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领导文论
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焕东:温州:融汇互通、协同育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时间:2023-12-18 17:43:39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字号:[ ]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思政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聚焦“机制护航、课程牵引、师资激活”等三个重点,致力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努力把国家顶层设计创新转化为市域、区域、学校层面的系统化实践探索,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衔接有序、内涵发展”的愿景目标,让广大青少年立志听党话、跟党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一、在推进机制中突出“系统性”“全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行稳致远的基础在于构建系统部署、全域共享、多维联动、权责清晰的统筹推进机制,努力把“单线发力”转化为“全线发力”。

(一)优化政策顶层架构,明确大中小学“一起抓什么、各自抓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在温州三垟湿地亲自种下一棵榕树,寄语温州“续写创新史”。榕树向下扎根、向阳生长、主干粗壮、开枝散叶、荫泽一方的特质给了我们启发:思政教育也应该像大榕树一样,一体成型、茁壮成长。为此,温州坚持系统思维,理顺教育行政部门、大中小学权责,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组建研究专班,创新构建“大榕树·温思政‘1+6’”政策体系,“1”即《温州市“大榕树·温思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整体明确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党的领导、育人目标、课程衔接、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社会实践等要素,倡导一体化理念,明确一贯性要求,推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校融合推进、社会协同配合的思政工作格局,着力解决“一起抓什么”的问题;“6”即分类配套研制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四个学段落实方案以及教研协同、师资建设等两个方案,着力解决“各自抓什么”的问题。通过“1+6”政策体系,努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实现架构整体贯通与过程分类施策相统一。

(二)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强化常态运行

政策能不能落地,成效能不能显现,关键靠常态、靠平时、靠有效的运行机制。大中小学是抓好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主阵地,必须交融交织、经常联动。为打破校际工作壁垒,营造思政教育常态化研讨、日常化推进的氛围,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市域内大中小学、教研、师训等单位,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具体分为两个层级,一是组建由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小学思政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立足高位开展系列研究,总体明确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任务;二是建立教研员牵头、名师领衔、骨干研究、全员参与的思政教育研究共同体机制,每学期组织开展“五个一”思政主题活动,即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共上一节主题思政课、举行一次学习交流、策划一场现场研讨会、组织一次案例评审等,推进思政教育有机衔接、分层实施、螺旋上升。

(三)用好社会资源,让思政教育更加“枝繁叶茂”

思政教育既要落实在课堂中、讲台上,也要践行在实践中、体验中,社会资源的参与非常重要,这也是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温州社会思政实践资源丰富,比如有红十三军旧址、中共浙江省一大旧址、海霞女子民兵连等红色景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23次来温州考察调研,在很多地方留下了重要指示批示。同时,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体现和承载着“四千精神”。我们推进建立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用好地方红色资源、实践资源,挖掘具有温州标识和体现温州人精神的思政特色教育元素,遴选温州博物馆、温州市规划展示中心、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百余家思政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通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基地“精品课程”推广应用,努力推动社会思政实践资源“串点纸面”,让各学段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式活动中接受红色文化、家国情怀熏陶。

同时,创新建立社科理论专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行业先进模范、家长代表等定期进学校、讲思政机制,打造“社会大课堂”,推进家校社协同联动。

二、在课程教学中突出“有意义”“有意思”

课程教学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只有在课程教学上坚持守正创新,才能让思政教育既有高度,也有温度,打造出有意义、有意思的“思政金课”。

(一)遵循课标,构建大中小学“一品四阶”思政课程体系

近年来,国家相继完善了各学段思政课程标准,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标尺。温州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重点围绕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方面,对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体系进行一体化再设计,系统构建“一品四阶”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其中“一品”就是创新打造“价值观引领未来”品牌,研发《价值观教育48课》《价值观教育36例》等,引导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目标中凸显价值观念,探索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策略,提炼学科育人模式与经验,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各学段立德树人目标的正向确立、高位衔接;“四阶”就是坚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分层找准思政课教学的重点,明确小学思政课“重启蒙、爱国家”、初中思政课“强体验、学常识”、高中思政课“善辩证、明大德”、大学思政课“学理论、深探究”,旗帜鲜明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讲好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分步骤、递进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努力让每一节思政课都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思政课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直观感受,思政课上得好、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学生就愿意听、听得进、以后还想听;思政课上不好,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为此,温州积极搭建“思政金课”备课、研课、磨课、晒课“四位一体”平台,倡导教师尊重学生实际需求、适应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点和时代性话语体系,通过“小切口”“小案例”“身边事”抽丝剥茧、由表及里,把高深的“大道理”讲活讲透,特别是创新“互联网+思政”模式,让思政教育更具“新潮范儿”,打造音乐思政课、电影微党课、美术思政课、微型思政课等课型课例,汇聚上传至温州智慧教育云平台,通过“空中飞课”等载体共享推送至城乡学校,给予学生深刻启迪、有趣体验。目前已经评选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4个学段共100堂“思政金课”。

