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温州实践⑪
时间:2024-10-06 12:16:58 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字号:[ ]

温州作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地市,加速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试点,并取得阶段性实践成效,初步形成温州特色的实践模式。为营造良好应用氛围,现推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温州实践”十佳案例、十佳学校和十佳人物。本期推介十佳学校——温州市龙湾区沙城第三小学。


智慧之光,点亮未来教育——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多场景绽放

温州市龙湾区沙城第三小学

一、项目背景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提升校本教研品质,将为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沙城第三小学是一所接收外来务工子女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年轻、临聘教师多、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校于2021年开始实施“六学课堂”变革项目,旨在通过创新教研机制,贴合学生学情,促有效学习,提教学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师资结构单一、缺名师引领和教学资源支撑,导致研修难更新,深入研究受限。《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在此背景下,沙城第三小学大力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应用,积极探索国家平台应用沙城三小新模式。

二、主要目标

(一)教师研修

把国家平台优质课程作为教师研修、能力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激励教师学习借鉴平台提供的优质课程案例,以这些优质课程案例反思教学,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教师备课

借助智能化工具优化教学设计,促进教师间协同备课与交流,助力教师高效备课,提升教学质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课堂教学的精彩呈现奠定坚实基础。

(三)双师课堂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线上名师与线下教师的协作配合,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教学体验,打破时空限制,促进教育公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同时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遇,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主要做法和推进策略

(一)夯实国家平台应用基础,推进平台应用


学校构建校级组织框架,成立领导小组,完成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常规完成5个100%:行政班创建100%,教师注册100%,学生注册100%,教师培训100%,教研组创建100%,实现常态化管理,为国家平台推广奠定基础。

(二)构建“三阶”智慧研修样式,赋能校本教研

本着扎实、高效、实用的原则,沙城三小教研依托国家平台资源和工具,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研修活动,探索形成了“六学课堂教研三阶段”的研修模式(见图1),将教研覆盖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用实平台,提升全体教师研修水平。

1.png



1.精准定位,细化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先进行教学设计,对比智慧教育平台上不同版本教材课例和教案找差距,提高自身薄弱环节能力后重新备课,并在教研活动中陈述教学主题及介绍借鉴平台资源。教研组内教师集体讨论教研主题,分析平台“优秀教师”案例优秀做法,基于学情调查深度剖析,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每个教师根据讨论结果形成个性化教案,最后主备教师进入课堂开展尝试教学,融入平台微课,组内成员借助课堂观察表查找问题、细化设计。

2.png

2.反思研讨,优化学教方案

在第一阶段课堂观察后,教研组成员整理数据,主备教师进行个体反思,尝试发现问题。教师间同伴互助,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智慧教育平台资源进行讨论与反思,随后诊断问题,对比教师课堂问题设计与平台部级优课关键问题设计,去除无效问题、优化关键问题及素养作业。最后教师再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改进行动,改善教与学。

3.png

3.分享交流,深化教学相长

学校教研组在“晒课”教研平台面向全校教师开展“六学课堂”展示,围绕教研主题汇报课堂观察数据结果,分享交流教学方式及补救措施,实现全校教师共享方法、梳理补救之方。

4.png

课后,利用国家平台教研群功能,公开课后开展集中评课。上课教师、同组评课教师依次进行教学反思,形成教研组反思并上传平台学科大教研群,供同学科教师借鉴参考,对照平台课例设计与讲解,反思教学得与失,共同发展。

640.png



(三)巧用双师课堂应用,助力课后服务减负增效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以“双师课堂”为抓手,以课前轻松备课、课中互补教学、课后评价反思三步为策略的课后管理新模式。

6.png


1.课前轻松备课:轻松获取资源,精准诊断难点

智慧教育平台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有丰富教育资源。教师在课前备课中,可结合课堂管理需求,从平台筛选优质资源,根据学生情况分类整理,运用平台功能整合。如此能让教师迅速把握教学核心要点,针对学生实际需求精准教学,实现轻松备课,为教师提供多元化教学支持,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路径和个性化学习体验。

2.课中互补教学:双师创新教学,构建课堂新貌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线下教师结合线上名师课程,根据学情,采取不同的 “学习模式”,与线上名师实现互补,创新教学模式,课堂呈现出“1+1〉2”的课堂教学效果,解决了学生线下学习无名师,线上学习缺乏自主性的难题,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课堂质量。

7.png

3.课后评价反思:改革评价方式,优化教学策略

课后评价反思有助于改革评价方式与优化教学策略。利用智慧教育平台,采用多元评价手段把握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实时分析互动,监测学习数据,判断学生难点困惑,调整教学策略并进行个性化辅导。还可借助平台发布作业资源,推送给不同学生,教师随时随地批改,利用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状况,反馈学习情况,助学生改进不足。

(四)创新教师备课,解放教师双手

我校“教师备课”场景主要以“教研组试点开展-实践经验分享-备课成果展示-完善备课策略”这四步展开,从个人尝试到经验分享、展示,最后从展示中反思备课环节的落实,以此完善借助平台备课的推进策略,环环相扣,共同成长。

8.png


1.教研组试点开展。考虑到教研组内每位教师备课水平、年龄差异等,各教研组推选优秀教师率先示范,尝试使用教育平台进行备课,其他教师分享备课资源到教研群,形成“一人主备、同伴集体备课”的试点形式。


2.实践经验分享。主备教师在使用平台进行备课后,筛选梳理备课资源,并对教学设计进行自主构思后,将自己备课中的的操作心得与经验进行分享。  

3.备课成果展示。备课后,教师将自己的备课进行课堂展示,在课堂实践中发现教学环节或教学内容等备课中的优缺点。

4.完善备课策略。在课堂反思和评课活动中,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备课中出现的疏忽,如教学内容的不准确,教师可以再次观摩名师课例和教学设计进行思考,也可以选取平台上跨学科、其他主题资源进行课堂的拓展延伸,提高课堂深度,促进备课水平提升。

四、实践成效与收获


(一)平台助力校本教研从粗放走向规范

基于国家平台的六学课堂的教师研修,使学校规范了课堂样式,优化了教研方式,成功解决了学校无专家引领、教师结构单一、年轻教师、代课教师多的问题,特别是对职初教师通过运用双师课堂等手段,起到了托底保障作用。借助技术,更加“智慧”地使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关注教转向了关注学,从注重学习结果转向注重过程体验,学校、学生、教师的正向改变看得见。在2023年温州市“基于技术的教与学方式变革”案例评比中沙城三小获得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篇案例入选浙江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典型应用优秀案例,1篇案例入选国家2024年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二)平台助力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在基于国家平台下的变革之前,学生学习主要课堂学习为主,变革后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空间,从以往较为被动的浅层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深度学习,学生学习状态和体验品质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三)平台助力教师备课走向轻负高质

教师利用国家平台中的资源,可以从平台中的资源中得到更多的启发,找到更多相关资料,直接在平台上进行备课改课,同步进行授课,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线下教学的场景限制,将教学内容多样化的同时,向学生更生动展示了知识原理,让学生“读万卷书”时能利用平台“行万里路”。

五、未来的计划


(一)充分利用平台功能,引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针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将资源针对性整理,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将家长作为线下学困生“校外教师”,建立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以提升学习效果。

(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平台应用方案。积极倡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定期开展教师论坛,鼓励他们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鼓励他们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

(三)有效融合教学常规,深入推进平台应用与优化

将国家平台的推广与教师的常规考核相挂钩、融合。注重其融入备课与教研的呈现形式,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也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与平台,让国家平台真正融入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中。


供稿:温州市龙湾区沙城第三小学 雷祖听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