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温州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省市“新春第一会”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等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打响“好学温州”品牌,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巩固提升。
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优质资源供给稳步扩大。召开全市“优教强城”工作推进会,攻坚“两县创建”,龙湾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瓯海区、洞头区、文成县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促进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立法,稳步推进实施121个新改扩建中小学项目,重点加快市本级高中学位扩容建设。联合部门迭代升级发布《温州市“小飞鸥”入学便利化扩优提质行动方案》,针对2024年春季企业用工返温到温高峰,迅速启动转学工作,全市随迁子女春季转学3820人,占全省22.9%,持有居住证的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就读公办比例达90%以上,改革经验在中央教育领导小组秘书组专报刊发,在全省复制推广。平稳抓好中职学校线上招生改革,联动在温高职院校实施长学制人才培养扩容提升行动,获批中高职一体化等招生计划1.53万人,占比46%,完成社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8.58万人次。推动温州医科大学入选省“双一流196工程”高校、建设省高水平大学,推进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升本”事项纳入省高等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调规,在温高校共20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行列,温州肯恩大学办学成效获习近平总书记复信肯定。
(二)城乡均优发展稳步推进。印发《温州市薄弱幼儿园改造提升行动方案》,推进公办园扩容,预计秋季新投用公办园39所、新增公办学位5265个,“未来乡村园”实践研究成果《探索园村一体的乡村学前教育》在光明日报刊发推广。指导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区(鹿城、乐清)完成制定试点具体实施方案,完善集团化运行机制,加快未来乡村学校建设,通过“自由组合+区域调剂”,优化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结对帮扶方式,全市公办义务“教共体”覆盖率达100%,融合共建型“教共体”占比达100%。推进“县中崛起”行动,18所普高纳入省山区26县和海岛县县中结对帮扶工作,全市普高在培特色基地总数达到115个(县中80个),学校覆盖率达到67%。
(三)立德树人内涵稳步提升。推进“大榕树˙温思政”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评选100节思政金课,经验在全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会上作典型交流。深化课程改革、课堂变革,联动上海嘉定、新疆拜城等地成功举办第四届优秀教科研成果博览会,与华师大等高校、研究机构签订合作意向协议,深化教学成果培育,承办浙江-新泽西STEAM教育研讨会,温州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高考质量实现11年连续增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持续提升。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体育活动课)”改革试点,大力普及推广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升级推进学校体育场所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完成春季学期百万学生视力普查,经验在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集体备课会上推介。举行全市中小学“温心健康”工程暨心理服务“导师团制”主题活动,创新建立“心理副校长”工作机制,成立“温心健康守护联盟”,全域推广“导师团制”“基层包联制”。举办“品质校园”校长文化沙龙、“大咖进校园”、文化设计对对碰、建设案例征集等活动,遴选培育校106所、样板校10所,推动全市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创建氛围,温州入选省级家校社协同育人实验区,“爱阅读”工程入选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成功举办全国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会,温州劳动教育典型经验入选《中国劳动教育发展报告(2023)》。
(四)教师队伍建设稳步加强。开展全市中小学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和处置工作近17万人次,寻访选树第二届班主任、乡村教师年度人物,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国家级试点,启动“未来乡村教师筑梦”等培育项目,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深入推进瓯越教育人才培养第二轮行动,升级打好“配置管理、培养培训、激励机制、多维保障”等教师队伍建设“组合拳”,完善“教育家型”校长、领军教师、乡村教师、班主任、研训员等人才队伍素养全面提升机制,温州惠师强师做法在教育部专题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获教育部“战线联播”刊发推广。
(五)综合改革效能稳步提高。召开教育工委述职会议,推动在温高校和县(市、区)教育工委加强党的建设,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市属高校制定完成基础设施提质“一校一策”方案,召开两次在温高校分管副书记“双月例会”,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教育评价改革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一县一品”试点项目。推进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优化智慧教育监测评价体系,温州作为全国唯一地市代表在2024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作专题经验介绍。启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攻坚五大行动,全面部署“双减”三周年重要目标任务,全市域实施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经验3次获教育部推广,《“双减”背景下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入围全省2023年度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全省教育系统唯一)。坚守平安阵地,联动部门属地排查整治校园安全隐患1.1万处,开展“安全第一课”以及应急演练4240场次,圆满实现“平安中考”“平安高考”目标;创新出台《关于提升温州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中小学校“示范食堂”建设项目进度达到75%,经验在全省中小学食堂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交流。
