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和内容,促进我市综合各学科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理念,准确把握和领会新课标的内容和变化,切实将课程目标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育人质量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根据温州市教研院的工作计划,综合教研室于9月下旬成功举办了温州市综合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系列专题研讨活动。活动面向全市综合各学科教研员和全体学科教师展开,采用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以下是各活动分会场的精彩报道。 【音乐学科主会场】 9月23日,恰逢秋分,温州市202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专题研训活动在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如约举行,全市近2000位音乐老师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伊始,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叶盛富校长致开幕词。
教学研讨: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的潘丽娅老师带来二年级唱游课《乃哟乃》,潘老师通过创设土家族欢庆节日的情境,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自主识谱、学唱歌曲、律动表演等,课堂氛围轻松、活跃。瓯海区梧田第二中学的陈瑶瑶老师带来八年级音乐鉴赏课《影视驿站》,陈老师课堂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利用丰富多元的影视资源、多维度的视听对比,充分激发了学生情感,让“观影者”成为了剧中人物“扮演者”。 
主题分享:温州市教坛新秀朱慧静老师作了《聚点、联线、成面: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常态课堂推进策略》的主题分享,朱老师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新课标如何投射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思考。温州市教坛新秀、鹿城区音乐教研员李密老师带来《课标赋新意,研读悟精髓》的主题分享,李老师从“强化育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实施要求”三方面诠释了艺术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并给出指导意见,使老师们对新课标的“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专题引领: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市音乐教研员钱瑞华老师为上午的教学实践和主题分享活动作了小结,并在下午开展了题为《新课标引领下的音乐学科实践》的专题讲座。钱老师阐释了新课标内容的变化与突破,揭示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难点与重点,鼓励大家要积极领会新课标的理念精髓,把握关键之变,做好“蓄力提升”,躬身实践,共同循着新课标这座灯塔,迈向美育新征程!
【体育与健康学科主会场】 清风拂落叶,天地藏秋意。9月28日,温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研讨会在温州市市府路小学举行,鹿城区教育研究院综合部主任高长征老师主持。活动由教学展示、经验交流与专题讲座三部分组成,全市近3000位体育老师分别以线下或线上直播的方式参与了此次活动。 教学展示:温州市实验集团府东分校的王雷特老师与市府路小学的南威威老师分别执教了八年级《田径:蹲踞式跳远的练习方法》和三年级《折返跑的练习方法1:折返取“甜筒”》的研讨课。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图示进行对比,结合多种形式的跳跃,让学生自主找到对应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进行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南威威老师通过“游玩甜筒村”的情景导入,引出折返跑侧身降重心,转身蹬地快的关键问题,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自主练习、合作练习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间良好的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在轻松的气氛中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和速度等基本体能。 
经验交流: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的何晓敏老师以《新课标“教会、勤练、常赛”理念下的体能发展策略》为主题,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通过“情、新、趣、思”四个字阐述了体能综合发展的策略;鹿城区教师研究院综合部主任高长征老师以《新课标要求下健康教育内容的设计与实施》为主题,从“新课标”中的健康教育目标与要求、“省纲要”中的健康教育课内容与建议、探讨不同水平段健康教育设计与实施三个方面内容;浙江省特级教师石峻老师带来《新课标要求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石老师从“大单元”的八个方面进行解读,紧扣“教会、勤练、常赛”要求,为老师们提供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清晰路径,内容丰富,干货满满。 
专题讲座:活动最后,温州市体育教研员蔡景台老师做活动指导,并为大家带来了《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堂》的专题讲座。蔡老师从五个方面解读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推行“三有四化”的教学愿景,三有指的是培养有运动能力、有健康行为、有体育品德的时代新人,四化指的是体育教师要做具备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执行能力的新时代教师,让老师们明确了课堂教学的方向。
【美术学科主会场】 9月29日,“温州市2022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专题研讨活动”在马鞍池小学举行。来自温州各县(市、区)的教研员及教师代表50人参加了现场活动,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近1500人参与了分享学习。
美育课堂:温州市道尔顿小学王凯特老师带来的课堂展示课《植物写生》。课堂上,学生围着植物席地而坐,在王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从一片叶子的线条造型,到整体画面的构图,深入探究,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呈现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虎皮兰写生图。温州市籀园小学李璐老师的一节《千年皮影》深入人心。从皮影的文化历史、制作工艺,造型、纹样、色彩等艺术特点,以及它独特的整体形式美,让学生感受皮影这门综合艺术的魅力。 
思维碰撞:乐清市丹霞路小学赵海阁老师的分享《“任务”为美,“润心”而行》,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如何聚焦学生,让学科任务群、大概念、学科实践活动等内容真正落实到课堂上。洞头区城关第一小学臧乐乐老师为我们带来《精读课标,链接课本,赋能课堂》的主题分享。乐乐老师通过她反复自读、跟读、拓读新课标得到新思考、新方向,并结合教材,实践到课堂中。
