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教科研公文
您的位置:
> 教科研公文 > 院文
院文
关于公布2022年市局直属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评审活动结果的通知
来自:温州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2-08-15 13:10:49

温教研高〔2022〕86号

各县(市)教育局教研部门,市局直属各高中:

2022年温州市教育局直属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评审业已结束。本次活动共收到学生历史小论文245篇,经评审,共评出历史小论文一等奖24篇、二等奖48篇、三等奖75篇。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附件:2022年温州市教育局直属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评审活动获奖名单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2022年8月15日

抄送: 市教育局。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办公室        2022年8月15日印发


附件

2022年温州市教育局直属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评审活动获奖名单

一等奖(24篇)

题目

学校

学生

指导师

温州中学“马公愚兄弟与虎”雕像渊源考

温州中学

邓瑶瑶

陈只信

“温州瓦特”的实业兴邦路——记外曾祖父与民族工业的不解之缘

温州中学

王泓哲

郭振豪

星星之火,燎原万里——浅析温州学生革命团体的发展与作用

温州中学

侯越翔

郭振豪

屈原与浪漫主义的正反馈关系

温州中学

谢奇璇

顾野

浅探辛弃疾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

温州中学新疆部

伊尔番

林红宇

隋炀帝与南方的关联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徐昕旖

叶海珍

浅析苏慧廉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发挥的作用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陈博熙

叶海珍

汉代察举制度初探及其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马溪雨

林蔚

帝国最后的鹰派——左宗棠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杨千豫

林蔚

探访张璁遗址寻找历史研学足迹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张钰

王虹

浅探博物馆与纪念馆对历史研学的作用——以明朝抗倭堡垒永昌堡为例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项子璇

杨苗苗

思想文化运动对家风家训的影响——以贺姓家族为例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贺千乘

包蓉琴

基于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历史研学——以温州市南戏博物馆为例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潘星好

马志宇

历史研学与博物馆的美丽邂逅——以温州市博物馆为例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叶柔铱

马志宇

从人心较量谈中国命运--浅析解放战争的胜利原因及启示

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

潘成凯

杨琦琦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浅析大一统视阈下的中国古代边疆治理

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

李亮澄

杨琦琦

打破知识的拘囿 探寻研学的价值

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

林芷亘

吴琳

以和为贵——以唐朝和亲政策看古今民族治理

温州外国语学校

朱奕臻

孟磊

教权之下喷涌出的人文主义——浅析欧洲文艺复兴的斗争性与影响

温州外国语学校

郑好

孟磊

浅析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吴娜

陈金乡





恃文难治,略武难止——浅观宋朝崇文抑武制度演变

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吕晨

朱海冬

“打到孔家店,救出孔夫子”——新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

瓯海中学

叶安妮

李雪雷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新探——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视角

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徐善安

罗丽丹

圣王、篡逆与改革家:王莽与其历史形象的演变

洞头区第一中学

颜路杰

禹坤

二等奖(48篇)

题目

学校

学生

指导师

浅析韩愈《孤屿》与江心屿关系

温州中学

朱斌豪

陈只信

丹青皆挚友,印石见真情——论方介堪的文化遗产

温州中学

金佳隆

方军

奇人多奇志,敢为天下先——浅谈叶文贵的创新精神

温州中学

郑一扬

顾野

是非功过有人心——张璁真实形象的历史还原

温州中学

陈思妤

顾野

商鞅之过——从商鞅变法措施切入反面浅析商鞅其人

温州中学

包力源

郭振豪

从过去瞭望未来——桥头纽扣市场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温州中学

高阳

林红宇

浅析唐中后期财政使职体系发展原因及影响

温州中学

陈祺浩

林红宇

浅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地方化发展——以永嘉新学会为例

温州中学

李锐奔

林红宇

浅探一战至二战期间丘吉尔对苏态度

温州中学

江本立

林红宇

从“史学革命”楷模“层累说”看顾颉刚

温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黄佳

余诗榕

王莽和他的理想国

温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沈恬蜜

洪潜

论宗族文化在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发展——以邵氏家族为例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邵涵泊

包蓉琴

浅探博物馆的现状及其对历史研学的作用 ——以温州市博物馆为例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朱秋晨

杨苗苗

探究历史文物博物馆对历史研学的作用——以温州市青灯石刻博物馆为例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张添菡

杨苗苗

探寻民国时期夏鼐的人生足迹——以《夏鼐日记》为核心史料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林雨彤

杨泽盈

同个曹操,不同的“曹操” ——探讨曹操人物形象的流变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余嘉桐

林蔚

谈女性身份对古埃及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统治的影响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周滟舒

叶海珍

范蠡为官、为商、为人及隐退思想浅探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林想

叶海珍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论唐太宗时期民族政策对今日中国民族关系之启示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吴奕涵

