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温州实践⑦
时间:2024-08-26 16:00:12 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字号:[ ]

温州作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地市,加速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试点,并取得阶段性实践成效,初步形成温州特色的实践模式。为营造良好应用氛围,现推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温州实践”十佳案例、十佳学校和十佳人物。本期推介十佳案例⑦: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备课路径优化实践探索。


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备课路径优化实践探索


苍南县钱库镇第三小学  陈泰枢


一、案例背景 

一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时常面临诸多挑战,如备课资源不足,难以在有限时间内获取并借鉴高质量的教学资料;年轻教师通常存在教学经验尚浅,难以精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难以有效运用资源以突破教学瓶颈等问题。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丰富的优质资源赋能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解决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提供重大帮助。为此,我校各教研组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国家平台的丰富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备课效率,助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及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新需求。

二、案例实施 

(一)案例描述

学校各教研组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开展“双师备课”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此过程中,确定了两种备课的优化路径形式:一是“备课教师+线上教师”的组合,二是“教研组(备课组)+线上教师”的组合,明确了“三备二磨一实践一反思”的“双师备课”模式(见表1),并设计了相应的实践流程(见图1)。

“三备”即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经历初备、复备和终备三个阶段;“二磨”则是初磨和复磨两个磨课环节;“一实践”意味着将教案应用于实际教学,观察效果并进行调整;“一反思”则是共同反思整个备课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备课提供借鉴。

表1 “三备二磨一实践一反思”


图1  “双师备课”实践流程图


(二)备课优化操作过程

1.借鉴平台资源备课——"一备"阶段

备课之初,可借鉴平台中的资源,深入研读标准教参,全面把握教材精髓。研读课标、教掺和教材是备课工作的基石与核心。

(1)备“目标”:“标准”+“教参”+“学情”

新课标作为教学的指南针,必须严格遵循。备课时,首要任务是梳理课程标准中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条目,以确立教学的正确方向与合理尺度。同时,深入研读教参,明晰教材编者如何对课程标准进行细化与分解,针对本课内容提出的具体教学目标重要指示。最后,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基础”+“发展水平”+“动机、态度、习惯”等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2)备“重难点”:“吃透教材”+“多看习题”

精准确定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至关重要。这要求我们首先深入钻研教材,理清相关知识的结构脉络,明确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此外,通过多看多做习题,关注每道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以更全面地把握教学重难点。

2.学习平台“名师”课堂——一磨二备阶段

(1)精准查找资源,明确学习方向

国家平台上的课程教学板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备课资源,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备课授课、基础性作业以及基础教育精品课等,涵盖了不同版本、学科和年级的多样化内容,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资源查找与整合。面对众多资源,教师应有所选择,主次分明地加以利用。

(2)聚焦式观课议课

这是我校“双师备课”的创新与特色,具体为:聚焦教学语言设计、聚焦问题链设计、聚焦课堂呈现方式,这三点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①聚焦教学语言设计

教学语言设计在教育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关乎如何有效地传递知识和信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往往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体现在提问性语言、过渡性语言和总结性语言的使用上。通过深入聚焦这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语言设计的水平,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②聚焦问题链设计

教学是一种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一种可行的方式就是设计问题链,即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将教学内容转化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系列问题,在问题链的指引下,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能够展开有效对话,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实现思维的跃迁。

③聚焦课堂呈现方式

呈现方式是指教师通过声音、文字、图像以及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或教学信息展示给学生,使其能够接受到要表达的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国家平台中的视频课程始终贯彻“面前无学生、心中有学生”的教学理念,其课堂呈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语言(前面已介绍)、课件和互动。

课件对比化呈现。采用不同颜色区域,形象生动,引起关注;同屏呈现,利于观察、对比、分析、择优;动态化呈现:化静为动、诠释过程,培养几何直观;动态演示、无限逼近,感受知识形成;概括化呈现:梳理构建相关知识。

师生互动。视频课程借助模拟互动方式,微缩呈现了线下教学的思维碰撞,弥补了“无生”课堂的遗憾。通过对“学习小伙伴”和学生作答分析等方式,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每种呈现方式都没有绝对的优势和局限,在进行双师备课时也要根据学情选择最为恰当的呈现方式。

3.借助平台“六步对比”备课——二磨三备阶段

“六步对比”以人教版视频资源为主,北京版、苏教版为辅,通过比导入、比情境、比留白、比讲授、比习题、比小结优化教学设计(见图2)。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为例。

(1)比导入——选择连接点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苏教版和人教版都用复习导入,苏教版复习周长的概念,人教版不仅复习周长的概念,还复习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计算做了很好的铺垫,人教版相对较好。

(2)比情境——寻找切入点

三个版本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情境,引导学生提炼本节课的大问题。但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发现,此环节的实际问题的情境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让学生可看、可测量。因此在对比人教版和北京版情境后(见图3),设计了如下实际问题(见图4)。

图片3.jpg

图3 人教版和北京版情境

图片4.jpg

图4 结合实际创设的情景

(3)比留白——突破重难点

留白即问题,三个版本探究问题,需要多长的木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喜欢哪种方法呢?你能概括出周长的计算方法吗?这些共同的问题也是知识的生长点,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比讲授——聚焦生长点

三版本都关注算法多样性,但人教版将长方形的四条线段拼成一条线段、将二维图形转化为一维图形的方法更胜一筹,突出周长的本质就是线段的累加。备课时借鉴了这个思路,制作教具,现场演示。

(5)比习题——找准落脚点

习题处理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学握情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把握教学进度。通过对比,基础性习题差不多,北京版、人教版的拓展性习题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

(6)比小结——凝练升华点

课堂小结能去繁就简、举纲张目,帮助学生提炼重点,形成结构性认识。一堂好课的结尾,就像一幕戏的完美落幕,它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课虽终,趣犹存”。

三、思考启示

(一)深度备课,催化高效课堂

教师积极利用国家平台资源,通过六步对比的“双师备课”模式,精心完善教学设计,精准把握师生互动的关键点,预先设定难点、疑点及生成点,提高备课效率。这一创新举措真正实现了“互联网赋能全科教育”的科技飞跃,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化了知识理解,还显著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助推青年教师,积累教学经验

“双师备课”模式充分展现了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传承和积累,青年教师得以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中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这一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实践场景,促进了他们的思考和学习,有助于构建教师个人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国家平台的“双师备课”模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拓宽教育教学视野以及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为教育带来便利和创新的同时,也对教育者的数字化素养、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通过深入反思来更好地应对教育领域的挑战,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体验。



作者简介:陈泰枢,苍南县钱库镇第三小学教务处主任,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温州市优秀教师,苍南县名教师。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