温州市马鞍池小学陈方白老师的《遇见“花园”马小,尽显空间美育的课程力量》专题分享,在对马鞍池小学美育空间的打造,空间内涵的丰富,空间维度的拓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从个案分享了美育空间的效果及学生的成果,感受着美育带来的力量。
智慧引领: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李崇高老师进行《新课标引领美术教学实践》讲座。李老师从一定的高度解读了新课标的意义、特点,逐条逐句解析了新课标的改变,引领着美术课堂的实践方向,为我们美术教师注入了前行的力量。美术学科的改革必将是全方位且深刻的,愿我们在“感受美、欣赏美、发展美”中,以美育人,一起向美而行。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主会场】 9月23日,在温州大学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举行了2022年温州市义教阶段学校教育项目学习展示活动。 课例展示:本次课例分别由温州大学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的林荣荣老师和苍南县外国语学校的陈春雪老师进行执教展示。林荣荣老师的《制作简易折纸扇》,从了解扇子的知识出发,带领学生一起设计纸扇、制作纸扇,让学生从劳动中感受到中国传统工艺的伟大。陈春雪老师的《实用的水果拼盘》,通过一步步的引导,亲身示范,让学生们知道了制作一份实用的水果拼盘要分四个步骤,依次是挑、洗、切、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掌握方法品味劳动的乐趣。 
成果展示:下午的活动在学生的节目《话说节气》中拉开序幕,这个节目是温州大学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项目成果浓缩的呈现。把对劳动教育的理念和感悟,以学生朗诵、舞蹈表演的形式传递出来,体现出热爱劳动的中心思想。
案例分享:温州大学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徐小秋老师的《烹饪项目:甜蜜蜜的劳动》,从三个阶段介绍了自己进行此项目的一路历程,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完善,志在让学生亲手烘焙的劳动中,感受烘焙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乐清市虹桥镇第六小学的张海燕老师从一年级学生缺乏自理能力的实情出发,进行了《校内劳动:我是值日生啦》的劳动课程,以“值日本领我来学”“值日任务我来做”“值日成果我展示”三个内容进行课程开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值日的方法,也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 
瓯海区郭溪第三小学的黄锡师老师把劳动场地带到了种植基地,通过他的《种植项目:设施栽培在学校的推广与实践》,看到了学生种植农作物辛勤劳动的画面,播种、养护、采摘,每一个过程都是学生成长的足迹,每一滴汗水都是学生辛勤的付出,每一次收获都是学生劳动的成果。最后,苍南县外国语学校的林翠平老师带来《收纳与整理:收拾衣柜我在行》,林老师也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家校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收纳与整理的方法并真正地实践于生活中。 
专家引领: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教研员黄辉老师为大家进行专题讲座《义务教育劳动课标解读与项目学习》。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课标的引领,只有全面了解课标,才能使我们的劳动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黄老师作为劳动教育的引领者,一点一点地带领大家解读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使大家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由模糊走向清晰。黄老师强调,要真正落实劳动教育,关键就是要跳出学科教学思维,用实践教学、项目学习的思路去设计、组织、安排劳动课,实实在在地“做劳动”,克服劳动课的“空壳化”、形式化,娱乐化以及知识化的现象和倾向,重在劳动实践、劳动体验、出力流汗,让劳动教育真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信息科技学科主会场】 9月23日,温州市信息科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研讨活动在瓯海区牛山实验学校(瓯海区公立艺术学校)如期举行,活动分为三个部分:教学展示、经验交流和专题讲座。
课堂展示:瓯海区牛山实验学校姜晓红老师为大家带来基于“艺智乐园”物联网相关课程《我的沙盘我做主——传感与识别》。姜老师让学生体验艺智乐园,以自主发现问题——灯光太亮、太多为切入点,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解决方案,再根据教师提供的传感器,结合技术手册、微课自主探究传感器的使用方案、工作原理以及数据采集及应用方式。温州市实验小学周胜怡然老师带来《走进物联网》,周老师从班级中常见的问题“放学或课间,教室投影仪或空调或日光灯等忘记关闭,造成资源浪费”情境导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方法,引领学生一步步认识物联网到体验物与物的连接,让学生真实体验到物联网的原理。 
经验交流:瓯海区牛山实验学校叶会乐校长带来《融智启慧,“育”见未来》,叶校长对此次参加活动的线上和线下的与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学校的发展处处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小到门禁系统,大到德智体美劳无一不融合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未来窗口校建设单位,学校将加大力度投入信息化建设,也希望我市信息科技学科发展越来越好!乐清市北白象镇第四小学魏琴琴老师分享《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应用》,魏老师结合知识加工理论和儿童思维发展理论重新定义教育与学习——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学习应与他们的思维发展相一致。同时她也指出在实践过程中,后20%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等问题是老师需要关注的地方。 
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集团学校张如老师带来《基于新课标的信息科技命题分享》,从课标评价建议到如何命题,以自身命题经历为大家带来分享,不仅帮助与会人员厘清命题思路,同时也提出命题过程中的几个“注意事项”,让大家清晰明了。温州市龙湾区海城第二小学杨烁康老师对标新课标,以经开区测评之路为例带来《信息学科评测的道与法》,他从道·理、道·路、做·法和方·法三个方面分别向大家阐述了经开区多种测评方式以及坚持测评带来的“效益”。杨老师认为学科发展是每个学科中人的一份荣耀,学科继续发展离不开评测旗帜的树立。 
专家引领:温州市信息科技学科教研员冯京和老师从新课标新教材、单元整体设计、转变教学方式、注重评价设计、项目跨科活动五个方面为大家带来专题讲座《信息科技课程的实践与创新》。冯老师在分享过程中提供了丰富的学习途径,采用了丰富的实践案例拓宽与会者的眼界,然后再辅以具体的实施步骤,受益匪浅。最后冯老师以“把孩子们的想法从一棵种子浇灌成一棵大树,然后变成森林”结束一天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