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焕东:抓创新 抓融合 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 | |||
|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进入新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行业企业发展进入转型期、深水区,不仅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职教法的颁布,正当其时、意义非凡,意味着职业教育迎来了重要窗口期,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2020年以来,部省共建温台职业教育高地启动建设,温州全方位发力,增强职校专业内功,锻造学城联优链条,构筑人才成长立交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教育服务地方效能进一步增强。当前,面对共同富裕新使命、“浙里优学”新征程、“扩中”“提低”新要求,如何发挥职业教育作用,着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道必须答好的重要命题。 要抓好“地位落实”,更大力度发展职业教育。新职教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这是对“重普轻职”观念的有力纠偏。但是观念往往根深蒂固,要推动职业教育加速发展,“地位”的真正落实是关键。首先,“同等重要地位”需要同等支持,各地党委政府要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在政策上支持,在保障上发力,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党委政府全力办好职业教育的信心决心。其次,职业院校要勇于进行自我思想革命,增强办好职业教育的底气、志气,认清职责使命,不“内卷”也不“躺平”,坚持十年磨一剑,踏踏实实办好专业、育好人才、练好内功,从本质上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第三,要树立全社会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导向,全方位宣传工匠精神、工匠典型,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科学的育人观、全面的发展观。 要抓好“通道建设”,更新举措发展职业教育。当前,群众在普职之间仍然存在选择困难,很大程度因为职业学校学生上升通道依然比较“窄化”,评价标准比较单一。为此,必须构建好人才培养的完整通道,在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上加大突破,一方面支持在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另一方面拓宽中高职(本)一体化培养渠道,推动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生扩大招生规模,改革考试招生模式,创新探索“术科为主、文化保底”等方式,深化普职招生分类评价,以高校招生的普职协调比例引领推动高中段的普职协调发展。同时,要在专业师资引育上加大突破,面向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切实放宽学历、年龄等条件,优化专业课、文化课教师分层分类评职评优模式,并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努力推动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技能大师等招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要抓好“真融真合”,更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新职教法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离开企业行业的职业教育,注定是空中楼阁,无法发挥真正作用。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式很多,但是真正有效果、有突破的还不多,要么是学校满足不了企业真实需求,要么是企业对学校培养的人才不感兴趣,这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学校育人没有跟上市场发展形势,专业设置老旧传统,新兴急需专业配置不够。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复杂工程,光靠教育部门是做不好的,各地各相关部门都要发力,聚焦产教“真融真合”,围绕产业需求,优化职业学校和专业布局,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健全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推动校企双方深度定制人才培养方案、把握人才培养过程、提升人才培养实效,推进融合成果转化,打造更多高水平产教融合综合体。同时,要创新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收入绩效激励和分配机制,引导推动更多专业教师服务企业行业,助推社会人员技能学历双提升。 职教改革,温州先行!我们也将全力推进温台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创新“政府统筹、主体多元”的职教办学途径,完善“产教融通、中高职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协同研发、成果共享”的职教惠企样板,以高质量职业教育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助力城市精彩蝶变。(浙江教育报1版 2022年5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