(三)推动思政课程延伸至学生日常学习的每个场域

为彰显思政课程潜移默化、如影随形的文化浸润感,温州印发“品质校园”文化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成立全市校园文化研究院,鼓励学校利用校本化、特色化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启发学生“日有所思、日有所悟”,引起真实的情感共鸣。

同时,思政教育必须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紧跟国家发展需求。今年,温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号召,出台了市域层面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把“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理想信念培育作为科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聘请百名科学家担任学校科学副校长,挖掘温籍科学家、数学家故事,宣传国内外科技前沿特别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突破,既强化科学知识的传播,也重视科学创新精神的弘扬传递,体现了思政教育的时代性、特色性、融合性。

三、在师资建设中突出“强基培优”“领雁带动”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学的创新离不开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近年来,我们深刻认识到全市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很多不足,如队伍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队伍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队伍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在思政课教师一体化配备、一体化教研、一体化师训、一体化带动上进行创新,努力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坚持“配得齐”更要“配得强”,把好思政课教师“入口关”

在高校印发实施《温州市属高校综合考核办法》,将思政课专职教师配备纳入考核指标,协同高校高标准、严要求抓好思政课专职教师选聘,鼓励学校党政领导干部、思政工作骨干和相关学科专业教师等担任专职思政课教师。目前全市高校均已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标准配齐思政课专职教师。在中小学阶段,根据区域实际,督促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配齐配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特别是创新实施教师入职查询机制,加强教师岗前筛查、培训和考核,同时建立能上能下机制,明确无法适应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必须通过专门培训再提升、再锻炼,实在无法胜任的应进行必要的岗位调整。

(二)强化“专职培优”“全员强基”两手抓

教师要给学生讲信仰,自己先要有坚定信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一方面,温州坚持建好思政课专职教师这支主力军,聚焦“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要求,全面实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种子教师”培养计划,建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以三年为周期实行思政课教师全员轮训,同步加强区域研训、校本研训、网络研训、综合研训,建立思政课研训员定点联系、示范授课、巡回评课等机制,围绕“新时代思政课学什么、怎么学”,先期抓好“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教什么、如何教”,推进教学相长、以学定教。同时督促指导各地各校制定符合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标准,探索实施凸显思政课特点的教师评价指标和办法,优化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结构,鼓励思政课教师学历提升,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另一方面,思政教育不能全靠思政课教师,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思政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主动学思政、懂思政、讲思政;只有教师人人师德高尚、情怀深厚、信念坚定,善于讲述好故事、传递好声音、传播正能量,学生自然就会见贤思齐、见贤思进。为此,温州着眼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强基,创新“我的教育故事”宣教、“温州教育大先生”寻访等载体,大力选树表彰乡村教师、班主任年度十大人物,每年组织全市14万教师共听“师德第一课”,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三)加强“大中小、老中青、传帮带”,发挥“领雁效应”

为解决区域、校际思政课教师能力水平不均衡问题,温州成立教师“教研共富”联盟,通过区域和学校教研互动机制促进思政教育教学疑难问题共商共解,特别是推进“银龄讲学”“骨干深研”“青年先锋”三位一体行动,让大中小学“老中青”教师同备一节课、共研一堂课,让传帮带式教研成为常态。同时,依托浙江省思政课教师“1151计划”、“之江思政名师”培育计划以及温州市“瓯越思政课教师红色赋能”“绿色送培”“名师工作室孵化行动”“名师送教”“思政素养课堂”等项目,挖掘寻访最受欢迎的思政课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目前已选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20名、最受欢迎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10名和最受欢迎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10名,以点带面持续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同时,高标准落实思政课领军教师的待遇保障,既提高奖励标准,也突出贡献绩效,进一步提升领军教师示范引领的主动性、积极性。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不能停滞缓步,更不能好高骛远。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温州将坚持以“大榕树·温思政”品牌为牵引,持续抓好融汇互通、协同育人,一步一个脚印,在探索中前行、在实践中成长,努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思政教育的市域样本。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