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退出关怀版
关怀版
网站首页 教育机构 教育动态 政务公开 政策法规 网上办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领导文论
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焕东:奋力建设“好学温州”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时间:2025-02-07 10:03:27 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字号:[ ]

温州教育文脉深厚、名家荟萃,浙江第一所县学(西晋·横阳学宫)、府学(东晋·永嘉郡学)以及中国第一所职业学校(晚清·永嘉蚕学馆)、数学专科学校(晚清·瑞安学计馆)、医学专门学校(晚清·瑞安利济医学堂)均诞生于温州,古往今来涌现了叶适、孙诒让、姜立夫、苏步青、谷超豪等一大批教育大家名家,也被称为“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一直以来,温州面临“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环境资源限制,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尤为突出,也导致温州教育存在城乡、区域、校际差异较大等难题。同时,温州作为浙江教育大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254所、在校生159万人、教职工14.43万人,规模约占全省六分之一。在庞大教育体量、复杂差异形势的叠加影响下,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职责使命。为此,在“十四五”时期,我们一直在赶超奋进、提升基础、创新突破,特别是牢牢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政治、人民、战略等三大教育属性,紧扣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教育需求转变,升级谋划打造“好学温州”品牌,全力以赴建设好学校、塑造好教师、培育好学生、营造好生态,努力赢得群众好口碑、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巩固提升温州教育在全省的第一方阵地位,打造了一批国家级教育金名片,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增强。

聚焦政治属性,努力办好“为党育人”的教育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化实施“红色领航、立德树人”工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大中小学党建体系,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平安稳定底线。

深化思政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在温州三垟湿地亲植一棵榕树,深切寄语温州“续写创新史”。榕树也是温州的市树,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打造“大榕树·温思政”品牌,打造百所大中小学参与的思政一体化建设联盟,大力选树最受学生欢迎的思政教师,研发了一批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思政金课”,特别是开辟思政主题研学实践线路,增加实践课比重,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案例教育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影响学生,推动思政教育像大榕树一样扎根乡土、一体成型、开枝散叶。

关注学生健康,统筹构建以“明眸皓齿”“阳光体育”“温心健康”等工程为支撑抓手的学生身心健康一体化促进体系,刚性督促各校开齐开足体美心劳等课程,创新开展“大课间”特色学校创建,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体育活动课)试点工作,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年均下降1个百分点,目前稳控在50%以下,成功创成全国唯一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先行示范区;其中,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深化推进“温心健康”工程,推动构建“教育为主、部门配合、基层包联、社会参与”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大体系和管理机制,联合部门、高校、属地、医疗机构成立“温心健康守护联盟”,创新建立“心理副校长”工作机制,全域推广心理健康“班团导师制”“基层小组包联制”,内外闭环联动呵护学生健康心灵。

聚焦人民属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优化校网布局,紧扣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市县两级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近三年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322个,新增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新增公办学位近10万个,特别是推动《温州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立法,着力解决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刚性执行不力、科学配置不足等问题,2025年1月1日已正式施行,这也是浙江省在该教育领域的第一个地方立法。

提升办学品质,率全省之先部署推进“两县创建”“县中崛起”等工程,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比如学前教育,公办园、优质园在园幼儿占比均实现历史性突破性攀升,特别是打造“未来乡村园”品牌,构建“一个村就是一所园”新样态,成为全国乡村学前教育的一张“金名片”;比如义务教育,城乡“教共体”实现全覆盖,集团化办学模式不断优化,未来乡村学校建设提质升级,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比如普高教育,温州中学等头部学校办学水平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学术高中、特色高中建设持续深化,推动全市普高特别是县中通盘提升;比如职业教育,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中高职(中本)一体化长学制占比、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显著提升,学生多元成长通道更加开阔;同时,坚持把“品质校园”文化提升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成立全市校园文化研究院,共同研究把握校园文化建设规律,推进实现“校园处处有文化”“城乡校校有亮点”,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打造教育铁军,坚持强教必先强师、严管厚爱并举,高规格出台“礼遇优待”“尊师强教”等政策,抓好典型选树、入职查询,高质量开展“我们的教育故事”等师德教育活动。加强财政资金、社会基金配套支持保障,升级构建市县乡教育基金网络。优化教师引育环境,完善教师分层分类研训提升平台,聚力打造“教育家型”校长、领军教师、乡村教师、班主任、研训员等人才队伍,近三年新增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数量均居全省第二,特别是实施乡村教师“筑梦”培育计划,提高领军教师评选定向、特岗比例,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

