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领导文论
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焕东:优才引育建设“好学温州”
时间:2024-09-14 10:35:36 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字号:[ ]

近年来,温州在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强教必先强师,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涵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以“优才引育”支撑建设“好学温州”。

一是以德立才铸师魂。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执行者,应坚持立足岗位 、以德为先,铭刻“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的教诲。温州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专注于培养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精兵强师队伍。坚持正面引领、负面整治两手抓,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以及违规行为整治,每年举办教育故事全员宣教,开展“温州教育大先生”、最美教师、乡村教师、班主任、突出贡献校长以及最受欢迎的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典型人物寻访选树活动,弘扬见贤思齐良好风尚。同时,建立健全最具体最细致的教师入职查询机制,对师德违规现象发现一起、处置一起,坚决做到师德监管“无死角”,对碰触师德红线的教师“零容忍”,牢牢守住师德师风的底线。

二是研训锻才提素养。始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理念,推动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多措并举鼓励和引导树立起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坚持学习、持续“充电”,成为堪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任的教育者。深化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培养改革,突破性创新教科研成果奖励机制,优化分层分类培养提升平台,比如针对职校专业教师发展,一方面建立社会服务绩效激励机制,开展突出技能型专业教师分类管理试点,大幅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贡献权重,支持专业教师在社会技能培训中合理取酬、在服务产业企业中锻造提升,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强化动态调整,争做专业带头人;另一方面出台高层次技能型兼职专业教师管理办法,支持学校根据专业建设需求引进技能大师、行业名家,保障专兼职教师同酬待遇,有力补充专业资源。同时,特别重视领军教师的培养塑造、作用发挥,精细化构建考核评价、定向特岗等全过程管理机制,既加大激励也拉开差距,以日常工作和带领团队等实际贡献度为基准导向,分层分类、精准评价,督促引导领军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领雁塑才强校长。始终坚持“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理念,将教育家精神贯穿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兼具教育管理才能和教书育人本领的教育家型校长。大力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开展聘任制试点,实施年轻干部“优源计划”,营造“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出台瓯越名校长培育计划、教育家型校长后备人员培养方案等政策,设立4000万元瓯越校长培育专项基金,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共建干部培训学院,创新打造了“瓯越强校”“初中强校”等校长研修品牌。

四是优教育才树新人。始终坚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目标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城市建设输送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创新人才。激励引导全市广大教师注重以生为本、培根铸魂、优教优学、文化润心,推动温州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创新打造了“大榕树·温思政”“数学家之乡”“明眸皓齿”“温心健康”“品质校园”“爱阅读”等育人品牌和一系列国家级金名片。高规格出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双20条”,拓宽创新型人才和高素养劳动者培养渠道,畅通学生成长通道,探索建立一体设计、贯通衔接、灵活多样的长学制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职和高职、本科接续联动开展人才培养,为地方企业培养紧缺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推动职业教育学生实现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目标。

五是尊师重才优生态。尊师重教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尊重教师就是尊重知识,礼遇教育人才就是提升教育质量。聚焦教师从教幸福感、职业成就感提升,引导形成社会共识,大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高规格出台礼遇优待、尊师强教等政策,升级构建市县乡教育基金全覆盖网络。温州惠师强师做法在教育部专题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同时,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引导各地各部门从社会治理层面来认识教育、遵循规律,特别是抓好中小学非教学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联合部门推动建立了涉校涉生极端事件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服务支持体系、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模式,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事务负担,让社会担起更多责任,让教师有更多精力投入教育。(此文刊登在浙江教育报)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