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 项目内容 | 工作要点 |
专项工作 | 1.区域“双减” | 1.1.培育指导学校“双减”典型案例入选省市级优秀案例,开展经验交流推广活动。 1.2.开展区域调研指导“双减”工作,指导学校优化课后服务活动方案,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
2.推进“科学教育” | 2.1.有“科学教育”项目分管领导,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科学教育”实施方案,制定“科学教育”项目年度工作要点。 2.2.积极推动县(市、区)域“科学教育”实验校研究和示范校培育有关工作。 2.3组织和指导学校参与市级“科学教育”专项工作,做好“家庭实验百校万家”“瓯越科学精品百课”“城乡科学百校联盟”等研究工作。 |
3.浙江省作业改革实验区 | 3.1.区域至少开展1次作业改革现场会,指导学校、教师参加省市级作业改革专题评审,成效显著。 3.2.调研、指导区域学校开展作业改革研究,提炼中小学作业改革典型经验并有效推广。 |
4.推动“教研共富” | 4.1.区域教研共同体作为专项工作列入教研部门每学期工作计划,每学期“城乡共研”活动次数达要求,活动主题聚焦“教学质量提升”,及时与市教研院做好沟通。 4.2.“优秀教研共同体”“教研共富先进人物”“城乡共研”优质课获评(获奖)达全市平均数。 |
5.推进“未来教育” | 5.1.有“未来教育”(含乡村未来教育)项目分管领导,制定“未来教育”项目年度工作要点。 5.2.积极推动县(市、区)域“未来教育”窗口校和“未来乡村学校”市、县培育对象指导工作。 5.3组织和指导学校参与市级“未来教育”专项研究工作。 |
6.全国项目化学习(含STEAM教育)试点区 | 6.1.有县级项目化学习分管领导、研究员或联系人,工作推进与市三年行动计划同步,每县有2门及以上示范学科和30%县级及以上试点学校。 6.2.指导和督促所在区域的市级及以上试点学校有序开展研究活动,确保每一所试点学校通过市级无感动态评价;积极参加省市各类评审和研究活动,试点学校参加北师大相关综合培训要达80%以上。 6.3.有年度工作计划、年度总结,开展县级项目化学习(含STEAM教育)专题研讨活动(每学期至少一次),提炼区域经验,成果共享。 |
7.“爱阅读”行动 | 7.1.持续推进区域“爱阅读”活动品牌和项目创新,联动“爱阅读”空间建设,开展2024年世界读书日系列阅读活动。 7.2.积极组织指导师生参与市级各类“爱阅读”评审活动,成绩突出。 |
8.教研数字化改革及精准教学、 | 探索实施数字化改革,对接教研数字化系统建设及教研应用,积极推进精准教学工作,有专人负责,每年有一项以上教研数字改革应用亮点或典型案例,每年召开1~2次区域精准教学研讨活动。 |
9.K12技术与工程教育实验 | 9.1.有“技术与工程教育”项目分管领导,制定“技术与工程教育”项目年度工作计划。 9.2.积极推动县(市、区)域“技术与工程教育”种子校及种子教师培育。 9.3.组织和指导学校参与市级“技术与工程教育”专项研究和推广工作。 9.4.有序推进“小工程师”评选活动。 |
| 10.“数学家之乡”人才培养行动 | 10.1.依据县域实际情况,制定适切的县域“数学家之乡”人才培养年度工作计划。 10.2.积极组织或承办县级以上的“县数学人才”培养研讨、指向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研讨会、中小学生数学素养比赛等。 10.3.在市“小数学家”系列评比中获得佳绩或有进步。 10.4.在市“数学家摇篮工程领军学校”复评活动过关或在新一批市“数学家摇篮工程领军学校”培育、创建中获得突破。 |
普高 | 11.普高高品质发展 | 11.1.做好特色基地的县级培育及预评估工作。 11.2.特色基地培育对象累计数量达到各县市普高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二;通过认定的特色基地累计数量分别为:瑞安、乐清14个,永嘉、平阳、苍南8个,龙港、文成、泰顺为32个。 |
12.教学质量提升 | 12.1.组织普高学校做好全市统一测试的数据上报、试卷发放、考试组织、考试安全、阅卷组织、成绩反馈等工作,无重大事故。 12.2.基于大数据开展精准视导,指导普高学校推动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 |
13.普高第三轮课堂变革推进 | 13.1.组织县级教师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案例、解题能力比赛、命题竞赛和学生小论文小课题等评审工作,确保优质设计与优秀试题推荐到市级评审、获奖。 13.2.开展普高“区域教研共同体”活动,共同体活动不少于10次,推动素养课堂变革并取得明显成效。 |
