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发挥北师大专家对温州市初中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指导作用,强化过程引领,更好地规划本学期北师大指导项目的选题与实施进度,2022年3月13日上午,温州市初中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选题与实施规划线上研讨活动顺利举行。研讨活动由温州市历史与社会教研员夏陈伟主持,北师大历史学院郑林教授、李凯副教授,北师大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专家组学科秘书王青参与线上指导。 
夏陈伟开宗明义,说明了本次研讨的两个任务:一是讨论四所学校的选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前瞻性),是否可操作性(可行性),是否切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否落实历史课程核心素养与5C素养(适切性)。二是规划本学期的工作流程和实施进度。 【温州外国语学校:看电影,学历史/重现父辈创业史】 温州外国语学校首先汇报了“看电影,学历史”这一项目化学习的选题缘起与设计框架。该项目旨在通过观看反映改革开放重大历史事件的电影,以写影评、举行研讨会等方式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郑林教授指出,区分真实历史与影视剧创作、剧本创作是两码事,可以围绕其中一个进行深究,做好项目。温外还交流了“重现父辈创业史”的选题方案,通过采访长辈们创业故事,将其改编为一段情景剧,进行还原,学生借此感受到创业的艰辛和不易,宏大的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对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的轨迹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郑林教授表示这一方案具备可操作性,能够生成一个有趣的产品,表演的方式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同时有着温州本土浓厚的乡土色彩,可以尝试。 【温州市第二中学:百年回眸·二中人的记忆】 温州市第二中学汇报的项目化学习主题是“百年回眸·二中人记忆”。温州二中创办与1897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百年二中走过的时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寻找二中人记忆,不仅能积淀对校史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也能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大背景下二中人的奋斗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择不同途径来寻找二中人的记忆。据此,二中将该项目分解为三个子项目:子项目一:开创·孙怡让记忆;子项目二:添彩·名学子记忆;子项目三:拼搏·身边人记忆。整个项目化学习分四个阶段完成,第14周举行成果分享活动:首先,各班由师生共同选出优秀作品。优秀作品在学校一楼圆厅开展“忆·我们都是二中人”校史主题展示活动,邀请全校师生参与,并设置点赞墙,师生可为自己喜欢的作品点赞,优秀作品推送到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其次,“开创·孙怡让记忆”项目小组最优作品(历史剧)在学校艺术节舞台上展出;“添彩·名学子记忆”项目小组优秀作品(明信片)由学校负责印发,在校园开放日中或七年级始业教育中作为伴手礼分发给家长和学生;“拼搏·身边人记忆”项目小组优秀作品(访谈录)由学校编入《话说二中》校本课程。 郑林教授认为二中的三个子项目都可以独立开展,需要有一个大的主题来串联。项目化学习必须基于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如以校庆或校史馆的修订等作为真实情境。李凯副教授认为项目化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教材,必须要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中的校史主题需要与中国近现代史的背景相结合。夏陈伟老师充分肯定了二中的选题,希望二中更加关注具体问题的落实,如各子项目要确定相关负责人,可以借鉴与二中同宗同源的二高的校史主题项目化学习,进一步完善方案,增强学生对校史文化的认同感。 【温州市实验中学:改革开放中的家族记忆】 国是千万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变化,留存于每一个家族的记忆里。温州这座在改革开放前沿成长起来的城市,有着深刻的“改革开放印记”。基于此,温州市实验中学本次选定的项目化学习以“改革开放中的家族记忆”为主题,紧密结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充分挖掘学生家族史资源,引领学生回眸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巨变,体悟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对此,李凯副教授肯定了“口述史”这一视角,并强调题材选点第一要结合教材,用知识解决问题;第二要细化教材中宏大的历史场景,并探索可用的乡土资源佐证与丰满历史事件。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爷爷奶奶的收藏与记忆(2.0版)】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就八年级展开的项目化学习“爷爷奶奶的收藏与记忆”进行了阐述。本项目已在上一届八年级的部分班级开展过一轮实践。在此基础上在新一届八年级退出2.0版。本项目以“如何再现爷爷奶奶的收藏与记忆?”为驱动性问题,学生以家中的老物件为载体,通过采访家中长辈等途径了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了解家人生活轨迹的变化,了解家庭生活的变迁,明白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该项目共分为三个子项目:项目一,对家长搜集的老物件,进行“文物”解说词介绍。子项目二,学生通过长辈的口述,进一步梳理家谱、《家族大事记》,从时间轴上,知道家族发生的大事,构建基本的时空观念,从而认识家族生活的区域和生活的变化。子项目三,学生对史料汇编进行进一步信息挖掘与分析,进行《爷爷奶奶的历史》小论文撰写或视频拍摄。 
李凯副教授指出,该项目时间跨度可从新中国开始,不应局限于改革开放一个时间段。布置任务时侧重时间段物件的梳理。项目二中家谱梳理与《爷爷奶奶的历史》稍有出入,需要进一步进行思考。夏陈伟老师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可借鉴学军中学2019年“新中国·老物件”项目化学习的已经经验,在成果表达上可以借鉴《票据中的中国》《老照片》《父辈的岁月——零零后口述家史》等书籍。 最后,郑林教授高度肯定了温州市四所初中在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方面的探索,认为四个选题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课程标准出发且结合温州市的区域资源、各自学校的办学优势,选题具有独特性、可行性、适切性。夏陈伟老师在总结时强调,学校在开展历史学科项目化学习时要把握好宏大主题与微观叙事的关系,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属于宏观层面的要求,四所学校在年级组(教研组)层面推进的项目主题是中层层面的概括,而具体到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学生,他们的视角必然是微观的,来自身边的真实生活的。因此,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过程中,不应贪大求全,不能忽视学生能力拔高要求。 (撰稿:温外胡俊祥、二中潘纯纯、温实邱建伟、南浦实验李冰,统稿:夏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