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组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团队来带瓯绣、瓯塑、温州发绣、蓝夹缬技艺的展示及提线木偶戏的精彩展演,20所学校现场摆摊玻璃银光刻、细纹刻纸、米塑、吹糖人等非遗体验……12月8日,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校园里热闹非凡,30余项传统非遗技艺竞相上演。当天,温州市校园非遗联盟成立大会正式成立,全市30所学校成为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记者了解到,温州市校园非遗联盟的首批成员单位实现小学、初中、普高职高、高校各学段全覆盖,共开设非遗课程40余项。其中,很多学校的非遗课程更是深耕多年:温十四高自2012年起,便与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合作开发瓯绣、泥塑、瓯窑、竹丝镶嵌等7门温州地方特色非遗课程,并建设800平米的非遗文化中心。非遗课程群历经10年建设,已形成“低阶兴趣选修-中阶社团选修-高阶专业选修”的阶梯式非遗育人体系,以及“外聘大师+学校助教”的双师型授课模式。此外,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已开设京剧课程25年,龙湾区永兴一小的剪纸课程坚持17年,龙湾区天河中学实践南拳课程14年,温州特殊学校开展细纹刻纸课程13年。

为了培养非遗的年轻传承力量,让学生可以更深入了解温州非遗的现状并切身体验, 2017年以来,我市已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近千场。目前,温州各大高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共建有黄杨木雕、瓯塑、石雕等非遗专业9个、非遗资源课程21个、非遗实践基地27个、研究所1个、大师工作室7个、非遗实验室13个,出版非遗专业教材30余本。

温州市校园非遗联盟的建立,有利于我市各校“组团”探索“德育+美育+劳育”的多育共融模式,聚力打造具有温州区域辨识度的非遗教育品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校园非遗联盟将发展成为温州地区校园非遗文化的交流主阵地,为校际和区域之间的交流活动搭建更多平台,努力促进“非遗进校园”活动更加深入开展。联盟学校要借助平台进一步开放思路,推进文化理解传承教育,引导学生立足瓯越、胸怀祖国、放眼全球,培养国际视野、文化认同、家国情怀、家乡情结、社会责任。未来,校园非遗联盟还会继续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育人协同,提升校社联动育人效果,形成温州地区非遗教育的合力。(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