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我市初中科学项目化学习的开展,有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日前,温州市第三届项目化学习成果博览会初中科学专场活动在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举行。温州市各县(市、区)初中科学教研员、市初中科学新课标青年研究小组成员、市初中科学项目化学习种子老师、各县(市、区)初中科学教师代表等两百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学科项目化学习教学展示 首先,由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金卓豪带来《探索暗房自然光采集方案》展示课。这个项目基于学校的卫生间采光很差的真实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设计并制作一套采光系统,将外界的阳光引入卫生间。金老师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集光器和照具、导光器的设计,解释光缆导光功能,将复杂系统拆解成不同的功能模块。本节课问题情景很真实、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工程实践到实处,体现了素养立意的设计理念。 
第二节课由温州市第二十三中严瑶瑶带来《“不戴不走”头盔监督模拟装置的设计与制作》展示课。严老师通过电瓶车头盔佩戴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并制作真实电路物化产品,展示介绍本组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迭代到3.0版本—即满足各种质量头盔。整节课工程师思维满满,学生互动热烈。 
课堂展示后,金卓豪和严瑶瑶分别进行说课,分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理念以及在磨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给与会老师提供了项目化教科研的宝贵经验。 学科项目化学习经验分享 
鹿城区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陈慧诚作《透过项目看学习》经验分享。她从自己使用“讯飞星火”的切身感受及“2061计划”等提出为顺应变化的世界,需要重构科学教育。他认为项目学习有三重境界,分别为注重实践学习,做中学;聚焦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指导策略的改变,从过去习惯的“给予”转变为构建学习支架。最后,陈慧诚结合前面两节课的设计和实践说明项目学习的实施过程,让我们对项目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的黄静作《初中科学项目化作业设计与实施》经验分享,从自制头-颈测力简化模型项目学习为例,介绍了项目从1.0版本升级到3.0版本经历的磨课历程和设计思考。从课前:搭建模型、课中:应用模型、课后:进阶模型等三方面的内容设计延伸到如何进行项目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她结合了大量的教学实践案例对项目化作业的设计流程、项目化作业主题的确定、项目化作业目标的设计、项目化作业的实施模式和项目化作业的实施策略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的伍阔伦带来题为《“发现课”视域下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究》的经验分享,围绕学校的校本“发现课”研究展开说明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究过程,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过程和实践成效三个方面。他提出了“四级推进常态化实践”:从学校层面、教研组层面、备课组层面、工作坊层面。他还通过课例《自制水平仪》从发现课设计思路、科学教学实践路径、融合实施策略、“项目化”常态化实施课例、发现课印记等方面说明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成效。 
乐清市乐成第一中学的徐飞宇带来题为《基于思维发展的项目化学习校本化探索》的经验分享,从新课程改革的倡导、区域教育行动的驱动、项目化学习的优势出发,向我们展示了乐成一中项目化学习课堂设计的开展情况。通过密度计设计与制作项目化学习案例,统整了初中密度、压强、浮力、电磁与杠杆中的核心知识,为科学学习搭建学习支架。再将项目化学习实践拓展到学生的作业环节,促进学生的深度的学习。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的尤爱惠作《项目驱动的“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经验分享,指出具有生命力的项目特点应该是能围绕核心知识,突出“做”中学和指向高阶能力。她以制作“能低头和抬头”的头颈简化模型课向我们展示项目化的深度学习在具体教学实践的应用途径,向我们阐述了深度学习需要深度的心理专注和思维参与。项目化应注重活动与体验、联想与结构、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以及价值与评价。应注重项目驱动线和深度学习线,真正做到项目学习促进科学深度学习的发生。 活动最后,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初中科学教研员黄鹏飞作题为《初中科学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几个关键点》的专题讲座。黄鹏飞以新课标中的案例《制作液体密度计》为例,分享了科学项目化学习的几个关键点,一是学习目标应体现素养立意,指向学习目标;二是驱动性问题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力求真实有趣;三是问题的解决过程应符合逻辑,尊重问题解决的逻辑。最后希望教师在做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应学会包容,习惯等待! 本次活动不仅为我市初中科学项目化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教师提高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相信我市初中科学老师将继续积极开展聚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将探究实践成为提升科学思维的杠杆,助力于科学教学方式的进一步优化,促进学科素养的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