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特色发展已成为当前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导向。自2020年印发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来,市教育局聚焦普高高品质发展,目前直属学校已培育“学术高中”5所,“特色高中”12所,认定特色学科基地23个,特色项目基地60个,数量居全市前列,持续推动我市普高从“教学高质量”走向“育人高品质”。 
近日,温州市教育局召开直属学校普高多样化特色发展交流分享暨期末工作会议,3所市直普高校长作学校特色发展交流发言,45所直属学校书记、校长齐聚一堂,共享经验、互动学习,共同探讨学校多样特色发展的好路径、好方法。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朱景高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温州中学、温州科技高级中学、温州艺术学校3所学校校长就本校多样化特色办学的亮点情况进行了汇报分享。 
温州中学校长金长林:创新拔尖型人才培养的温中经验。学校构建分层化学术培养机制,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与培养。成立“英奇学院”,以“英奇体验营”“英奇学习共同体”“英奇培优学堂”等项目为载体,构建三年一体的运行机制和课程体系。定期举办针对全员或部分学生的学术讲座“温中大讲堂”,邀请高校教授、院士专家走进学校,培养学生的学术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坚持五育并举,通过丰富精彩的社团活动及选修课程,在国学、作文、英语、地球科学、科技创新等多领域孵化学生创新潜质。同时,与国内诸多顶尖高校展开深度合作,入选国内9所优质大学共育基地校,促进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机衔接。学校坚持“为培养具有高尚人格、追求真理的领袖型、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这一育人目标,以“科研助力、平台赋能、校本开发”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机制,教研组分学科开展课题研究,实现一组一特色,以科研力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南师大合作开发课堂观察平台,对教师课堂进行精准化观察评价;开发校本化学术教材,主办学术类社刊,编写学科、面试、专业详解等系列“强基计划”温中校本教材,营造学术建设氛围。 
温州科技高级中学书记、校长何旦旭:办闪耀科技之光的现代学校。学校以“培育奉行科学精神的未来青年”为育人目标,技术、活动、科创“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助推高品质特色发展。技术赋能提升质量,为特色发展夯实基础。升级技术手段,从教师端和学生端两端入手研发“学情大数据平台”,为学情分析和数据应用提供可靠基础。全员参与丰富活动,为特色发展扩充内涵。以体育活动为例,学校落实阳光体育课程,同时开展球类比赛、空手道、跆拳道、“智慧跑操”等个性化活动,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分层实施科创教育,为特色发展搭建路径。完善理化生实验教学、人工智能科创、技术与工程实践三大版块构成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人工智能普及课程,面向部分学生开设人工智能社团课程和竞赛课程,既满足学生个性,又培育部分学生的竞赛特长。 
温州艺术学校校长周莹:步履坚实,“艺”路芬芳。作为艺术特色高中,学校紧扣“博文”与”弘毅”两个维度推动育人高品质。围绕“博文”,结合多年艺考生培养经验,定制三年一体化的高中课程方案,实现文化课程校本化;根据学生特质和艺术统考备考情况,统筹安排课表课时,实现学习安排灵动化;针对艺考生学习时间碎片化以及个体间文化基础差异大的特点,设立“数智服务中心”,保障学生随时、随处都能学习,实现个性辅导多元化,三管齐下夯实学生文化基础和学科素养。围绕“弘艺”,打造为艺术生量身定制的普专融合艺术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成立艺考新政研究中心、校内美术集训队,探索在不同的专业场域中利于学生培育的特色融合路径;制定艺术长风大师引路计划、朋辈领航计划、高校游学计划,培养艺校学子适性扬长、灵动蓬勃的精神气质,达成课程自洽、品牌自励、生长自驱三大目标。 
朱景高充分肯定各校普高分类特色办学取得的成绩,并就下一步推进市直普高高品质发展提出要求。他强调指出,温州普高体量大、差异大、民办多,普高学生数占全省最多;全市102所普高,市本级32所,占全市最多。在普高多样化、特色化、高品质,各美其美、不同赛道、千帆竞发的时代要求下,直属学校要坚定推进多样化特色办学,不断革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教学技术,设置多样化课程满足学生需求,充分发挥行政、学术、教研、学校等不同领域专家和基层实践的力量,多方联动、协同创新,多元共进,从“教学高质量”走向“育人高品质”,在全市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市教育局积极构建普高“塔型”分类特色办学体系,助力培育了一批具有温州地域办学特色的学术高中和特色高中,市局直属被授牌为温州市普通高中特色办学试验区,初步形成市区普高多样特色发展区域优势和品牌。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做好市区普高学术高中、特色高中、特色学科和特色项目基地建设,邀请更多学校总结经验、交流分享,发挥直属学校面向全市示范引领、标杆辐射作用,助力打造“好学温州”品牌。(来源:直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