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首页 > 新闻动态
校园安全,如何一件事集成治理?| 未来教育 智慧先行③
时间:2022-10-09 11:27:05 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字号:[ ]

未来教育,智慧先行。为加快建设教育高地、打造“未来教育”标杆,温州以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相继出台《温州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温州市教育“数字大脑”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 年)》等系列文件,加快建设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推动教育全面变革。

为了总结好、推广好温州教育数字化改革典型案例,温州教育发布联合市教育技术中心上线《未来教育 智慧先行》专栏,与您分享区域、学校的数字化转型优秀项目在理念转换、模式重塑、数据和资源共建共享以及技术的常态化有效应用方面的经验,全面解读温州市推进教育数字智治、智慧教育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具体做法。本期推介乐清市教育局校园安全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系统。

一、背景介绍

校园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近些年,教育部门切实推进维护校园安全各项措施的落实,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尤其是各部门协调配合方面,存在职责边界不清晰、衔接不到位、处置不及时等问题。基于当前现状,教育局主动揭榜挂帅校园安全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积极运用数字思维、数字技术推进校园安全治理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优化变革,切实提升师生、家长的安全感、满意度。经过对当前现状的分析,确定了以下需求与策略。

(一)基于隐患预防需求,要安全监管全面覆盖

学校对于校园安全隐患信息的预警能力有限,可以利用平台联合视频识别监测系统、群众上报、部门巡查等方式建立安全隐患排查预警体系,做到校园安全监管全覆盖,做好涉校安全事件前置预防工作。

(二)基于部门联动需求,要建立协作处置机制

系统对排查到的问题,打造流转闭环,发挥学校能动性,调动部门协作,及时解决问题,杜绝人员责任不明确、衔接不到位、处置不及时等现象的发生。

(三)基于服务提效需求,要实现精准高效目标

系统通过数据和业务多跨协同,达到优化流程、简化环节、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工作量的目的,在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校园安全相关问题处理以及学生关爱帮扶、疫情防控数据收集等方面做到快、精、准。

二、主要目标

校园安全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系统则是为解决校园安全治理而打造的多跨场景应用,主要目标如下。

(一)厘清部门边界,确定职责主体。

明确各类校园安全事件治理部门职责,通过数据中台为各类事件建立标签,精准推送至相应部门。

(二)打破数据壁垒,连通数据孤岛。

汇聚涉校安全事件信息,调用AI分析能力,全事件数据融合,应接尽接,建立“防范治理体系”,形成“双网四端”高效协同系统。(政务网+公安网双网,PC端、浙政钉、浙里办、钉钉)

(三)促进部门联动,建立协作机制。

牵头部门综合研判,结合应急处置预案,多跨联动,推送相关部门协作处置,实现“事前预防、事中跟踪、事后评价”的流程化、规范化事件闭环流转机制。

(四)删减冗余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建立校园安全服务数字化新模式,在平台上完成各类校园安全相关事件闭环,简化事件处理流程,减轻学校工作负担,提高安全事件处理速度和服务效率。

三、主要做法

我们以基于规则分级,实现最小闭环,提升群众感知的主导思想,确定以1个主平台+5大主场景+1个处置中心的主体架构,对应省教育厅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控一件事20项所涉事项建设要求,打造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控一件事系统。

(一)1个主平台为系统驾驶舱

驾驶舱展现系统运行的全方位、全业务、全链条数据图谱,凸显各部门协同状态与师生家长关切的安全需求,在精准诊断、精细诊治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规划调整和针对性整改。在驾驶舱的主界面显示发布预警的单位位置,在事件统计版块查看事件状态还可以根据需要调取实时监控。

 

(二)5个主场景校园安全管理场景学生安全守护场景校外安全事件场景校园疫情防控场景学生关爱帮扶场景。

1.校园安全管理。该场景实现了校园隐患排查及整改、平安校园考核、安全知识宣传及反馈的全流程网上流转、网上跟踪办理,让学校安全隐患整改、安全审批事项“不用跑”。同时,建立校舍安全、校园安保、消防等12项校园安全隐患自查清单,各校园对标对表进行风险评估,形成校园风险指数,查准各类校园安全问题。通过数字赋能校园安全管理,力求做到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整改。

2.学生安全守护。包括学生异常行为结构化识别预警、防溺水警告、教职工入职审查、学生进入特殊场所识别预警等子场景,努力防范学生高坠、溺水、侵害等事件发生。防高坠方面,定制“防高坠”AI算法模型,通过对校园内重点位置的视频监控实时取流,利用机器视觉进行结构化分析,根据智能算法及时识别学生危险行为并自动预警。教育、公安、民政多部门联合排查形成心理危机、家庭贫困、遭受霸凌等高危学生数据库,对非常规时间出现在敏感区域的高危学生提升AI预警灵敏度。防溺水方面,在重点防范水域配备具有语音播放功能的智能摄像头,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判定人员身份,如是学生,则自动播报警示语音进行劝离,并通过短信方式提醒监管人、水域管理人员。防侵害方面,做好教职工入职审查、学生进入特殊场所识别预警两个子场景。以学生出入特殊场所为例,如学生出现在酒吧、KTV等禁止入内场所,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自动判定身份并推送预警信息至公安部门,如出现在宾馆则推送提醒信息至监护人。

