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世界温州人大会暨温州“数学家之乡”人才培养对话会在温州大学岩松雁山厅举行,多位数学大咖、温州市中小学“数学家摇篮工程”领军学校的代表、温州市各县(市、区)教研部门代表、温州市数学会代表以及温州大学优秀学生代表等齐聚温州大学,共同探讨温州“数学家之乡”的人才培养问题。“数学家之乡”如何再续辉煌?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活动在温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庄兴忠主持下开幕,温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伯军、温州大学党委书记张建出席并致辞,温州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王剑波介绍“数学家之乡”人才培养计划行动方案,数学分会会长陈大岳宣读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数学分会成立文件。 
温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伯军致辞 
温州大学党委书记张建致辞 
温州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王剑波发言 
数学分会会长陈大岳宣读文件 “数学家摇篮工程”受益者、温州大学数理学院教师蔡一常回忆道:“第一次听说‘数学家摇篮工程’这个词是在2002年,那时候我刚读小学四年级,老师们除了讲解有趣的数学问题,也告诉我们苏步青、谷超豪等温籍数学家的成长故事。”从小学的数学竞赛,初中的数学小论文比赛,再到高中考入竞赛班,进入清华大学,蔡一常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纵情驰骋:“从小学起,我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数学的种子,正是在摇篮工程的一路扶持下,我顺利成长为一名大学数学教师和数学研究者,现在,我希望这颗数学的种子在更多学子的心中扎下根。” 
的确,数学是温州的一张“金名片”,为传承和弘扬温州优秀数学文化传统,温州早在2002年就已提出“数学家摇篮工程”,并在2022年推出《温州市数学家家园建设方案》,正式启动“数学家之乡”人才培养计划。对话会中,温州市首批“数学家摇篮工程”领军学校代表、温州中学校长吴军介绍,作为“数学家摇篮工程”的领军学校,温州中学成绩斐然,65人获得数学奥赛一等奖,22人进入省队,6人次进入国家集训队,还有学生获得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来自温州的数学新星陈杲介绍说:“我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和我的老师们培养了我的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他说他的父亲陈钱林也是基础教育领域的名校长,说起父亲和老师对自己的数学启蒙,言辞间充满感激。从小喜欢探究的他,正是在大家的鼓励下追求创新,培养了对数学的无限兴趣。 中场休息过后,便是对话沙龙环节。在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书记、院长徐海龙主持下,一场《传承温州数学文化,培养数学拔尖人才》的主题沙龙对话拉开帷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陈恕行说,数学是基础研究的“掌上明珠”,是创新发展的核心支柱,与科技发展紧密相关。“学数学首先要有家国情怀,这是我的老师谷超豪教给我的道理,而他的老师苏步青更是如此言传身教的。”陈恕行介绍,谷超豪原本跟着苏老先生学习几何,后来为了国家发展的需要,转而研究偏微分方程。1962年,陈恕行成为谷超豪的研究生,在他们看来,除了家国情怀,数学研究更要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中国数学会秘书长陈大岳说:“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作为国内顶尖高校,也承担着自主培养高层次数学人才的使命。” 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教授、海外杰青吴杰介绍说:“决定全职回国前,我就想得做点事,必须是新领域的事情。我回国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还相对空白,回来就是希望能够把这个空白地方给搭建出来。” 另外,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数学教指委主任陈杰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陈杲也在沙龙环节畅谈了在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自身数学教育方面的经验等。 有了这些数学大咖们的引领,在温州,越来越多的数学“种子”正悄然萌芽,数学研究的未来,正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