应仁怡

从熙宁变法浅析王安石的个性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徐可悦

应仁怡

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温商精神的根与魂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张轩睿 沈俊杰

吴泉洁

横刀玉门,立马昆仑---研讨唐代府兵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王苑博

陈海娥

问道刘基——历史研学之刘伯温纪念馆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周渝强

尚婷婷

铁血丹心精忠报国

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

刘婕君

吴琳

因人建桥因桥名镇

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

黄子俊

吴琳

以家国情怀共书中华华章

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

戴滕静

吴琳

溯汉唐风韵,寻异域风情——以敦煌研究院为例浅谈博物馆对历史研学的作用

温州外国语学校

陈丹

孟磊

一个与百年碰撞的另一个百年——记夏鼐先生的考古“一生”

温州外国语学校

包慧茹

孟磊

开六艺之教育,继事功之遗风——浅析张振夔的文化思想

温州外国语学校

朱一心

倪淑湛

苏步青教育思想特点的探讨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陈湘源

毛滨汝

浅析南怀瑾先生的精神品质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赵丽莎 叶千慧 施棉绵 梅桉琪

毛滨汝

浅析时代背景下杜甫的家国情怀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白雯欣

翁晓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浅析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周正寨

尤乐乐

由离婚引发的改革?——探求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郑文弼

尤乐乐

岳飞之死刍议——文武之争的时代悲剧

温州东瓯中学

金依霖

梁飞飞

和平崛起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启示

温州东瓯中学

周遥

梁飞飞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道路的路径抉择

温州东瓯中学

戴欲祥

梁飞飞

疫情后数字化博物馆发展对历史研学的独特作用

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

夏彤彤

陈慧静

细读杜甫之诗,小议安史之乱

瓯海中学

任紫璇

项洪文

浅谈故居类纪念馆对历史研学的作用

温州市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洪晨烨

徐盛超

浅探南北分卷制形成缘由及其影响

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朱永薇

叶温乐

浅析明清科举制僵化的原因及影响

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袁语欣

叶温乐

辩思·新文化运动之非儒反孔思潮刍议

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李亮

叶温乐

凿空开辟“丝绸之路”的西域使者——张骞

龙湾区永强中学

李骏劼

黄聪敏

桥头纽扣演绎改革开放传奇

龙湾区永强中学

林玲珑

潘冰心

“觉醒年代”中的总司令 

龙湾区永强中学

周若萱

朱倩倩

三等奖(75篇)

题目

学校

学生

指导师

以泽雅造纸生态博物馆为依托 助推传统造纸业工艺传承创新

温州中学

潘佳昊

陈一平

变与革——浅析遵义会议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温州中学

陈童

倪羽筝

从经济角度浅析共产国际在中共发展初期的影响

温州中学

计健康

林红宇

兼收并蓄,行稳致远——浅析日本近代化进程对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启示

温州中学

林子萌

顾野

敦煌古代工匠初探

温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尤钰涵

余诗榕

“耕者有其土”的制度实践与启示

温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陈墨初

虞森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温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陈诺

虞森

浅析宋制台谏合一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温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李圣炜

虞森

辨析中国古代有无现代民法精神的体现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王子轩

林蔚

关于明治维新和晚清中国自救改革成败的比较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吴俊颖

林蔚

我对日本近代崛起之浅见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陈卓尔

林蔚

温州与海上丝绸之路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翁翊超

应仁怡

论长孙无忌的人生与结局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陈卓

应仁怡

日本工业崛起对温州的启示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吴宇航

包蓉琴

沿着温商章华妹的脚步看改革开放的启示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肖彤

王虹

多维度解读和评说李鸿章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林乐璇

王洪星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与启示——以王莽改制和新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比较为例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周子涵

王洪星

论改革开放对温州搬家习俗的影响——以瑶溪街道底岭下村为例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李文轩

杨苗苗

从李师师的归宿之谜看北宋的时代悲歌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缪心怡

杨苗苗

浅谈“太阳王”路易十四与他的法兰西帝国的兴衰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陈雯睿

陈海娥

心脏除颤器般的朋友——论日本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江涛

陈海娥

风云突变,泥沙俱下 —略谈2014年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前因后果及得失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朱晨曦

郭志峰

浅析全球疫情下中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世界启示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郭陈然

马志宇

“扶不起的阿斗”之我见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温钰格

马志宇

浅论抗倭英雄王叔杲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陈琼禾

邵晨笙

浅谈“尴尬的国王”——路易十六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蔡天牧

邵晨笙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浅谈秋瑾与中国女权运动的联系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马晨晨

