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温州市中小学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的精神,探索项目化学习理念下的中小学德育(心理)项目化学习实践样态,1月21日上午,温州市中小学项目化学习德育(心理)项目组以钉钉群直播的形式举行了第一次研讨活动。市德育项目化种子教师、县(市、区)德育教研员、市首届德育研究班成员以及部分市县价值观教育基地学校代表参加了活动,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心理教育教研员孙颖亮老师主持活动。 
案例分享:三所学校的先行探索

温州市鞋都第一小学章素素分享了《垃圾分类PBL项目化学习》。基于“双减”、“校情”、“学情”、“育人”四个项目背景,鞋都一小用了两天的时间开展了“垃圾分类”项目化学习,从学生的所学、所能、所成三个维度出发,对课程进行逆向设计,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沉浸式的两天项目化学习,充满着挑战性和趣味性,老师和同学成为共同学习的学习伙伴,在真实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用发现的眼光,思辨的精神、探索的能力去认识去学习。 
市教研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学院路分校郑士华交流了《价值观引领下的德育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附校将项目化学习运用到德育活动中,开展以“价值渗透,健康成长”为主旨的PBL活动,动员学生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项目化学习实施路径。力求通过价值树立、课程构架、任务驱动、评价引领,使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每一个教育方式中,润泽学生三年成长发展的每个方面和每个阶段,让每位学生生命精彩绽放。
温州市籀园小学副校长胡晓莲从项目源起、项目设计、项目反思三个方面介绍了《百元行动 让家更美好——温州市籀园小学寒假项目化作业设计》。籀园小学主张“让每一个孩子学会爱、学会学、学会玩、学会创造”,今年的寒假作业设计以“让家庭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引导学生与父母充分沟通讨论,共同思考家庭生活中应有的价值原则(如关爱、安全、宽容、整洁等),并尝试以实际行动对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改变,提升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 专家观点:两位教研员的实践思考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员夏陈伟作《指向学科育人的项目化学习——以初中历史与社会为例》专题指导。夏陈伟从学科核心素养谈起,指出课程育人中正确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项目化学习提倡学生做完整、真实的事,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对转变学教方式、推进课程育人、落实学科素养培育有着很值得运用的价值。他结合自身经历的实践案例,详细介绍了革命文化、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地方资源等如何通过项目化学习真实地进入学生学习视野的实践经验,为在线各位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德育教研员凌华君就中小学德育(心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思路进行专业分享,提出要在把握好项目化学习内在的学理与方法基础上,通过创新德育实践,展开相关研究。他认为,借鉴目前已有的项目化学习框架,下一步学校要系统地思考与研究以下系列问题:中小学德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设计德育实践的驱动性问题?如何把握学生道德发展或价值观发展的内在规律,并显化为项目化学习认知策略与学习支架?如何基于五育融合拓展德育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载体?如何反思和解决当前中小学德育评价难问题?等。 中小学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项目化学习设计对真实情境问题、学生主体实践、学习过程性评价与成果展示等要素的强调,对提升中小学德育实效性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温州区将深入开展创新性实践,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寻求突破,在理想的坚守中养正拓新,砥砺前行!(供稿/章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