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武:优化学校布局,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局 | |||
|
|||
个人名片 谢忠武,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书记、主任。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一级建造师,浙江省人民政府督学、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校园规划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理事、浙江省校园规划建设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带领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系统、发布了国内第一个乡村美丽学校建设指南、编制了国内第一个教育建筑防疫技术指南、出台了全省首个学校建设标准及配套导则。他是助力温州制定全省首部教育设施规划条例的实践者。 我是全市十四万教师队伍中后勤基建工作者的代表,同时也是温州基础教育校园规划建设跨越式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从实验员、教师到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从三尺讲台到一线工地,为了更好适应工作岗位,四次转变职称系列,从工程专业成人中专学到本科,先后考取了国家二级、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 从率全省之先制定“教育设施(学校)规划”,到向全省首个实现“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立法”的地级市迈进 国内第一个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系统 十五年前,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刚刚成立,我们关注到市民的问政件内容大多关于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的问题,便开始思考规划布局与学校发展的关系。回想改革开放前,温州经济社会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到1981年的三十年间,国家对温州的投入十分有限,人均只有一分多耕地。同样落后的还有温州教育,作为教育人口占全省近五分之一的教育大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存在着“流生流师、危房欠资”的问题,教育基础相当薄弱,很多学校存在庙校合一的现象。为了摆脱教育设施布局不均的局面,温州市教育局早在“九五”期间就率全省之先制定实施《温州市城市教育设施(学校)规划》(1999年),规划新建项目202个、涉及用地8421亩。第一轮教育设施规划获批后,我们于2002年在市本级启动建设10所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名校,按照“新办学校上规模,创全国全省一流;城区老校上档次,出教育精品”的思路,打造了温州中学、温州二中、温州市实验小学等10所现代化名校,县(市、区)则以重点中学(县中)建设为龙头推动学校建设发展,形成以重点中学为主体的优质高中群体;2008年,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又重新修订了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7年,修编第三轮教育设施布局规划获批复实施,仅鹿城区就全速推进了55个总投资105亿元的教育项目建设,建设投入相当于过去十年总和的两倍,教育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建设速度都创下历史新高;2021年,启动第四轮全市域全体系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并建成了全国首创的教育规划建设决策辅助系统,集合十大功能模块、集成八类GIS数据、借助五大预警功能,构建了大数据背景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新模式,在片区规划、学校建设等民生问题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现了教育设施规划决策科学化、教育建设项目管理智慧化的目标。同时,我们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立法,聚焦设施专规编制、专规详规衔接、规划刚性执行和建设管理破题等,编制《温州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这项工作先后被列入温州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立法调研项目、2023年立法预备项目和2024年立法审议项目,今年6月已通过温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和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一审,争取年内颁布,力争温州成为全省首个实现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立法的地级市。 温州中学校园 从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到出台了全省第一个市域性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实施意见 全国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二十多年前,我刚工作的时候,坊间一直流传着“九中9亩、十中10亩、十一中11亩”的说法。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温州市教育局实施一系列改造提升工程,大力改善我市校舍面貌。2003年以来,先后开展多轮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2010年在“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中,我市创建省标准化学校757所,创建数量、达标学校数量都居全省领先;2011年,启动新一轮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从校舍建设、学生发展、师资配置、设施设备、校园安全等方面实现城乡中小学资源优质均衡,并以此为基础加快薄弱学校、危旧校舍改造;2012年,教育提升工程被温州市委市政府纳入“十大民生工程”,目标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00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所。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温州教育也由此进入了“大发展、大投入、大建设”的新高峰,仅2009至2023年间,全市中小学新增用地761.31万平方米,新增校舍903.48万平方米,年均新增中小学校舍面积60.23万平方米,我们先后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中职学校,全国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全国一流、全省最大的实践学校和全国一流的地方性教师培训中心,一大批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现代化学校拔地而起,学校成为瓯越大地最亮丽的风景线。2021年,我们编制了全省第一个市域性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实施意见,配套印发实施导则,大幅提高了各项主要指标,其中建设用房面积指标较原有省标大幅增加,甚至比即将发行的新省标部分指标还要高出不少,生均建筑面积指标与2005年、2006年颁布的省标相比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单方造价与前几年建成的学校相比提高了约1000元~1500元/平方米。同时,实施意见还体现了面向未来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充分凸显“五育并举”育人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学校规划设计与建设水平,还在全市中小学中评选出20所“最美校园”。在扎实推动新校优建、老校焕新的同时,我们持续关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出台了全国第一个乡村“小而美”学校建设导引,先后开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美”环境改造提升、偏远乡村教师食宿条件改善、乡村初中寄宿制改造等一系列行动,大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让学校变成乡村的“文化地标”,成为乡村最“悦美”的地方。 全国一流、全省最大的实践学校—温州市实践学校 从2019年开始,温州教育基建工作从单纯的事务型向事务型、科研型结合转变。我们高规格组建温州市学校规划建设专家库,与浙大教育学院协同选派“长江学者”为教育建设项目提供全过程设计咨询和方案指导,与温大建工学院联合成立博士创新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浙大竺可桢学院联合开展绿色建筑研究实践,多项课题在省、市各类课题研究评比中获奖,已在SCI、中文核心期刊和省、部级重点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获批专利1项,参编团体标准1部,并于2023年底成为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主编单位。我们将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的教育基建铁军精神,充分发挥教育基建在教育发展中的“基础桩”作用,奋力打造面向未来的美丽校园,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关链接 学校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桩”,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先手棋”。近年来,温州聚焦老百姓“家门口就有好学校”的美好愿景,不断优化教育规划布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早在1999年,温州就率全省之先编制了《温州市城市教育设施(学校)规划》,2020年,建成了全国首创的教育规划建设决策辅助系统,打通了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了教育设施规划决策科学化、教育建设项目管理智慧化的目标。同时,为进一步缓解我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面临的历史短板欠账、土地资源制约、人口结构变迁等压力,温州市教育局持续推进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立法,编制《温州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力争温州成为全省首个实现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立法的地级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