郑青青

探缘求本,思古论今——浅谈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与启示

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

谢依研

杨琦琦

酒中论英雄心可安天下

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

赵弘迪

吴琳

事出极端必有隐患

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

张萱

吴琳

溯长安旧韵 寻华夏根脉——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浅析其对历史研究作用

温州外国语学校

徐菲阳

孟磊

陈虬对中医教育及中医学的贡献

温州外国语学校

陈芊汝

孟磊

风两袖朝天去——刘基文化的现实意义及发扬

温州外国语学校

陈晋恩熙

孟磊

玉成桃李,海涌波澜——浅析晚清玉海楼藏书活动既其对温州地方文化的影响

温州外国语学校

包贝宸

孟磊

纪念馆对历史研学的意义——以温州城区革命历史馆为例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张嘉雯 朱艳卉

毛滨汝

温州名人赵士祯及其著作《神器谱》的探究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郑鸿博 蒋志浩

毛滨汝

试论刘基于民间的评价极高的原因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刘一宁

陈金乡

黄埔军校的建立者孙中山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吴雨诺

陈金乡

浅析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姜乐瑶 周汝雅 徐冰茹

尤乐乐

拓印在返乡之途上的交通变迁——以温州春运为例析温州现代交通之崛起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单单

王丹

吴泉洁

从雪容融说开来——浅谈中国和平思想之缘起与发展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周心婷

吴泉洁

龙湾区传统地名文化特色浅探

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洪誉鸣

黄玉

论唐与吐谷浑的民族关系对当代民族政策的启示

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

木子尹

田德辉

浅谈明思宗与明朝灭亡的关系

温州东瓯中学

尚玲吟

梁飞飞

浅论朱棣的功绩

温州东瓯中学

罗茜瑶

梁飞飞

浅谈陈独秀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

温州东瓯中学

戴振轩

梁飞飞

裱糊匠或近代先驱?卖国贼或千古名臣?——以几段生平为例简析李鸿章功过是非.

瓯海中学

陈飞扬

李雪雷

人民嘱我护文物,怎敢怠命辜真情——论方介堪对温州文物保护工作做出的贡献与其文博精神

瓯海中学

陈金毅

李雪雷

宋太祖——北宋开国之不凡皇帝

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周佳慧

陈喜悦

士族门阀制度的昙花一现

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诸洋涛

董潇茹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浅析唐代土地制度的变革

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鲁洁瑜

杜保钢

彼岸·此岸:战后日本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邹卓毅

罗丽丹

浅析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变迁

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林乃恩

施祥飞

回望台湾领土纷争,展望台海关系未来

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陈雨田

徐盛超

浅析唐朝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及评价

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卓正

徐盛超

论·古代温州科举兴衰之因

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刘彦娴

陈瑶瑶

唐律疏议形成刍议

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陈宣伊

高璐璐

浅论战后日本经济崛起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詹铖轩

高璐璐

浅谈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中华文化认同

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梁逸菲

杨媚娥

探源近代温州民族工业发展谈启示

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林佳怡

杨媚娥

从家出发,拓展至社会——浅析历代宗族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施怡然

叶温乐

浅析姓氏制度与民族交融

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叶瑶瑶

叶温乐

千年沉“靛”印欢庆——温州蓝夹缬的历史与传承

瓯海区三溪中学

木景琦

李永刚

浅析西周推行分封制的因与果 

龙湾区永强中学

刘时银

蒋丹怡

发迹与灭迹  ——拿破仑与岛屿的三重奏

龙湾区永强中学

车玲红

金蒙蒙

解放战争——一场民心的争夺战

龙湾区永强中学

潘坚瑾

金蒙蒙

永昌堡,保永昌——浅谈永昌纪念馆的“和平与发展”

龙湾区永强中学

王诗涵

李建燕

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启示

龙湾区永强中学

王岳铭

李建燕

习近平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荣光

洞头区第一中学

黄靖姸

李素鹰

同治中兴”到“甲午悲歌”:中国近代化首次尝试的启发与教训——试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浅析洋务运动

洞头区第一中学

范婷婷

张素芬 禹坤

高举首义旗帜的蔡锷将军

洞头区第一中学

张晋豪

李素鹰

浅析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洞头区第一中学

庄雅晶

李素鹰

不可湮灭的里程碑——浅析伊凡四世的政治手段

温州市沙城高级中学

胡文博

张惠彤

秉承年俗传承,弘扬改革精神——以中国传统年俗为例浅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温州市沙城高级中学

郑梓涵

张惠彤


学生证书打印地址下载.xlsx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温州市教育局 技术支持:温州瑞星科技 备案号:浙ICP备05087129号-2  网站标识码:3303000059
建议使用 1024*768 分辨率浏览本站 联系方式:88636388 址址:温州市市府路490号
温州市教育考试院 电话:88638063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电话:85812131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电话:88135682
温州市教育评估院 电话:88630019 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电话:88630027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电话:88615967
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 电话:88639303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8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