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普法专栏
《浙江省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定》解读
时间:2024-11-08 15:50:41 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字号:[ ]

《浙江省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定》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规定》由浙江省司法厅牵头起草,为全国首部规范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的创制性政府规章,分6章45条对行政合法性审查进行了全面规定,立足加强行政行为源头规范,以“小切口”牵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大变革”,展现了浙江在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领域的先行性和创新性。

一、行政合法性审查定义

主要是指在行政决定作出之前,对行政决定是否符合上位法规定进行审查的行为,属于前置性审查方式,起着预防、避免和减少法律风险的重要作用。

二、《规定》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浙江通过统一规范行政合法性审查领域、建立配套制度、健全审查工作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持续推动审查工作全覆盖,有力提升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夯实了基层依法治理的根基。但从基层法治实践来看,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范围不明确、标准不统一、程序不规范、机制不健全、运行不顺畅等问题依然困扰和制约着基层依法治理效能的提升。同时由于合法性审查要求散见于多部行政规范性文件,且缺乏专门的法律规定,在具体实施中较难有效落实,对行政决定的刚性约束不足。为此,浙江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立足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以立法推进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规定》的出台,用法治给权力套上“缰绳”,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和社会治理成本,促进诉源治理,推动浙江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

三、《规定》的创新和亮点

1.首创构建起“4+X”的工作体系

《规定》将行政合法性审查重点拓展至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执法决定、行政协议等四个领域,并将审查规则拓展适用相关其他行政涉法事务。

《规定》施行后,浙江将成为全国行政合法性审查适用范围和规范对象最广的省份。

2.首创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

《规定》通过整合碎片化的审查工作职能,将行政合法性审查从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扩展到乡镇、街道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并明确乡镇、街道为行政村提供行政合法性审查服务的,也可以参照执行。

《规定》施行后,浙江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格局。

3.首创构建起“全闭环、规范化”的审查工作机制

推进合法性审查事项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通过明确审查事项目录编制、审查材料提交流转、审查方式确定、审查意见制发和处置等工作职责,切实规范合法性审查事项从确立到提交审查到最终作出决定的全过程。明确“三不”原则,凡未经合法性审查的事项不得提交审议、不得作出决定、不得对外公布。规范重点审查的内容,从主体、职权、依据、程序等角度对四类审查事项的合法性审查内容进行明确,对不同审查事项的审查材料分别作出规定。细化审查意见的种类及适用,根据不同情形,将审查意见分为合法、需要修改完善、需要补充相关程序和不合法四类;突出改革优先和创新优先,明确在作出审查意见时应充分考虑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推动合法性审查机构在审查中既要敢于说不,还要善于说行。

4.首创构建起“多维度、全方位”的保障工作体系

《规定》以专章明确数字赋能要求,聚焦构建上下贯通、部门协同的行政合法性审查智能化应用体系,推动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数据库,协同推进各类应用场景建设。要求加强合法性审查数据分析研判和数据安全管理,充分发挥合法性审查数据在决策、管理、监督、争议预防、基层治理等方面的作用。

《规定》还从审查力量、培训指导、工作指引、专家参与、购买服务、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方面规定相应的保障措施。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