 

“防高坠”流程图

 

“防溺水”流程图

 

入职审查流程图

 

“进入场所”流程图

3.校外安全事件。包括交通安全、环境卫生、违法经营、噪声污染等10余项校园周边治理子场景。通过AI自动预警、人工预警、第三方告警等多种方式,发动师生、家长、群众将发现的校园周边安全问题推送至相关部门,在系统内流转解决,并接受发起者评价。将多种数据交互进行汇聚、分类、识别、派单,政法委在处置流程中发挥协调、督促、考核作用,实现多跨协同、闭环解决校园周边安全治安系列问题。

 

4.校园疫情防控。以往教育系统需要周期性地逐个收集人员防控信息,并通过半人工比对的方式排查风险,存在排查周期长、信息反馈节点多、排查工作机械重复等问题,容易出现谎报、错报、漏报等现象。该系统打通本地师生基础数据库和温州疫情防控基础数据库,以师生身份证为关键字自动比对疫苗接种、核酸检测、防疫码、同住人等信息,将结果以班级、学校、学区分层分级精准进行推送。实时更新核酸、健康码预警信息,学校不再需要家长配合收集防疫信息,实现疫情防控“降低工作量、提高精准度、增强时效性”的目标。

后期将进行功能扩充,增加校园常见传染病预警模块,通过接入卫健委相关数据,与平台师生基础数据比对,和学校班级排查形成信息互补,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开展行动,确保排除潜在传染病扩散风险。

5.学生关爱帮扶。这是校园安全治理一件事的拓展性场景,我们认为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涉及学生的安全事件,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针对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孤儿、单亲家庭、心理问题等10余类困境学生,我们厘清各部门乡镇街帮扶职责,协调联动民政、卫健、公安、妇联、团市委等16个单位以及25个乡镇街,打造困境学生排摸、进库、分配、帮扶记录与档案迁移等功能,重塑困境学生帮扶体系,实现多个部门和社会力量协同参与学生帮扶。让每一个未成年人弱有所扶、困有所助。

(三)1个处置中心为事件处置中心。

通过“一件事协同处置中心”形成兼容多种事件来源、接收多种类型事件,校园安全事件发生→指派→签收→处置→确认→评价的协同处置闭环流程。提高各类涉及校园安全事件的处置效率,完善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的管理机制。

 

 

四、成效与成果

项目预期成果包含应用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若干。

(一)应用成果

建成并上线数字化应用平台“乐学安协同治理平台”,汇聚多部门数据,提前预判风险,前移学生安全处置关口,有效改变被动处置局面。建成并上线数字化应用平台,包含PC端、移动端,上架浙里办,相关事件通过平台在相关部门之间流转,平台留痕,闭环处理。

(二)制度成果

明确规则分级,形成责任主体制度。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规范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明确校园周边事件综合治理部门职责,建立“事前预防、事中跟踪、事后评价”的流程化、规范化事件闭环流转机制,形成《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协同机制》《平台应用实施方案》、《平台应用综合评价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成果。

(三)理论成果

在平台建设、完善和运行过程中,大量相关职责部门、学校、社会成员参与应用,形成一定的案例库,通过留痕数据的融合分析,为行政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并形成数字化改革案例、总结等理论成果。

五、发展计划

平台重视群众感知和参与,不仅集合相关职能部门力量参与校园安全环境的创建,同时向社会开放移动端入口,邀请群众以随手拍的形式对事件进行上报、监督办理、评价,提高社会层面对于校园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与参与热情。

平台稳定运行后,对涉教安全事件做到前置预防,对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做到全面监管、高效处理,对需帮扶关爱未成年做到精准帮扶,全面支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全面推广的价值和必要性。

系统将努力做到扩面、升级、提速,以“1个主平台+5大主场景+1个处置中心”的主体架构,加快设计集成场景、搭建良好生态,配合基础信息底座,协同建设重点场景、重点模块,助力实现“一地创新、全省推广”。

(来源:温州教育发布)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温州市教育局 技术支持:温州瑞星科技 备案号:浙ICP备05087129号-2  网站标识码:3303000059
建议使用 1024*768 分辨率浏览本站 联系方式:88636388 址址:温州市市府路490号
温州市教育考试院 电话:88638063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电话:85812131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电话:88135682
温州市教育评估院 电话:88630019 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电话:88630027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电话:88615967
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 电话:88639303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816号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