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至4日,浙江省第五届中小学STEAM教育大会暨首届项目化学习大会在绍兴举行。作为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此次大会是对我省STEAM教育的总结,同时聚焦项目化学习深度实践,结合浙江省项目化学习资源众筹与深化研究活动、省项目化学习展示月系列活动,开启浙江省首届项目化学习大会。温州团队在本次大会上大展风采。本次大会分一个主会场和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分会场进行总结、分享和交流。 在主会场上,温州团队获得多项表彰。项目化学习资源众筹与深化研究活动是浙江省STEAM教育与项目化学习推进进程中的一项重点工作,自今年年初开展,经过资源众筹、资源评价学习、学校深化实践三个阶段,产生了“综合优胜奖”20所、“资源建设奖”23所、“微型研究奖”10所和“优秀组织奖”20个。温州道尔顿小学获“综合优胜奖”,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和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获“资源建设奖”,温州市实验中学、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和温州市中通国际学校获“微型研究奖”,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和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获得“优秀组织奖”。同时授予温州市初中学科项目化学习区域整体改革团队卓越团队奖。 在大会“展示月活动现场传真”环节中,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寰宇对温州10月12日专场活动的情况做了全面复盘与深入剖析。他将温州“六个初中学科分会场+一个综合主会场”的活动结构形象概括为“非常6+1”,列举了其三大“非常之处”,进而分析了“非常”背后寻求学科项目化学习常态化的四大目标,继而对支撑初中学科项目化学习常态化的区域教研建构与创新提出了温州的思考,让与会者深切体会到了初中学科项目化学习推进中“温州经验”的独有价值。 在初中分会场,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初中科学教研员黄鹏飞做题为《借命题之力助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经验分享。他结合我市初中科学学科从STEAM教育到项目化学习的命题实践,阐述了两方面内容:一是从教、学、评等视角构建了系统多样的初中科学学科项目化的命题路径;二是就学业考试与期末考试、科学教师的实践能力竞赛与单元命题竞赛、学生的项目化挑战赛以及小课题DV评比等多方面提炼了项目化试题的命题方法,并结合义务教育科学新课标的相关命题要求进行了多样化的命题实践,以此助推我市初中科学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深入开展。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科创信息中心主任刘荃老师以“推进项目化学习常态化实施策略”为题,从课堂、研训和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常态化实施项目化学习的路径与样态。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以备课组作为项目化研究共同体,“三航”式分层开展多形式的持续研训,以微项目推进全年级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常态化课堂的实践。 温州市绣山中学副校长马海波参与了以“可能、制约与突破:撬动学科常态课堂的项目化学习”为主题的圆桌论坛。马海波认为常态课堂项目化的重要制约因素是教师的项目设计力,除了要对原有课本内容进行解构甚至重构,一些需要工程物化的项目,还要求教师掌握非学科专业技能。虽然项目设计带来较大负担,但实践证明,真正高质有效的项目化学习能将学生素养的提升转化为学业上可见的进步。 在小学分会场,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校长潘旸做题为《生长:项目化学习的空间诗学》的实践分享。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把项目化学习融入交互共生的日常样态,聚焦育人思维,从学校整体有机建构“五享+”课程群生态场,努力找到最具操作性的融合路径,努力构建支持PBL综合学习推进的全域新型学习空间,用无限“场景”重构开放融合的项目化学习生态,打造蓬勃生长的全学习中心。 在主会场“资源众筹活动案例分享”环节中,温州道尔顿小学课程管理中心主任缪旭春分享了学校项目迭代的实施经验。温州道尔顿小学以“教师需求”为核心,基于学校原有工程设计类项目的饱和度和对“可持续性发展”的既有关注,将浙江省资源平台中长周期跨学科项目进行短周期单学科“微项目化”,对项目要素进行关联和转化,提炼出项目迭代“微化”的五个步骤和三个策略。此次温州团队在大会上分享了包括区域整体、学科、学校的项目化学习实践,这些独具特色的“温州经验”受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张丰副主任以及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和赞扬。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对温州市《项目化学习与STEAM教育工作情况反馈报告》给与高度评价。认为,“温州市STEAM教育与项目化学习基础较好,市域工作推进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全市项目化学习整体工作居全省前列。特别是区域推进初中学科项目化学习实验所展现的积极而理性的改革精神和基层实践响应的创造性,部分学校课堂内外的学习、教师的成长状态与学校的管理都有令人欣喜的改变。”温州将依托北师大专业指导,聚焦“三改”(改课堂、改作业、改评价),持续推进“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区域整体改革,打造指向本土创新的项目学习温州样本。
文/周楠 审核/陈素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