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首页 > 新闻动态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温州实践⑬
时间:2025-02-05 08:59:13 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字号:[ ]

温州作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地市,加速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试点,并取得阶段性实践成效,初步形成温州特色的实践模式。为营造良好应用氛围,现推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温州实践”十佳案例、十佳学校和十佳人物。本期推介十佳学校——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锦绣校区。



三大场景·链接资源:创设“智慧教育”新生态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锦绣校区


一、案例背景

(一)国家平台与我校需求的双向奔赴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平台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现实中,许多网络平台却呈现出内容繁杂、质量参差不齐、费用高昂等问题,给本应清朗的教育净地披上了一抹尘埃。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的上线,为我们构建了一个高品质、多领域、全公益的平台,集成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创新等多项功能,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与高效利用。

立足我校,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超过45岁,资深教师理念亟需与时俱进,年轻教师则需要开阔视野,借用平台资源提升教学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我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一,学校亟需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且高质量的资源平台,以便他们自我进行个性化学习。而家长知识储备与认知水平差别较大,家庭教育亟待加强,迫切需要借助平台推动家校共育。为此,充分合理地利用国家平台,将有助于我们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共成长。

(二)学校三大场景与国家平台资源链接

从校情出发,各行政部门、年级、教研组(备课组)共同研究,致力于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同时推动课后服务的创新与发展。为此,我校积极构建三大应用场景,创设“智慧教育”新生态,助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1.教师备课场景:充分利用国家平台的课程和教学资源,提升全校教师的“互联网+”素养,助力学校教学改革和智慧转型。

2.双师课堂场景:通过国家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教师,同时借助课堂教学、教师研修等栏目,结合同课异构和主题教研等形式,为教师成长提供导师支持,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

3.家校交流场景:依托国家平台的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德育等栏目,优化家校沟通方式,创新家校共育模式,进而推动家校联动,协同育人。


二、特色做法与经验

(一)盘活资源新空间

1.整合运用

2023年暑期备课教研活动中,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围绕国家平台应用与开发设计2023学年的备课计划,鼓励教师将平台作为日常备课的资源库,优化备课材料,整合、运用平台的教师备课场景资源,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大单元整体教学背景,形成富有独创性和推广价值的优秀教学设计或案例,最终集全组之力,完成新学期的集体备课包,包括学期教案和基础过关卷。为了解应用成效,在学期开学的第一月内,各教研组就如何盘活资源、为教学服务开展交流分享展示活动,彼此相互借鉴,促进对平台的认识,扩大对资源的应用,并一以贯之地落实这项工作。

2.补充开发

为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校在专业技能教师匮乏的情况下,依托国家平台的“课后服务”模块,从科普教育中衍生出风雨彩虹气象科技实践课,从体育锻炼中衍生出快乐足球、快乐啦啦操,从文化艺术中衍生出从零学摄影、丝竹雅乐弘音民乐课程等,建设了更多有质量、有创意、有特色的课后服务系列课程,进一步提升了课后服务的多样性和吸引力。

(二)创新双师新路径

1.同课异构 师者之师

借助国家平台,学校运用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PDCA模式,开展基于实践创生的微格主题教研活动。各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遵循PDCA模式,按照四个环节,八个步骤,周而复始的进行,如图1所示。每完成一个循环,解决一部分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形成阶梯式上升的教研活动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把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做到扎实、有效,确保真正产生有价值的教研成果。


微信图片_20250205085401.png

图1 微格教研模式

以语文组为例,陈老师在《马说》一课中,第一步明确教研主题:“大概念视域下的单篇教学的思考与摸索”。第二步根据该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第三步在微格教室进行课堂录制。第四步选取与主题相关的录像片段,第五步组织教师观看国家平台上的同个课例的不同录像,围绕两个视频进行分组研讨,倾听执教者的授课思路和自我反思,并通过对比进行主题评议,反馈、发表不同的观点。该主题教研最大的特点在于可控性、可模仿性、可调整性与可比较性,通过平台课例和微格录课的即时反馈,教研活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大大提升。