中职 | 14.信息传递 | 及时、全程参加相关会议,并做好签到;及时、准确上报相关统计信息,将相关信息传达到位。 |
15.任务完成 | 15.1.对接市教研院开展各类评审活动,动员学校足额报名并做好作品的县(市、区)级初选和推荐工作。 15.2.做好全市统一考试试卷领取、分发和答卷回收等工作,确保试卷收发及时准确安全;全程监督域内考试过程,确保考风良好信息安全。 |
16.教学变革 | 积极推进“三教”改革,组织好区域内教师参加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指导区域内中职学校规范制定全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
初中 | 17.市县联动 | 17.1.积极配合好市教研院初中教研室的各类专项调研,并及时提交相应材料。 17.2.依据市各学科教研工作重点,组织相应的县级学科教研活动。 |
18.教学变革 | 组织本县(市、区)师生参加市教研院组织的各学科比赛一等奖以上获奖率达全市平均数或较上一年度有增长。 |
19.队伍建设 | 19.1.各学科均有指向课堂变革的县级以上在研课题。 19.2.县(市、区)教研员参加中考、模拟考样卷、期末检测样卷、复习导引模拟卷等市级命题、审卷工作或跟岗学习。 |
小学 | 20.落实“双新” | 20.1.开展学校课程视导覆盖率达50%以上,指导区域内学校申报并入选市级“落实‘双新’教研基地”。 20.2.积极推进素养课堂建设,县域有案例入选2024年温州市小学各学科教学改革样板,承办“课改领航现场会”等市级及以上教研活动。 |
21.评价改革 | 21.1.积极探索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一校一案”实施路径,开展县域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研讨活动,联动市级案例征集评审。 21.2.培育学校综合评价改革典型经验,在省市级评价改革研讨活动中交流展示。 |
综合学科 | 22.落实课程 | 22.1.有效推进“双新”落实,有推进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落地的区域方案,有指导综合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开好的具体活动。 22.2.区域开展综合各学科课程开设调研指导每学期至少1次,每个学科视导每学期不少于3次。 |
23.教研活动 | 23.1.结合市级各类教学评审内容和要求,积极组织好县级相应评审活动,教师获奖级别、名次与数量较上一年有所提升。 23.2.积极主动承办和参与综合各学科市级以上教研活动。 |
教育科研 | 24.科研项目 | 24.1.有县教科研部门主持或主要参与的年度市级以上区域综合立项课题。 24.2.在课题管理、成果培育和推广应用上有新思路、新举措。区域总体在市级及以上的教科规划、教研课题获奖数达全市平均数或较上一年度有增长。 24.3.根据《关于印发温州市基础教育(中职)教科研成果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温财教[2023]11号)和《关于印发温州市基础教育(中职)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的通知》(温教基金[2023]8号)文件精神,出台本县(市、区)教科研成果奖励实施办法。 |
德育研究 | 25.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 25.1.持续推进本县市区域内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基地学校等“一校一案”项目实施,每学期至少提供1-2所学校的德育活动指导记录和创新经验提炼或案例。中小学价值观教育试验区有学期计划、总结和相关创建活动。 25.2.持续推进“价值观教育进课堂”项目,在价值观教育进班会课堂、学科课堂、活动课堂三个领域都能提供高质量典型案例,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本区域或市-县-校联动的专题展示与研讨活动。 25.3.各县(市、区)配齐专职心理健康研训员,区域推进“温心健康”护航行动,每学期提供工作计划、总结。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县级心育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提供活动通讯。组建县级中小学心理援助专家团队,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个案督导研讨活动,提供高质量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