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媒体关注
浙江教育报:题目再难也要做一做
时间:2023-03-17 15:11:15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字号:[ ]

《浙江教育报》的《王东说教育》栏目,是我最喜欢的栏目之一,每一篇文章都短小精悍直击心灵。《教育,它是个难题》收录了王东栏目中的文章,全书共分八辑,每辑的标题直截了当——校长不好当、教师也是人、搞怪的学生、纠结的家长、怎么管都是错、别折腾课堂了、高考你笑一笑、招生尴尬了谁,道出当下教育的症结所在,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深思。

很多时候,教育之困是教育者在未能跳出樊篱,又缺少批判精神的情况下所感受到的困境。在王东看来,教育没有那么多创新,孔孟时代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理念,至今仍熠熠生辉。即使有创新,也是不断地向常识和真谛回归,把教育打造得更合乎人性。

这些年来,教育改革各种前沿理论登场,各领风骚两三年。很多东西一线教师还没有理解透彻,就偃旗息鼓了。

吴非先生说过:“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然而面对两位跪着的教师,王东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评判。

湖南怀化校长杨文军,向操场上700余名学生扑通下跪,声泪俱下地作了一番“慷慨激昂”的“励志教育”演讲。王东在《弯膝盖,矮教育》中认为,杨校长的“激情”出演有些错位,是现代版的苦情戏,学生除了错愕与震惊,仍旧无法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

而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一名普通教师唐宇,课后为学生辅导,由于需要答疑的学生太多,课桌又太矮,高个子的他,只能蹲下来用膝盖支撑着身体。王东在《值得放大的那一跪》中,对这一近距离、手把手的教学场景高度赞许。

同样的向学生下跪,一个充满假意,一个出自真情。面对着性格迥异的学生,教育工作者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必须用真心换取学生的真情,也许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再来看看很多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推出的中考、高考誓师大会,轰轰烈烈,热血沸腾。王东断喝一声《迎考誓师,可以休矣》,无疑给“那些高调、出格、洗脑式的誓师活动”泼了一盆冷水。因为,它们从来就不是充满正能量的教育成果展示,而是急功近利、唯考分是举的集中体现。正是这种貌似为了学生的激励方式,使素质教育长期陷于泥泞之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如此,教育管理亦是如此。有时候,一些拍脑门制定出来的制度,最后成为鸡肋,甚至引起人们的反感。

当广东省出台学校学生食堂陪餐制度,要求校级领导每月应至少陪学生用餐一次,形式可结合本校实际确定。很多学校立即效仿,而且层层加码,要求中层以上干部都要陪餐,频率为一日三餐,还要求在学生就餐前半小时先行就餐。领导用餐没问题之后,学生才可食用。

这样的陪餐制度早已偏离政策的初衷,犹如给学校戴上了镣铐。《当陪餐被制度化后》一文指出其根源就是“责权不清,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又大包大揽。”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教育行政部门把握方向,让学校作为主体,根据政策去操作细节,把控食品质量,才能让学生吃得放心、舒心。

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在王东的笔下,总能抽丝剥茧,以理性的眼光直指要害,道出现象背后的本质。他自许为一名拋砖者、呐喊者、指引者,给教育工作者指点迷津。但他有时也很无奈:“对于那些已经被时间打成死结的教育问题,我根本束手无策,有时候就那么徒然地发出三两声哀叹,露出一张愁苦哀怨的脸。”

教育涉及面广,错综复杂。学者秦晖说过:“教育有问题,但不是‘教育问题’。”方展画所言:“教育既有内部规律,又有外部规律。既有感官上的表象,也有思维之中的教育理念;既有苦教苦学的需要,又有学习自主的诉求……”

教育改革是摸着石子过河,固然得做好失败的准备。但每一次探索,每一次挫折,都在积累经验。前人走出的坎坷小路,为后人的坦途做好铺垫,功成不定有他们,但功成必须有他们。

莫道教育多难题,柳暗花明尚可期。我始终坚信经验比问题多,办法比困难多,只要经过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不断地找到解决之道,面对教育这个难题,最终能给出一个较为完美的答案。(来源:浙江教育报第8版 2023年3月17日 作者:苍南县马站镇第一中学 吴笔建)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