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温州市第三届中小学项目化学习成果博览会初中作业专场在温州市第二中学滨江校区举行。鹿城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林如辉,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寰宇、首席研究员陈素平,鹿城区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陈慧诚出席本次会议。温州市首批初中作业管理研究实验学校“作业管理”项目负责人、各县(市、区)项目化学习专项工作负责人、各县(市、区)及市直初中各学科教师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活动。本次活动以“区域推进初中学科项目化作业”为主题,设置学科教学、作业研讨和专家报告等环节。 学科教学展示 学科教学展示环节以项目简介与公开课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5个分会场。 语文分会场 唐煊茹作《〈平凡的世界〉项目简介》,胡闻洛执教《循此苦旅,以抵繁星——〈平凡的世界〉项目化作业设计评鉴会》一课。语文课堂以《平凡的世界》为引,要求学生打造包括IP发掘会、创作交流会、营销推广会、实践复盘会四个环节的文学IP典藏卡盲盒,将项目作业贯穿学习全过程。学生的阅读从浅表、零散走向了高阶思维,真正实现深度阅读,赋予《平凡的世界》现代意义。 
数学分会场 陈楹作《把数学做出来,用起来——单摆制作项目化作业简介》,朱晶晶执教《多元融合 迭代升级:构建校本文化夏令营》一课。为揭秘单摆,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和信息技术画出函数图象,开展研究,并快速应用制作单摆。整个课堂在尝试、猜想、验证中不断循环推进。 
英语分会场 李虹瑶作《〈面向新西兰温二中夏令营宣传册制作〉项目简介》,季悠然执教《多元融合 迭代升级:构建校本文化夏令营》一课。以“面向新西兰温州市第二中学夏令营宣传册制作”为大任务,英语学科的项目化作业巧妙地化作了一段精彩的旅途,全方位记录并激励学生的成长轨迹。该项目巧妙融入AI软件创设真实语言情景,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分会场 麻馨怡作《项目的迭代设计与制作——<自行车发电>项目简介》,谢灵婧执教《节能再利用——自行车发电》一课。科学课堂充分展现求真、质疑、合作、开放的科学精神,旨在让学生体验像工程师一样设计,深刻体验工程设计过程中“问题—改进—新问题—再改进”的循环往复。老师将新课标要求的工程物化理念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原理。 
社会分会场 潘沉舒作《蓝电行动,“项”你发出邀请——〈蓝电同行,安全同心〉项目化学习简介》,徐棉执教《蓝电同行,安全同心》一课。以温州市集中整治电动自行车的“蓝电行动”为背景,社会课堂在老师专业的引领下,学生们在提升合作探究、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同时,还创造了有现实价值的项目成果,共同为社会治理贡献青春力量。 
作业研讨 作业研讨环节由陈慧诚主持,分为学科、学校和区域三个视角展开。 学科实践视角 温州市第二中学社会教研组代表潘纯纯以《项目化作业选题思考与实践》为题,指出学生需要有趣又有用的项目化作业,从而实现真实情境激发探究兴趣、解決问题发展学科能力、展示成果获得成就体验的过程。温州市第二中学英语教研组代表杨聪聪作《“三阶·四维·一核”:项目化作业评价》发言,分享了项目化作业评价的探索过程。学校英语教研组以“核心素养”为核心,围绕核心知识、学习实践、过程成果和项目成果四个维度,经历定目标、评学习和建档案三个阶段,关联教材,关联生活,关联学生的生命成长。 

学校管理视角 温州市第二中学副校长蔡丽素作题为《“研·学·评一体”:项目化作业评价》经验分享。她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具体实例讲述学校开展并落实项目化作业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各种做法,并对北师大团队的支持、市及区教研院的关注和扶持表示感谢。 
区域推进视角 鹿城区教育研究院项目化学习联系人周楠以《区域推进项目化作业的循证实践》为题,从区域已有实践、循证分析和注意要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她围绕一系列数据,提出区域深入实施项目化作业需要学校建立系统管理、学科进行统筹规划、教师提高项目化作业设计水平与实施质量。 
专家报告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副主任王月芬博士作题为《项目化作业内涵、特征与设计思考》的观点报告。她从项目化学习与跨学科学习讲起,充分比较了两者的异同,为项目化作业的内涵界定作铺垫。在此基础上,王博士进一步阐述了项目化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路径、基本类型及其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活动总结 
张寰宇对活动进行总结。他肯定了鹿城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样态,并表示,本次项目化作业专场有三点价值:一是用一次项目化评价推动了多维项目化改革;二是用一次项目化作业推动了一系列开放而有深度的自主化学习;三是用一次项目化活动推动项目化学习到达新高度。他对项目化学习的未来发展提出三个“必要”:有必要进一步利用好项目化学习的开放性;有必要进一步借助项目化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有必要进一步理解项目化学习等学习变革对于未来教育教学的意义。 此次专场活动是温州市持续推进项目化学习作业改革道路上的又一见证。未来,温州市将继续贯彻落实项目化学习区域实施方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评价,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助力打造区域教育新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