要质量、向效率要质量、向作业优化要质量、向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要质量。 三是坚持“五育融合”导向,巩固提升创新力。教研部门要谋划好“五育融合”的实施路径,摒弃传统的“单学科教研”思维,走向“多学科融合教研”。要把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领域,要深入推进STEAM项目化学习,健全跨学科协同机制,更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四要加强“智慧教研”建设,巩固提升辐射力。教研院要与技术中心通力配合,打造多点融通、普惠城乡的线上教研平台,通过“互联网+教育”,建设“教研课程点播超市”。在研训协同上,要与教师院打通资源壁垒,通过信息化协同,共同抓好课堂教学指导。在成果推广运用上,要全力推进全国示范区建设,对上承接更多优秀成果,对下做好普及推广,推动衍生更多本土优秀教学成果。 五要突出“领军队伍”打造,巩固提升引领力。教研人员要做到“四个高”。一是师德高尚。要坚持正确导向,正确看待名利,胸怀正气、以身作则。二是才学高深。要想在教学上领军前行,专业素养必须高,也就是“才高”;学习能力必须强,也就是“善学”。三是追求高标。要主动对标省内外先进和历史最好成绩,自我加压,勇于打破“天花板”、走出“舒适区”。四是培养高徒。要加大对各地教研部门的指导,推动上下一体联动;要加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队伍等建设,努力打造温州教研的“黄埔军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