二、2024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2024年下半年,温州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部署,以“优教强城”工程为主抓手,以“未来教育”为引领,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五优”工程,进一步打响“好学温州”品牌,助力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优教供给”工程。加码攻坚“两县创建”,督促指导永嘉、苍南、泰顺等县(市、区)申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鹿城、瑞安、平阳等县(市、区)申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温州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力争成为全省首个实现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立法的地级市,年内完成温州市(都市区主中心)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批复,加快推进全市中小学新改扩建项目,力争超额完成“七优享·学有优教”重大项目、省市民生实事等各项重点任务。推进中职学校条件达标“双百工程”行动,实施县域中职特色强校计划,建立一体设计、贯通衔接、灵活多样的长学制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高校学科攀峰,启动2024年在温高校市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村(社区)老年学堂建设,健全社区教育师资保障体系,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推动营造学习型社会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优校兴乡”工程。深化“小飞鸥”入学便利化改革等行动,一体加强城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段教育等优质学位保障。持续探索数智赋能乡村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推进未来乡村学校和未来乡村园建设,做好“教共体”共享校常态化帮扶工作,推进“空中飞课”等教育共富行动,升级抓好“未来乡村教师筑梦”项目,增强“种子”示范效应,认真承办教育部语用司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建设现场会。积极探索智慧师训,迭代升级“温州名师网”,优化领军教师管理考核评价激励机制,集结200名领军教师开展新一轮“名师送教”,助力山区海岛教育发展。
三是推进“优学提质”工程。优化“品质校园”“科学教育”“STEAM教育”“数学家之乡”“温心健康”“明眸皓齿”“少年瓯越行”“美育浸润”等推进路径,深化“双减”改革、教育评价改革,开展课程实施、五项管理等专项督查,规范提升学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课后服务质量,推进科学教育、STEAM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提质升级,巩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全省的第一方阵地位。坚持健康第一,抓好体育美育工作,重点完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校内+校外”闭环管理机制,优化心理服务“班团导师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四是推进“优才引育”工程。完善师德师风教育常态长效机制,举办“我的教育故事”师德报告会,在第40个教师节前后选树一批优秀校长教师典型,引领全市教师厚植教育情怀、练就过硬本领、潜心教书育人。全面推进瓯海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进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务自主评聘改革,全域推进瓯海区中级及以下职称自主评聘试点改革。加强领军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打造“教育家型”校长、班主任、研训员、乡村教师、年轻干部等队伍,选拔200名市县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进行为期4年的培养,精心承办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活动。拓宽引才渠道,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分类别分批次赴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复信精神,加强教育国际化合作交流,做好赴境外研修和交流团组工作。
五是推进“优质升级”工程。强化红色领航,进一步完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教育工委统筹协调机制,重点推动“四纠四射·清风优教”专项治理行动落地见效,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实现人员规定配置全覆盖、学校章程修订全覆盖,议事规则和事项清单全覆盖。强化智慧赋能,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炼并宣传推广温州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模式,积势蓄力形成“智慧教育看温州”的“出圈”效应。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攻坚五大行动,加强分类管理、预收费资金监管,推进实现全市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纳管三个“百分百”目标,推动每个县(市、区)打造至少1个网格化管理示范乡镇(街道),力争网格化管理工作持续走前列、作示范。围绕“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要求,巩固规范民办专项治理成果,持续优化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平稳推进“公参民”学校学区划分与教师招聘后续工作,强化民办教育规范管理,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深化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等“五大行动”,联动推进校园周边安全、防溺水等综合治理,加快校园“安防”工程、专门学校、校园食堂等建设升级,不断巩固学校安全基础。创新教育生态系统化全链条治理模式,共同解决好教育急难愁盼问题,打造与城市发展、社会治理一体融合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温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