2.一生一表 学者之师

疫情期间,居家线上学习成为教学常态,学生频繁请假也对学校的教学秩序带来了挑战。为应对这一情况,学校第一时间采取了钉钉直播授课、网络课程自学等应对方案,并借助国家平台中课堂教学的“学生自主学习”版块,打通了自学资源的应用渠道。恢复正常线下教学后,仍然存在学生会因特殊原因请假耽误学习进度,或因转学无法正常衔接学习进度的情况,学科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水平,从国家平台上寻找适合学生的课例制定“一生一课表”教师发出学习单,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巩固提升,老师则可实时答疑解惑。


(三)开辟家校新渠道

为了让国家平台惠及更多群体,学校将目光锁定在家长群体身上。通过对学生家庭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许多家长缺乏教育经验,尤其在与初中生的亲子沟通上缺乏技巧,也苦于缺少学习途径。针对这一现状,学校以心理教师为中心,组织了一批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资深班主任,共同搭建了“智慧父母工作坊”。通过集群学习座谈会的形式,为家长传经送宝。同时,学校借助国家平台“家庭教育”模块的丰富课程资源,定期通过 “家校心语”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内容,利用家、校、平台三方的协同力量,推动“家校交流”应用场景的有效实施与深入应用。

(四)评价保障双赋能

1.精准实施评价激励

学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对校本研修进行规划及管理,将国家教育平台的三个场景使用情况纳入教师发展性评价和年度考核中。通过对教师使用情况进行精细化的全程监控与精准化评价,确保平台精准实施和有效使用。学校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核,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国家平台的课堂教学资源,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随堂课调研考核,学期末需提交“五个优秀备课资源”,通过评估推优,以评促备,提升教学质量。

2.组织保障专家助力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领导小组,将国家平台的使用与开发纳入年度经费预算,确保资金投入充足。制定了平台学习与应用的规划以及管理考核制度,并安排专人分工负责各场景应用的分工落实。同时,邀请市、区学科教研员及信息化领域专业人才为学校国家平台的使用、学习与开发保驾护航。


三、成效及社会效应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为做好国家平台推广工作,立足学校,为学生、教师、家长提供共同成长路径,学校目前创建了“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三大场景·链接资源:‘智慧教育’新生态”。(如图2所示)


图2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三大场景

利用国家平台,开展“三大场景·链接资源”解决了社会资源平台多而杂给学校带来的诸多矛盾,和教师、家长、学生的诸多难题,获得教师、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良好反响,实现“四个提升”:

一是教师素养得到提升。教师的信息甄别和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提炼总结经验,两位教师在温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论文比赛中获奖,另有两位教师参与了国家平台典型应用案例征集活动。

二是家长认可度得到提升。有了平台的支持,家校互动交流的频率不断增加,家校共育信任度提升,家长对学校认可度不断提高。

三是学生满意度得到提升。国家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和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学生对教育满意度随之不断提升。

四是学校美誉度得到提升。学校围绕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和提升,并在国家平台应用市级示范校区域共建交流与指导活动中,分享了《数字赋能,精准取材》的经验;1位教师成功入选国家平台应用首批温州讲师团。

四、未来展望

1. 借助资源,聚焦新教材。利用国家平台不断更新的学科教学资源,直击新教材、新课标改革中的困惑与难点,积极推动我校教师对新教材的解读与实践能力,继续助力学校教学改革。

2. 打通壁垒,赋能新技术。我校近年来不断推动精准教学,以点阵笔赋能智慧教学。下一步,将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应用点阵笔和国家平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供稿:黄丹帆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锦绣校区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温州市教育局 技术支持:温州瑞星科技 备案号:浙ICP备05087129号-2  网站标识码:3303000059
建议使用 1024*768 分辨率浏览本站 联系方式:88636388 址址:温州市市府路490号
温州市教育考试院 电话:88638063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电话:85812131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电话:88135682
温州市教育评估院 电话:88630019 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电话:88630027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电话:88615967
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 电话:88639303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816号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