营造良好生态,协调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把教育工作摆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定位、谋划、推进,切实做到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布局优先规划、教育政策优先研究,特别是联合建立涉校涉生安全事件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服务支持体系、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模式以及高校“校地协同”工作机制,全力抓好中小学非教学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持续汇聚教育发展合力,圆满实现“平安校园”“平安考试”等目标;同时,完善“三全”家访工作制度,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主动链接家校,引导家长理解教育、支持学校,特别是升级打响“新雨”家庭教育宣讲和“温心有约”公益服务两大品牌,组建专家团队,创新构筑“家长有问、专家答疑,育儿难题、社会共研”模式,近三年开展各类服务和宣讲3500余场,家长参与量达到百万人次。

聚焦战略属性,努力办好“助力强城”的教育

以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助力温州“强城行动”为重要导向,着力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倍增效应。

强化拔尖育才,以“数学家之乡”建设为牵引,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效,高考质量连续11年攀升,“三高一低”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五大学科竞赛稳固全省领军优势。

强化科学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论述精神,率全国地市之先出台总体实施方案、监测评价计划,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高能级科创平台以及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创新构建“科学副校长”“首席导师团”等机制,升级擦亮家庭实验室、科学部落格、STEAM项目化学习、科创嘉年华等品牌,通过一个个“小切口”,努力实现科学教育“大撬动”,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同时,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打造中小学生“爱阅读”品牌,在每一所学校设置“爱阅读”场景,以学生阅读“小切口”写好素质教育“大文章”,荣获全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成果二等奖。

强化学城联动,全力借助国家级职教高地建设东风,聚焦“强城行动”产业升级要求,出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双20条”等政策,实施政校行企共建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将专业办在产业链上,实行“本地招生、本地培养、本地就业”,为全市产业升级培养输送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创建以全省第一顺位推荐国家评审,高等教育相关重点指标均居全省第二,温州肯恩大学办学成效获总书记复信肯定。

强化开放合作,统筹抓好“引进来”“走出去”,大力选派优秀校长、教师赴国(境)外名校开展高端研修,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推进留学引进、办学合作。

强化智慧赋能,全面提速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全方位构建区域智慧教育发展“SMART”新样态,升级“数字大脑+智慧校园”教育智治特色路径,推进人工智能教育、STEAM教育,推动人才培养融入科技创新特别是数字化战略发展全过程,温州经验在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作典型推介。

在科教兴国战略大背景和新征程中,把教育办好,不仅是民生工程、教书育人,更是政治责任、使命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改革添动力、增活力。我们深刻认识到,温州教育近年来的发展是吃“改革饭”、打“创新牌”干出来的,未来必须坚定用好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一招”,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精准研判未来教育新趋势特别是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新要求,把握好“大设计”与“微创新”的关系,在未来校网布局、未来学校建设、未来学习变革、未来教师培养、智慧教育发展等方面抢占风口,培养面向未来、走向未来、开创未来的时代新人,在持续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性。我们也坚信,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更应得到万分支持,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到为教育着想、为学校着想、为学生培养着想,区域教育必将会越来越好。(刊登于《上海教育》 2025 年1月1日)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温州市教育局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 备案号:浙ICP备05087129号-2  网站标识码:3303000059

建议使用 1024*768 分辨率浏览本站 联系方式:88636388 地址:温州市市府路490号

温州市教育考试院 电话:88638063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电话:85812131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电话:88135682

温州市教育评估院 电话:88630019 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电话:88630027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电话:88615967

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 电话:88639303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816号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